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盘及黄斑血流灌注变化的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j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视盘及黄斑区结构损伤与血流灌注的变化特点。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NAION患者19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5.05±7.11)岁。将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对侧眼组,分别为19、17只眼。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0名4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BCVA、频域OCT及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频域OCT测量视盘周围平均、上半侧(s)、下半侧(i)RNFL厚度,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sGCC、iGCC厚度;OCTA测量视盘放射状毛细血管平均血流密度(RPC)、sRPC、iRPC,黄斑区平均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sSVD、iSVD,平均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D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患者均于初次就诊后1~2周,1~2、3~5个月再次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OCT及OCTA检查。对比观察患眼组与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之间RNFL、GCC、RPC、SVD、DVD的变化。三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RNFL与RPC、GCC与SVD、RNFL与GCC、RPC与SVD的相关性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基线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眼组平均RNFL显著增厚,平均RPC、DVD显著降低;与对侧眼组比较,平均RNFL显著增厚,平均RPC显著降低。首次就诊后1~2周,1~2、3~5个月,患眼组平均RNFL、RPC、GCC、SV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平均sRNFL、sRPC、sGCC、sSVD均显著低于平均iRNFL、iRPC、iGCC、iSVD(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月时,平均GCC厚度与平均SVD呈正相关(r=0.482,P=0.037);3~5个月时,平均RNFL厚度与平均RPC呈正相关(r=0.631,P=0.037)。

结论

NAION患眼视盘RPC及黄斑SVD随病程进展呈象限性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多发伤合并浮动膝中多关节联合损伤与单纯膝关节损伤两种不同损伤类型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6月— 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1例多发伤合并Blake和McBryde ⅡA型浮动膝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34.5岁。其中单纯膝关节损伤组25例,涉及膝关节及同侧髋关节或踝关节损伤的多关
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研究表明,IFF术中会因有创操作而使机体纤溶系统被激活,进而导致围术期术中、术后大量的失血特别是隐性失血。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药物,可以有效通过抑制纤溶酶所致的纤维蛋白分解来降低纤溶活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止血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对止血药物应用的不断探索,以氨甲环酸为代表的抗纤溶药物在IFF围
目的探讨外源性甲状腺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中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方法选择10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组)、B组(甲状腺素组)、C组(TBI组)、D组(TBI+甲状腺素低剂量组)、E组(TBI+甲状腺素中剂量组)及F组(TBI+甲状腺素高剂量组),每组18只。参照Feeney法建立TBI动物模型,伤后6 h A组和C组予生理盐水灌胃,B、D、E及F组分别予10 μg/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全氟丙烷(C3F8)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M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VMT患者36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20例22只眼;平均年龄(64.11±9.49)岁;平均病程(151.55± 127.87)d。所有患者均于确诊后1周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C3F8治疗。患眼均行B
目的观察特发性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确诊的特发性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患者18例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均为单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UBM、B型超声、OCT、FFA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BCVA记录时转换为logMAR视力。对比观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帕金森病(P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体积的变化。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原发性PD的30例患者3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2±6.4)岁;平均病程(3.9±2.4)年。根据Hoehn-Yahr分级法将患者分为轻中度PD组、重度PD组,分别为15例15只眼。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20名20只眼作为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地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诊断主要依赖患者主诉、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视网膜与脑组织同源,其血管系统与大脑小血管有相似的生理特性。研究发现,AD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觉功能、视网膜血管以及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探讨AD患者眼底改变的形成机制及意义,将有助于遴选特异、敏感、简便地AD早期观测评估手
视神经炎(ON)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综合征、系统性或感染性疾病的表现之一。ON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其核心是炎症及免疫因素导致视神经轴突的损伤和RGC的凋亡。部分ON患者经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呈缓解-复发的多相病程,称为复发性ON(RON)。RON主要有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视神经病变和复发性孤立性ON两种形式。前者是一种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后者是一种不依赖糖皮质激素的非进行性R
目的观察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外显率及不同发病时间、位点突变对患者视盘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15年至2017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并经线粒体基因检测确诊为LHON患者88例及其母系亲属(基因携带者)1492人纳入研究。母系亲属1492人中,男性694人,女性798人。所有受试者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线粒体DNA检测,计算外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