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强行业交流,推动碳纤维编织/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提升碳纤维制品性能,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需求,进一步促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11月2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和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办的“纺织之光”碳纤维编织/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推广活动在山东省威海市举办。
本次活动邀请了众多纺织产业链相关领域的专家,会议主题聚焦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在运载火箭、卫星、大运飞机和高端国防军工高端装备上的应用,及在高压输电缆、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医疗、风电、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应用,探讨如何建立“原丝-碳纤维-预浸料、编织、成型-最终产品”的全产业链对接,推动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李陵申,中纺联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彭燕丽,中纺联科技发展部副主任王玉萍,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书记、副主任张愈,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蔡曙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书乡,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宗杰以及纺织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负责人,全国碳纤维生产、编织、成型加工生产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业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等120人参加了会议。
碳纤维作为高性能材料不仅是纺织行业代表性材料,也是中国新材料领域的代表。高勇在致辞中表示,纺织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产业改造提升。近年来,我国碳纤维发展速度很快,T700、T800、T1000产能逐渐扩大。未来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在纤维制备上下功夫,改进一致性、成熟度,提高质量水平;另一方面要考虑纤维市场的应用、开拓、推广,不断拓展碳纤维的应用领域,要关注航空航天、军工,更要关注量大面广的民用领域,诸如交通、卫生、输变电等领域。
会上,张翠竹回顾了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史。据介绍,此次公益性推广活动是今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支持的第11场公益性推广活动,也是基金会自2010年支持公益性科技成果推广会的第55场。她说,此次技术推广会上介绍的科技成果大多是“纺织之光”科技奖获奖项目,活动得到了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的支持。
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嘉宾参观了威海市碳纤维产业园及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九大技术齐亮相
在主题报告环节,9位来自高校、企业的专家围绕“十四五”碳纤维技术发展、工艺、装备、开发、应用、专利等内容向与会嘉宾进行了技术分享。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徐樑华:“十四五”碳纤维技术发展展望
徐樑华重点介绍了国产碳纤维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碳纤维技术发展目标是“需求牵引+技术推进”,从现阶段的需求牵引发展到选材应用。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陈利:碳纤維三维编织及其复合材料关键制备技术与应用
陈利介绍了多轴向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多轴向机织复合材料有五个纱线系统,可以提高面内剪切性能,具有面内纤维取向角、叠层顺序可设计性强,面外性能优于层合复合材料等优点。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碳纤维表面的修饰及其色彩的构建
由于高性能纤维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制品难以染色,徐卫林介绍了芳香族高性能纤维的高品质载体染色探究、芳香族高性能纤维制品表面色彩的构建、原子沉积在碳纤维表面的彩色纳米层组装。
东华大学教授孙以泽:碳纤维特种编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
孙以泽作了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大尺寸结构件预成型体编织技术的理论分析,介绍了相关装备技术和产品,以及东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第二代3D自动编织机。
上海大学副教授俞鸣明:碳碳复合材料设计开发及应用
俞鸣明介绍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设计开发、应用。碳碳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抗烧蚀、抗热震、高比强度、高温性能稳定、耐磨性能优良等特点。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建强:多轴向经编技术装备及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季建强介绍了多轴向经编技术装备及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的研发背景、核心技术,以及产业化应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是低碳、轻量、环保和创新,其中轻量化是永恒趋势。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丛宗杰:基于湿法纺丝工艺的高强PAN基碳纤维产业化制备技术
丛宗杰在报告中介绍了PAN纺丝工艺发展现状、我国湿法纺丝工艺的产业化技术以及湿法纺丝工艺的国产化装备。该公司研发了新的原丝制备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副主任郎鸣华: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多领域应用
