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欧美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B亚型株与我国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病人gag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交叉反应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长期不进展者(LTNP)7例和艾滋病患者9例,将覆盖HXB2HIV-1gag全长的125个重叠肽段组成11个肽段库作为抗原,用γ干扰素刺激原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方法检测LTNP和AIDS病人的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观察两组病人间的差异及其与CD
【机 构】
:
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欧美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B亚型株与我国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病人gag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交叉反应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长期不进展者(LTNP)7例和艾滋病患者9例,将覆盖HXB2HIV-1gag全长的125个重叠肽段组成11个肽段库作为抗原,用γ干扰素刺激原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方法检测LTNP和AIDS病人的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观察两组病人间的差异及其与CD+4T细胞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LTNP组和AIDS组HIV-1 gag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强度分别为(1212±796)斑点形成细胞数(SFC)/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182±203)SFC/106PBMC,识别肽段库的个数(间接反应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的宽度)分别为3.0±0.8和0.8±0.7,LTNP组显著高于AIDS组。CD+8T细胞应答的强度和宽度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 欧美流行株与我国病毒株之间具有交叉反应性,HIV-1 gag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阻止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对 31例继发性高血压 (S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3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进行比较 ,探讨SH患者2 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1 对象与方
目的 探讨血清CA15-3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145例乳腺癌患者的CA15-3水平,分析其与复发转移和治疗效果的关系,CA15-3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发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A15-3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χ2=27.865, P<0.01),多发转移的患者CA15-3水平高于单发转移者(χ2=6.666,P<0.01),综合治疗有效的复发转移患者CA
目的 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树突状细胞(DC),检测D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和干扰素(IFN)-α水平,并分析与DC各亚型的相关性,以了解树突状细胞在SLE疾病中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分化DC成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α表达,免疫荧光标
目的探讨替牙期骨性反(牙合)对语音功能是否有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患儿为研究组,随机选择40例替牙期正常反(牙合)儿童做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两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在直肠癌组织的分布规律,探索Egr-1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癌组织组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动态扫描时间的选择对诊断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 (DX)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X诱导制作IR大鼠模型 ,观察荔枝核皂苷对模型鼠给药2h后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17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着重分析BPBC的发生率、发病年龄、间隔时间和生存率。结果BPBC的发生率为2.1%,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mBPBC)的发病高峰年龄均为48岁左右,大多在绝经前发病。mBPBC中位间隔时间为57.6个月。sBPBC与mBPB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CD4 4V6、bcl 2及p5 3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率间的相互关系 ,以研究TGF β1在
目的 :探讨晚期喉咽癌侵犯颈段食管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侵犯颈段食管的 7例喉咽癌患者中 ,6例行一侧功能性颈廓清 ,喉下咽全切除 ,颈段食管剥脱 ,胃上徙 ,胃咽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