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葡萄膜炎的治疗与展望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塞病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中难治的类型之一,多表现为全葡萄膜炎,对视力影响大,病情易反复,通常需要传统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联合使用控制病情,长期使用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大。干扰素、抗肿瘤坏死因子、抗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等新型生物制剂为白塞病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白塞病葡萄膜炎的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以及二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对脂多糖(LPS)刺激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相关微小RNA (miRNAs)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终浓度4 μg/mL LPS刺激12 h)、LPS+DEX组(终浓度10 μmol/L DEX预处理6 h后更换为终浓度4 μg/mL LPS刺激12 h)、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滞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1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1例患者共11枚动脉瘤,使用11枚支架,均成功进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分级Ⅰ级4枚(37%),Ⅱ级5枚(45%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结合电生理监测在大脑运动区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BOLD-fMRI及DTT技术、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并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手术治疗45例大脑运动区胶质瘤患者,术中实时定位中央沟边界,确认中央前、后回以及肿瘤位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对农民体检情况的数据分析,了解该群体基本身体状况,同时针对农民群体的健康管理做探索性研究,为今后农民群体健康管理最佳模式的出台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连续2年组织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下属11个行政村3700余人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安排基本全面的健康体检,在2008年还增加了健康调查问卷。结果在血压与血脂情况分析中,农民的体重指数和市内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
葡萄膜炎是主要以辅助性T细胞(Th)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较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s),能有效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和调节免疫平衡中均发挥重要作用。DCs被认为是引起葡萄膜炎发病的起始细胞,可能是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DCs可以通过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