郎鸣华在报告中介绍了碳纤维的特点、成型工艺的比较,以及碳纤维的应用领域。据介绍,全球碳纤维应用最多的领域是风电、航空航天、体育休闲、汽车,国内碳纤维应用领域主要是体育休闲、风电和建筑等。
东华大学副教授巨安奇:碳纤维应用及专利分析
巨安奇介绍了碳纤维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并对碳纤维专利进行了分享。
本次活动邀请了众多纺织产业链相关领域的专家,会议主题聚焦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在运载火箭、卫星、大运飞机和高端国防军工高端装备上的应用,及在高压输电缆、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医疗、风电、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应用,探讨如何建立“原丝-碳纤维-预浸料、编织、成型-最终产品”的全产业链对接,推动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李陵申,中纺联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彭燕丽,中纺联科技发展部副主任王玉萍,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书记、副主任张愈,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蔡曙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书乡,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丛宗杰以及纺织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负责人,全国碳纤维生产、编织、成型加工生产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业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行业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等120人参加了会议。
碳纤维作为高性能材料不仅是纺织行业代表性材料,也是中国新材料领域的代表。高勇在致辞中表示,纺织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产业改造提升。近年来,我国碳纤维发展速度很快,T700、T800、T1000产能逐渐扩大。未来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在纤维制备上下功夫,改进一致性、成熟度,提高质量水平;另一方面要考虑纤维市场的应用、开拓、推广,不断拓展碳纤维的应用领域,要关注航空航天、军工,更要关注量大面广的民用领域,诸如交通、卫生、输变电等领域。
会上,张翠竹回顾了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史。据介绍,此次公益性推广活动是今年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支持的第11场公益性推广活动,也是基金会自2010年支持公益性科技成果推广会的第55场。她说,此次技术推广会上介绍的科技成果大多是“纺织之光”科技奖获奖项目,活动得到了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的支持。
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嘉宾参观了威海市碳纤维产业园及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九大技术齐亮相
在主题报告环节,9位来自高校、企业的专家围绕“十四五”碳纤维技术发展、工艺、装备、开发、应用、专利等内容向与会嘉宾进行了技术分享。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徐樑华:“十四五”碳纤维技术发展展望
徐樑华重点介绍了国产碳纤维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碳纤维技术发展目标是“需求牵引+技术推进”,从现阶段的需求牵引发展到选材应用。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陈利:碳纤維三维编织及其复合材料关键制备技术与应用
陈利介绍了多轴向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多轴向机织复合材料有五个纱线系统,可以提高面内剪切性能,具有面内纤维取向角、叠层顺序可设计性强,面外性能优于层合复合材料等优点。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碳纤维表面的修饰及其色彩的构建
由于高性能纤维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制品难以染色,徐卫林介绍了芳香族高性能纤维的高品质载体染色探究、芳香族高性能纤维制品表面色彩的构建、原子沉积在碳纤维表面的彩色纳米层组装。
东华大学教授孙以泽:碳纤维特种编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
孙以泽作了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大尺寸结构件预成型体编织技术的理论分析,介绍了相关装备技术和产品,以及东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第二代3D自动编织机。
上海大学副教授俞鸣明:碳碳复合材料设计开发及应用
俞鸣明介绍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设计开发、应用。碳碳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抗烧蚀、抗热震、高比强度、高温性能稳定、耐磨性能优良等特点。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建强:多轴向经编技术装备及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季建强介绍了多轴向经编技术装备及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的研发背景、核心技术,以及产业化应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是低碳、轻量、环保和创新,其中轻量化是永恒趋势。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丛宗杰:基于湿法纺丝工艺的高强PAN基碳纤维产业化制备技术
丛宗杰在报告中介绍了PAN纺丝工艺发展现状、我国湿法纺丝工艺的产业化技术以及湿法纺丝工艺的国产化装备。该公司研发了新的原丝制备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副主任郎鸣华: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多领域应用
郎鸣华在报告中介绍了碳纤维的特点、成型工艺的比较,以及碳纤维的应用领域。据介绍,全球碳纤维应用最多的领域是风电、航空航天、体育休闲、汽车,国内碳纤维应用领域主要是体育休闲、风电和建筑等。
东华大学副教授巨安奇:碳纤维应用及专利分析
巨安奇介绍了碳纤维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并对碳纤维专利进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