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Nanjing》开启城市“病毒营销”新模式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群青春靓丽的外国面孔在明城墙上欢舞,帅气的外国小伙在长江大桥上优雅地拉着小提琴,街舞男孩跳起太空步滑过甘家大院……欢快的背景音乐、青春的面孔配上镜头里的南京元素,4分钟带着网友游了一遍南京。
  今年5月中旬,一段名为《Happy Nanjing》的音乐视频上线后,在世界范围内被网友频繁播放和转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网络点击量超过500万人次,引起了一阵快乐南京风潮。作为南京首部城市音乐片,《Happy Nanjing》借鉴病毒营销的方式,巧妙地开展城市推介,可以说是一部升级版的城市形象宣传片。
  以趣味性吸引受众,润物无声。《Happy Nanjing》以当下世界流行歌曲《happy》为背景音乐,片中出现了夫子庙、明城墙、甘家大院等31处南京特色场景以及2014南京青奥会元素。闻歌起舞的是一个个、一群群外国朋友和本地青年,他们甚至还会随机拉上身边的交警、保安、小孩跳上一段。这些人物和地标在音乐、舞蹈中自然结合,既不突兀也不勉强,在不知不觉中让受众产生好感,实现渗透式传播。
  运用口碑传播,一触即发。病毒式营销是通过口碑宣传使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开,也即通过“他者”的宣传,实现“营销杠杆”的作用。《Happy Nanjing》在互联网上所获得的境内外受众好评为其开展口碑传播打下了基础。很多网友感觉音乐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就是身边每一个普通的人,真实、亲切。还有很多网友认为,在已拍摄完成的北京、上海、澳门和南京四部中国《happy》城市音乐片中,《Happy Nanjing》最专业、最有国际范儿。
  小投入大传播,四两拨千斤。任何信息的传播都要为渠道的使用付费,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控制经费的同时不影响城市形象传播的覆盖面和效果。《Happy Nanjing》除在脸谱、优兔、凤凰网视频和优酷等境内外主流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上免费发布外,还充分利用受众的参与热情,让受众自愿参与到传播中,通过微信等自媒体进行转发,使其曝光率和影响力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做到“小投入、大回响”。
  《Happy Nanjing》在策划、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突破和创新,为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城市形象国际传播与推介提供借鉴。
  媒介决定内容策划。“内容为王”曾是传媒界的铁律。在新媒体时代,这一定律有了新的延展和解释,即“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内容为王”。基于此,在城市推介视频的制作中应开展传播导向的制作,在制作开始前就根据受众、渠道进行策划。针对网络传播、国际传播的特性,《Happy Nanjing》以音乐视频这种目前国际上最受欢迎的视听一体传播介质进行创意。音乐片中,欢舞的青年人和外国人混搭,并出现在南京标志性景点,在呈现效果上拒绝“高大上”,更“接地气”。
  受众主导内容制作。对受众具有吸引力的内容犹如一件披在城市形象之上的漂亮外衣,易于突破受众的戒备心理,促使其完成从纯粹受众到积极传播者的变化。而要制作出吸引受众的内容,让其主导制作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Happy Nanjing》从脚本撰写到演员招募,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全部由一家外国人创办的传媒公司主导。在《Happy Nanjing》中出镜的65位演员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等14个国家,真正做到了南京形象的国际表达。
  传播制作相互融合。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制作与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再有先后顺序,而是同期并行。在《Happy Nanjing》实地拍摄前,制作公司就已通过其自有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发布了拍摄地点和演员招募启事,启动了首轮传播。在拍摄期间,很多演员将拍摄现场的照片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进行发布、分享,实时传播。制作成片后,制作公司除在境内外主流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上发布外,还与参与拍摄的演员们通过微信账号在朋友圈中不断地转发、分享,使《Happy Nanjing》成为移动互联上的热点。
  责编:李倩
其他文献
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被相继选举出后,历经半年多时间已体现出鲜明的执政风格:既有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的平稳思路,也具备催人振奋、进取创新的改革设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的实现伟大“中国梦”思想的倡议,反响强烈。海外媒体普遍评价为包容、大气、富于理想而又不失脚踏实地。  在大力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梦”思想和现实意义的同时,认真解读西方媒体,特别是有影响力的意
期刊
