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来源 :江西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zhedetian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发病率、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纳入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发病2周以内的12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总计筛查出9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占总人数比达7.45%,另外设对照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人,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有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因为有6例患者不符合入组要求被剔除,最后有21例手术患者和66例非手术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最后非手术组有41例最终完成随访,有2例随访期间并发脑梗死,未出现动脉瘤破裂事件.手术组21人最终完成随访,其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2人,后随访终点无不良事件发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手术治疗43人,手术期间并发症3人.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类型,介入或开颅夹闭治疗安全有效,短期内服用抗板治疗不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但长期预后仍需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鼻咽癌(NPC)中国2008分期与2017修订版的病例分布及生存曲线,评价新版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行鼻咽及颈部MRI检查的未经治疗且具有完整复查资料的NPC 108例.按照NPC 2008分期及2017修订版标准,将所有病例行TNM分期,采用Kaplan-Meier计算各组病例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总生存率(OS)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⑴以2017修订版为标准:12例患者由T3期调整T2期,1例患者由T4期
目的 系统评价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规更换策略和基于临床指征更换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 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规更换策略和基于临床指征更换策略应用效果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和评价文献质量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共1008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
目的 观察门冬清肺饮治疗气阴两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及对IgG4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气阴两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予以基础治疗及中药门冬清肺饮,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甲状腺功能、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及IgG4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