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缺氧缺血性损伤实验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发病机制的最后共同通路。本文旨在概述有新生儿脑病风险的足月儿生后1周内全身促炎和抗炎反应。方法该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在一个大学的三级教学医院新生儿监护中心开展,分析了41例足月儿(出生时需要复苏)的血液标本。评估了包括IL-1a、IL-1b、IL-6、IL-8、IL-10、TNF-α、IFN-γ、VEGF、G-CSF和GM-CSF在内的10中血清中的致炎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缺氧缺血性损伤实验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发病机制的最后共同通路。本文旨在概述有新生儿脑病风险的足月儿生后1周内全身促炎和抗炎反应。
方法该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在一个大学的三级教学医院新生儿监护中心开展,分析了41例足月儿(出生时需要复苏)的血液标本。评估了包括IL-1a、IL-1b、IL-6、IL-8、IL-10、TNF-α、IFN-γ、VEGF、G-CSF和GM-CSF在内的10中血清中的致炎和抗炎因子。
结果有脑病和神经影像学异常新生儿(n=15)生后0~24 h血清中GM-CSF显著升高,24~48 h IL-8、IL-6和IL-10显著升高。TNF-α和VEGF在72~96 h水平较低(P<0.05)。IL-10显著升高与病死率相关。
结论生后一周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和固有免疫失调可能作为新生儿脑病预后的指标,但需要更大的研究验证。
其他文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jng enzyme,ACE)基因是肾脏疾病遗传易患性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但ACE基因多态性与肾脏疾病的相关性还存在着争议。该文就近年来有关ACE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肾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的互补配对,在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负调控,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对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产生影响。MicroRNA-21是近年来发现的典型的microRNA,与急性肾损伤、IgA肾病、肾细胞癌等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microRNA-21有可能是未来针对这些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该文就microRNA-2
P-物质、血管活性肽和胃泌素属于胃肠激素;5-羟色胺(5-HT)属于神经递质。P-物质和血管活性肽是广泛存在肠黏膜中的神经肽,在肠道运动和分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胃泌素是第一个被阐明结构的胃肠激素,可以促进胃肠运动,破坏自发和胃动素所致的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使空腹样胃肠运动转变为餐后样运动。5-HT是血管活性胺类物质,通过5-HT受体调控血管壁的通透性。该文从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和5-HT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所有慢性肾脏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RIF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RIF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抑制或逆转肾小管EMT有助于延缓RIF的发生及发展。该文主要对肾小管EMT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的
目的临床实践中很难找到可靠地预测极早产儿神经发育结果的诊断工具。本研究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是否可以预测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2个月时的神经发育结果。方法2007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医院我们研究了232名早产儿(男性51%)。平均出生体重1 264 g,平均妊娠年龄29.5周。Burdjalov评分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贝利婴儿发育量表(第二版)评估结果。结果整个队列分为三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上皮样细胞与间充质样细胞的形态转变调节了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参与了胚层分化、神经系统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决定着胚胎发育成功和完全与否。上皮细胞发生间充质转化由多种环境因素诱导,深入的了解这一过程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将为预防和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畸形的防治奠定基础。
目的调查7~13岁学龄期儿童的高血压和肥胖发病率,为制定学龄期儿童卫生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海口市金盘区2所小学中1 018例7~13岁学龄期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量。结果1 018例学龄期儿童中对应检出率分别在正常血压高值为5.5%、高血压为2.8%、超重为13.2%、肥胖为10.2%。肥胖与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OR值是9.11。结论海口市金盘区7~13岁学龄期儿童高血压检出率
缝隙连接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神经冲动传导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各种原因导致的缝隙连接增加或减少均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如阿尔茨海默病、脱髓鞘疾病、癫痫、胶质瘤、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等。因此,缝隙连接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神、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损伤后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多因素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未定型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儿童炎症性肠病越来越普遍。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较快的特殊时期,导致儿童炎症性肠病与成人在临床表现、疾病类型、治疗方案、并发症等问题上有很多不同。该文对炎症性肠病尤其是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