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西部国家多哥有句谚语:“一个从未远行过的孩子说:只有自己的妈妈才能烹饪出美味的汤。”2014年10月26日,在杭州举行的“漫步浙江—非洲画家来浙江客座交流作品展”开幕式上,来自多哥的视觉艺术家埃德姆·弗利·萨拉引用家乡的谚语,表达自己站在中国大地上的最深刻感受。
在四十多天时间里,埃德姆·弗利·萨拉和其他来自加蓬、马拉维、南非的3名非洲画家游览了浙江的山水风光,体验了浙江的风俗民情,并与浙江的同行们开展了深入交流,创作出了中非结合的画作。“更多地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方式,体验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慷慨和善良,以及它的美丽和多样性,这是一次奇遇和一次令人兴奋的成长机会。”南非画家娇妮·瓦赛菲尔如是说。而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杨越光感言,这些非洲画家在中国与非洲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对中国来说,本次文化交流活动是积极“推动地方和民间开展对非文化交流”和落实“非洲文化人士访问计划”承诺的重大举措。浙江省文化馆负责人介绍说,非洲画家在开展体验生活、同行交流,外出采风、绘画创作和作品展览等活动时,增加了更多的创作、绘画时间,着力加强不同艺术流派和不同画派画种艺术家的交流和沟通,目的是进一步拓宽非洲来浙江客座画家的视野,丰富其艺术创作的想象力,以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西湖、灵隐寺、茅家埠、郭庄、宋城、古镇西塘……非洲画家徜徉在诗画江南里,既新奇又感慨。尤其是安吉之行,近距离与当地文化和百姓的亲密接触,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9月24日,非洲客人来到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迂迢村。迂迢村有书画之乡的美誉,村民们“白天握锄、夜晚舞墨”,这个1600多人的小山村,出了一批身带泥土芳香的农民书画家。非洲画家们的到来打破了小村的宁静,带来了新奇。到集镇理发,到地里挖红薯,中午到农民画家华中平先生家吃中饭。埃德姆·弗利·萨拉先生还兴致勃勃地拿起毛笔在宣纸上作画一幅。下午到鄣吴镇鄣吴村参观了吴昌硕故居、扇子博物馆、老街等。晚上观看村民们在篮球场跳排舞,娇妮·瓦赛菲尔和杭州的画家蓓蓓女士(刚从德国学习3年回杭)以及村民们一起跳起了排舞。
9月26日,安吉县天子湖镇乡村民俗庙会暨第三届农民书画节正式启动。在这次民俗与书画交融的文化盛宴上,当地村民以舞狮、歌舞、鼓乐等民俗表演欢迎远道而来的非洲客人。来自非洲的四位画家从安吉的灵动山水中寻找艺术灵感,感受浙江乡村风俗的魅力。艺术无国界,视觉的表达早已突破了语言的障碍。加蓬的敏科埃·敏泽·马尔赛林说:“中国开启了与非洲大陆的那一扇门。我们参观了博物馆,了解中国历代皇朝的文化,还有西湖,这些都已经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我觉得艺术是一种共同的语言,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无国界地描述事物的形状、颜色、姿势等。”在交流切磋中,非洲画家提起笔作画与当地画家一起创作出中西画生融合、妙趣横生的佳作。中国意境深远的国画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融合升华,碰撞出闪亮的艺术火花。马拉维的诺亚·埃泽尔·卡皮塔皮塔感言:“我很肯定,我喜欢待在这里。中国的文化遗产,我将永远记在心中。中国的艺术,值得人不断去探索。”
满目风景,满怀情愫。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非洲画家们在浙江的城市、乡村、校园参观、考察、写生和交流。艺术家们一边体验浙江的文化历史、民俗风情,一边孜孜不倦地辛勤创作。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各不相同,但在他们的画中都能找到浙江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情怀。艺术家用他们手中的画笔诠释了他们眼中的浙江,表达对中国、对浙江的钟情。马拉维的诺亚·埃泽尔·卡皮塔皮塔擅长人物画,喜爱用不同的材料制造肌理效果,别具一格;加蓬的敏科埃·敏泽·马尔赛林,把贝壳、木头等各种材质运用到他的绘画中;南非的娇妮·瓦赛菲尔笔锋细腻,柔情似水,用中文表达了她的内心世界;多哥的萨拉·巴纳贝·埃德姆·弗利,以抽象中的具象,虚实相生地表达他的所见所感。
“美丽的杭州去年就成功承办了第六届非洲画家来华客座创作项目,接待了来自非洲的画家,交流创作硕果累累。今年,浙江省文化厅和文化馆又受文化部委托,克服困难,精心筹划、组织了本届客座创作,为来华的非洲画家们安排了一系列体验、学习和创作活动,实属不易。” 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松雁群处长在项目启动仪式暨媒体见面会上说。
近年来,在文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浙江省积极开展对非文化交流与合作。2011年11月,“中国文化聚焦—浙江文化节”在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成功举办。2013和2014年,浙江省分别举办了非洲刺绣和非洲竹编学员培训班。2013年,浙江省首次承办了非洲画家客座交流计划,邀请5位非洲艺术家到浙江客座创作,举办了成果展览,并派遣画家到非洲访问交流。2014年,派艺术团赴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访问演出,并与马拉维、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文化机构签订了对口合作备忘录。