近年来,伴随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国际传播研究全面展开。特别是2005年以来,外宣媒体、新闻院校纷纷加大了研究力度,相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对外传播学论文大幅增加。本文试对以“国际传播”为主题的国家级课题和相关学术会议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一、以“国际传播”为主题的国家级课题数量增加,但质量尚待提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近几年较为关注国际传播研究,通过对相关的研究课题经费支持,为国际传播研究
期刊
1995年,我刚进入一所重点大学的新闻系读书时,教专业基础课的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推荐我们看《对外大传播》(2008年改名为《对外传播》)。从那时起,看《对外大传播》便成了我们新闻系学生的每月必修课之一,成为我们吸收养分、增长知识、交流思想、开拓视野的园地。大学四年,《对外大传播》始终是我的精神家园,求知求新求真求深的心灵每每为刊物上一篇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充分的学理文章所震撼、所发蒙。我的眼
期刊
“通过《人民中国》,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原生态的中国”、“我觉得《人民中国》就是一本充满启发性智慧,教人如何增进相互了解的综合性杂志”、“我一下子被《人民中国》刊登的日本媒体无法深入的细节报道所吸引……通过《人民中国》的各种报道选题,我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懂得了片面看待中国的严重性”、“《人民中国》成为我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信息来源……正是《人民中国》让此前仅仅局限于关注政治领域的我对中国
期刊
2012年9月,为应对重大涉华舆情和重大涉华关切,加强英文言论报道和深度报道,新华社对外部成立由资深编辑记者领衔、跨采编室的英文评论小组。报道组成立半年多来,依托“中国声音”栏目,坚持用“西方听得懂的方式”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参与评论小组工作的四个月中,我对对外新闻评论报道有了一些认识,对对外评论因何而发、评论应起何作用、评论对象如何选取、评论如何撰写等问题有了
期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31日至6月6日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个拉美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并于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了会晤。此访是习近平主席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也是中美两国政府换届后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的“高访”报道,模式相对固定,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已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信息有更加个性
期刊
在习主席考察广州战区提出的“三个牢记”中,开宗明义的第一要义便是“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它系统阐述了我党我军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突出了“军魂”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  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军魂”,让西方国家难以接受和理解,增强对我军“军魂”的国际认同感,这是亟需我们破解的一道难题。我军“军魂”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从历史性依据看,坚持“军魂”是我军发展
期刊
“本土化”(Localization)也被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在国际传播领域,媒体实施“本土化战略”,指的是媒体为适应某一区域市场受众的媒体接触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经营思路和操作手法的改造过程,涉及到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人才使用等各个方面。本土化是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语言转换和文化对接的前提,也是突破传播对象国制度、体制、法律等制约,增强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
期刊
诞生篇:顺势而为 多点开花  2011年以来,全球传媒业对新媒体的反应愈加敏锐,传统媒体纷纷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整合内容和技术资源,自主开发或与技术商合作,推出数字出版产品。BBC、CNN等知名媒体也推出了或免费或收费的iPad阅读产品。传统媒体之外,各国旅游局、社会团体也投入制作适用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阅读的产品,以期借此进行形象宣传和信息交流。  美国的传统媒体先于我国媒体受到了来自以互联网为
期刊
十年前,我走出了大学校门,来到机关从事外宣工作。也正是十年前刚刚踏入机关的时候,我与《对外传播》,当时叫《对外大传播》杂志结下了不舍的情缘。大学时我学的不是新闻专业,也不是对外传播专业,正当我对外宣理论和实践一片茫然的时候,《对外传播》走进了我的视野,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十年来,《对外传播》一直在丰富着我的外宣理论知识,指导着我的外宣工作实践。  《对外传播》,  你是开启我外宣事业之门的金钥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