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2008年开始,“90后”已成为大学新生的主体。从2009年开始,金融学课堂也开始进入“90后”时代。“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状态,决定了金融学课堂必须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和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高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思维对话是实现课堂和谐高效的主要途径。金融学课堂的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進行:教师、学生、教学资源。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金融学课堂 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
据调查统计,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约有18%—28%的学生出生于1990年,这也意味着大学已经开始进入“90后”时代[1],同时也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大学的金融学课堂也进入了“90后”时代。与备受关注和争议的“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背负了人们更多的质疑与期待。只有充分了解“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状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为金融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一、“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状态
(一)思想早熟。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渠道大为扩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他们可以更便捷地接受各种知识,对每样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在讨论问题时的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观念更新快,开放程度高,对于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也是前人无法企及的。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愿望,课堂上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和一板一眼的说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二)个性独立。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增强了“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喜欢自我决策,对个人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发展成长要求强烈。他们急于摆脱传统教条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吸纳并初步形成了许多全新的思想观念。同时,他们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与参与意识,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具有比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理性的思维能力,敢于挑战权威,渴望与教师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平等对话,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和发挥空间。
(三)自信张扬。
“90后”大学生是最年轻的一代,他们自信,充满激情,从其言谈举止可以感受到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成功毫不怀疑的气质。他们不吝张扬自我,非常乐意组织活动,不放过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渴望教师能够赋予他们表现和辩论的机会。
(四)渴求理解。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90后”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承受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社会环境复杂,学习任务加重,就业压力沉重,心理困惑增多。他们更加需要来自社会与家人的关心与理解。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渗透人文关怀,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主要内涵
“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维状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接受不和谐、低效的课堂教学,他们要求课堂教学和谐高效,能够和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
(一)和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自古以来,和谐就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挖掘学生潜力、塑造学生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三维目标、预设与生成三个方面。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为课堂创设和谐的金融情境,体现“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和作用,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互动;面对争议,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师生互动中要鼓励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及时捕捉互动的信息源,提高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的频率。
2.确立和谐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依据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专业的培养目标,确立每课时和谐高效的三维教学目标。如高教版的“货币”一章,可以确定知识目标为货币的主要职能;能力目标为货币本质的探究,培养分析研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体验探索的艰辛过程,认同人类对货币的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3.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预设就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以及“90后”大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需要,准确、周密设计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高效。生成是指在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教学情境为契机,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获得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发现学生创造力的生长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形成具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精彩瞬间,并及时调整预设,对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让学生充分展现学习智慧,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形成师生智慧交流互动的新格局。
(二)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
“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2]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体现为思维含量高,课堂教学思维含量高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学生思维”,而是凭借教学“破除潜隐于我们思维假定背后的种种束缚”[3],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有限的时空里,学生能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展开思维活动,思考得深入,并形成有价值的结论。作为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多元思考;要通过教学“留白”、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和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等形式,指导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三)思维对话是实现课堂和谐高效的有效途径。
古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教师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在讨论交流中对问题追根究底,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和途径,并在结论上达成共识。教师、学生、课程资源构成金融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基本要素,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思维对话的主要实践形式,包括师生与文本、设备间的思维对话,师生间的思维对话,生生间的思维对话,师生反思型思维对话四种实践形式。
1.师生与文本、设备的思维对话,实现主客观世界的融合。
教师与文本的思维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其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为课堂上的思维对话进行预设。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教师与设备的对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前,要提前联系管理人员,熟悉硬软件,调试好设备,对相关网站进行搜索预览、收集整理,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
学生与文本的思维对话,是指学生对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的阅读与理解。课前,学生与课程资源对话,找出疑点,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对话的针对性。课上,学生依靠自身的知识背景、文化修养和人生体验等,通过师生间的思维对话,生成和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知识架构,在这种思维对话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享受。
2.师生思维对话,是二者心灵的相互沟通,是双方精神的敞开和接纳。
师生间的思维对话,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思维对话形式。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应该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并自主能动地与同学、老师、文本进行对话。
3.生生对话,建立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
生生对话是指学生之间就某一共同话题所展开的讨论与交流。这一形式曾长期作为师生对话的补充形式而被边缘化。生生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其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讨论式,是指生生之间就某一热点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交流互补。在学生相互讨论过程中,探究问题的气氛被推向高潮,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二是分组合作案例探究式,是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分析探究案例,小组成员都要积极主动、相互帮助,完成共同的任务。采用分组合作式探究,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决策和表达能力的目标。
4.师生反思型思维对话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师生反思型思维对话是指师生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在世界的咀嚼与回味、认识与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只有不断地进行内心对话,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自己。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在进行教学活动后对于课堂效果的反思,如课堂环节设计是否紧密,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三、“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金融学课堂的构建
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金融课堂必须从这三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再造与重新設计。
教师在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安排,打乱内容和顺序,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预设,并将具体内容高度概括,抽出筋脉,确定主题,以最简洁醒目的题目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框架。在一个简洁明晰的知识结构中,围绕主题,将基本理论讲授给学生,补充实时资讯和背景资料,根据课堂进行情况进行调整性生成,促使金融学课堂教学高效和谐。
(二)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基础平台,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教师要敢于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热点问题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将知识深化、泛化,从而解决教材知识陈旧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此外,金融体系庞大,知识丰富,热点、难点多,单个学生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很难有效完成信息搜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包括共同学习、讨论以及同教师的对话交流,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加速知识的内化。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把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网络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增加对金融学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知欲,并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知识,使课程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以往教师不具备高科技手段,只能借助简单的图片或道具来创设情境,今天发达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最佳的实现工具。
参考文献:
[1]胡瑞年,何俊敏.“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挑战[J].中南论坛:综合版.2009,(1):8-10.