“今后,浙江将不断努力,与非洲开展更多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浙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李莎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对进一步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浙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在四十多天时间里,埃德姆·弗利·萨拉和其他来自加蓬、马拉维、南非的3名非洲画家游览了浙江的山水风光,体验了浙江的风俗民情,并与浙江的同行们开展了深入交流,创作出了中非结合的画作。“更多地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方式,体验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慷慨和善良,以及它的美丽和多样性,这是一次奇遇和一次令人兴奋的成长机会。”南非画家娇妮·瓦赛菲尔如是说。而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杨越光感言,这些非洲画家在中国与非洲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对中国来说,本次文化交流活动是积极“推动地方和民间开展对非文化交流”和落实“非洲文化人士访问计划”承诺的重大举措。浙江省文化馆负责人介绍说,非洲画家在开展体验生活、同行交流,外出采风、绘画创作和作品展览等活动时,增加了更多的创作、绘画时间,着力加强不同艺术流派和不同画派画种艺术家的交流和沟通,目的是进一步拓宽非洲来浙江客座画家的视野,丰富其艺术创作的想象力,以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西湖、灵隐寺、茅家埠、郭庄、宋城、古镇西塘……非洲画家徜徉在诗画江南里,既新奇又感慨。尤其是安吉之行,近距离与当地文化和百姓的亲密接触,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9月24日,非洲客人来到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迂迢村。迂迢村有书画之乡的美誉,村民们“白天握锄、夜晚舞墨”,这个1600多人的小山村,出了一批身带泥土芳香的农民书画家。非洲画家们的到来打破了小村的宁静,带来了新奇。到集镇理发,到地里挖红薯,中午到农民画家华中平先生家吃中饭。埃德姆·弗利·萨拉先生还兴致勃勃地拿起毛笔在宣纸上作画一幅。下午到鄣吴镇鄣吴村参观了吴昌硕故居、扇子博物馆、老街等。晚上观看村民们在篮球场跳排舞,娇妮·瓦赛菲尔和杭州的画家蓓蓓女士(刚从德国学习3年回杭)以及村民们一起跳起了排舞。
9月26日,安吉县天子湖镇乡村民俗庙会暨第三届农民书画节正式启动。在这次民俗与书画交融的文化盛宴上,当地村民以舞狮、歌舞、鼓乐等民俗表演欢迎远道而来的非洲客人。来自非洲的四位画家从安吉的灵动山水中寻找艺术灵感,感受浙江乡村风俗的魅力。艺术无国界,视觉的表达早已突破了语言的障碍。加蓬的敏科埃·敏泽·马尔赛林说:“中国开启了与非洲大陆的那一扇门。我们参观了博物馆,了解中国历代皇朝的文化,还有西湖,这些都已经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我觉得艺术是一种共同的语言,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无国界地描述事物的形状、颜色、姿势等。”在交流切磋中,非洲画家提起笔作画与当地画家一起创作出中西画生融合、妙趣横生的佳作。中国意境深远的国画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融合升华,碰撞出闪亮的艺术火花。马拉维的诺亚·埃泽尔·卡皮塔皮塔感言:“我很肯定,我喜欢待在这里。中国的文化遗产,我将永远记在心中。中国的艺术,值得人不断去探索。”
满目风景,满怀情愫。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非洲画家们在浙江的城市、乡村、校园参观、考察、写生和交流。艺术家们一边体验浙江的文化历史、民俗风情,一边孜孜不倦地辛勤创作。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各不相同,但在他们的画中都能找到浙江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情怀。艺术家用他们手中的画笔诠释了他们眼中的浙江,表达对中国、对浙江的钟情。马拉维的诺亚·埃泽尔·卡皮塔皮塔擅长人物画,喜爱用不同的材料制造肌理效果,别具一格;加蓬的敏科埃·敏泽·马尔赛林,把贝壳、木头等各种材质运用到他的绘画中;南非的娇妮·瓦赛菲尔笔锋细腻,柔情似水,用中文表达了她的内心世界;多哥的萨拉·巴纳贝·埃德姆·弗利,以抽象中的具象,虚实相生地表达他的所见所感。
“美丽的杭州去年就成功承办了第六届非洲画家来华客座创作项目,接待了来自非洲的画家,交流创作硕果累累。今年,浙江省文化厅和文化馆又受文化部委托,克服困难,精心筹划、组织了本届客座创作,为来华的非洲画家们安排了一系列体验、学习和创作活动,实属不易。” 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松雁群处长在项目启动仪式暨媒体见面会上说。
近年来,在文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浙江省积极开展对非文化交流与合作。2011年11月,“中国文化聚焦—浙江文化节”在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成功举办。2013和2014年,浙江省分别举办了非洲刺绣和非洲竹编学员培训班。2013年,浙江省首次承办了非洲画家客座交流计划,邀请5位非洲艺术家到浙江客座创作,举办了成果展览,并派遣画家到非洲访问交流。2014年,派艺术团赴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访问演出,并与马拉维、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文化机构签订了对口合作备忘录。
“今后,浙江将不断努力,与非洲开展更多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浙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李莎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对进一步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浙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