[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执行主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6.
[3][英]戴维·伯姆著,李·尼科编.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金融学课堂 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
据调查统计,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约有18%—28%的学生出生于1990年,这也意味着大学已经开始进入“90后”时代[1],同时也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大学的金融学课堂也进入了“90后”时代。与备受关注和争议的“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背负了人们更多的质疑与期待。只有充分了解“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状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为金融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一、“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状态
(一)思想早熟。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渠道大为扩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他们可以更便捷地接受各种知识,对每样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在讨论问题时的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观念更新快,开放程度高,对于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也是前人无法企及的。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愿望,课堂上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和一板一眼的说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二)个性独立。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增强了“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喜欢自我决策,对个人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发展成长要求强烈。他们急于摆脱传统教条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吸纳并初步形成了许多全新的思想观念。同时,他们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与参与意识,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具有比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理性的思维能力,敢于挑战权威,渴望与教师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平等对话,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和发挥空间。
(三)自信张扬。
“90后”大学生是最年轻的一代,他们自信,充满激情,从其言谈举止可以感受到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成功毫不怀疑的气质。他们不吝张扬自我,非常乐意组织活动,不放过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渴望教师能够赋予他们表现和辩论的机会。
(四)渴求理解。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90后”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承受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社会环境复杂,学习任务加重,就业压力沉重,心理困惑增多。他们更加需要来自社会与家人的关心与理解。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渗透人文关怀,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主要内涵
“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维状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接受不和谐、低效的课堂教学,他们要求课堂教学和谐高效,能够和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
(一)和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自古以来,和谐就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挖掘学生潜力、塑造学生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三维目标、预设与生成三个方面。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为课堂创设和谐的金融情境,体现“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和作用,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互动;面对争议,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选择。师生互动中要鼓励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及时捕捉互动的信息源,提高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的频率。
2.确立和谐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依据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专业的培养目标,确立每课时和谐高效的三维教学目标。如高教版的“货币”一章,可以确定知识目标为货币的主要职能;能力目标为货币本质的探究,培养分析研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体验探索的艰辛过程,认同人类对货币的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3.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预设就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以及“90后”大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需要,准确、周密设计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高效。生成是指在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教学情境为契机,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获得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发现学生创造力的生长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形成具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精彩瞬间,并及时调整预设,对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让学生充分展现学习智慧,激发教师的教学机智,形成师生智慧交流互动的新格局。
(二)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
“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2]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体现为思维含量高,课堂教学思维含量高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学生思维”,而是凭借教学“破除潜隐于我们思维假定背后的种种束缚”[3],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有限的时空里,学生能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展开思维活动,思考得深入,并形成有价值的结论。作为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多元思考;要通过教学“留白”、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和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等形式,指导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三)思维对话是实现课堂和谐高效的有效途径。
古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教师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在讨论交流中对问题追根究底,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和途径,并在结论上达成共识。教师、学生、课程资源构成金融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基本要素,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思维对话的主要实践形式,包括师生与文本、设备间的思维对话,师生间的思维对话,生生间的思维对话,师生反思型思维对话四种实践形式。
1.师生与文本、设备的思维对话,实现主客观世界的融合。
教师与文本的思维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其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为课堂上的思维对话进行预设。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教师与设备的对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前,要提前联系管理人员,熟悉硬软件,调试好设备,对相关网站进行搜索预览、收集整理,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
学生与文本的思维对话,是指学生对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的阅读与理解。课前,学生与课程资源对话,找出疑点,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对话的针对性。课上,学生依靠自身的知识背景、文化修养和人生体验等,通过师生间的思维对话,生成和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知识架构,在这种思维对话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享受。
2.师生思维对话,是二者心灵的相互沟通,是双方精神的敞开和接纳。
师生间的思维对话,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思维对话形式。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应该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并自主能动地与同学、老师、文本进行对话。
3.生生对话,建立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
生生对话是指学生之间就某一共同话题所展开的讨论与交流。这一形式曾长期作为师生对话的补充形式而被边缘化。生生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其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讨论式,是指生生之间就某一热点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交流互补。在学生相互讨论过程中,探究问题的气氛被推向高潮,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创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二是分组合作案例探究式,是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分析探究案例,小组成员都要积极主动、相互帮助,完成共同的任务。采用分组合作式探究,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决策和表达能力的目标。
4.师生反思型思维对话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师生反思型思维对话是指师生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在世界的咀嚼与回味、认识与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只有不断地进行内心对话,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自己。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在进行教学活动后对于课堂效果的反思,如课堂环节设计是否紧密,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三、“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金融学课堂的构建
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金融课堂必须从这三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再造与重新設计。
教师在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材安排,打乱内容和顺序,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预设,并将具体内容高度概括,抽出筋脉,确定主题,以最简洁醒目的题目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框架。在一个简洁明晰的知识结构中,围绕主题,将基本理论讲授给学生,补充实时资讯和背景资料,根据课堂进行情况进行调整性生成,促使金融学课堂教学高效和谐。
(二)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基础平台,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教师要敢于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热点问题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将知识深化、泛化,从而解决教材知识陈旧问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此外,金融体系庞大,知识丰富,热点、难点多,单个学生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很难有效完成信息搜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包括共同学习、讨论以及同教师的对话交流,学习者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加速知识的内化。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把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及网络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增加对金融学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知欲,并通过实践操作巩固知识,使课程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以往教师不具备高科技手段,只能借助简单的图片或道具来创设情境,今天发达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最佳的实现工具。
参考文献:
[1]胡瑞年,何俊敏.“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挑战[J].中南论坛:综合版.2009,(1):8-10.
[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执行主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6.
[3][英]戴维·伯姆著,李·尼科编.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