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使家长与老师更容易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目前,校讯通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特别是农牧区家校联系。现代家庭中家庭成员的相对减少,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我们每个家长的愿望,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重视教育,已成为众多家长与学校进行交流和掌控,相互探讨、相互沟通、相互研究的共识。
【关键词】校讯通 农牧区教育 教育难题 沟通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多农牧区家长由于自身的文化意识问题,还抱着一些传统(不重视孩子上)理念。目前西藏牧区教育的现状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高,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不强,家庭教育仅停留在做人的基本常识,学习全靠教师教。即便是送孩子上学,传统理念很尖锐很突出的:部分家长认为学生除了物质上由家长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该全是学校的责任;孩子发展片面,除了书本知识的掌握,应试技能的提高,人格发展、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技能发展不足等问题抛向于学校;家长自身教育子女方式简单传统;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的状况,使有些农牧区家庭教育面临着品德问题的两难选择等等。教先从家始,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而学校教育是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它能配合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位教师应关注家庭教育,做到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交流,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与优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曾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需要沟通。而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存在不及时、不充分等诸多弊端。“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事实上从学校问世以来,学校同家庭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我们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意见强调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
1、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2、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3、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
4、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1、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利用“校讯通”与家长交流,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
2、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四、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1、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在每个学期中间的时间召集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它能使家长了解到整个班级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也可以单独与老师沟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找出不足,加以教育。
2、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探索性家校联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我们可以邀请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为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也可以及时召开共同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问题研讨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还可以经常提供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各种信息,使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具体考虑对策措施和教育方法。
3、家访。家访是一种传统的、最常用的家校联系方式,也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家访可分为随访和定期访。随访是发现苗头,即时与家长联系,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
4、电话家访。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话,每个家长也基本都有手机,在这个社会进步,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们或工作繁忙,或忙于生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习惯于用电话联系。可以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
总之,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少年儿童的必然途径。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最终使农牧区学生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农牧区孩子成为有底气的人,真正达到促进我们藏区的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校讯通 农牧区教育 教育难题 沟通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多农牧区家长由于自身的文化意识问题,还抱着一些传统(不重视孩子上)理念。目前西藏牧区教育的现状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高,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不强,家庭教育仅停留在做人的基本常识,学习全靠教师教。即便是送孩子上学,传统理念很尖锐很突出的:部分家长认为学生除了物质上由家长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该全是学校的责任;孩子发展片面,除了书本知识的掌握,应试技能的提高,人格发展、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技能发展不足等问题抛向于学校;家长自身教育子女方式简单传统;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的状况,使有些农牧区家庭教育面临着品德问题的两难选择等等。教先从家始,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而学校教育是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它能配合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位教师应关注家庭教育,做到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交流,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与优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曾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需要沟通。而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存在不及时、不充分等诸多弊端。“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事实上从学校问世以来,学校同家庭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我们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意见强调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
1、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2、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3、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
4、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1、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利用“校讯通”与家长交流,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
2、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四、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1、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在每个学期中间的时间召集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它能使家长了解到整个班级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也可以单独与老师沟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找出不足,加以教育。
2、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探索性家校联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我们可以邀请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为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也可以及时召开共同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问题研讨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还可以经常提供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各种信息,使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具体考虑对策措施和教育方法。
3、家访。家访是一种传统的、最常用的家校联系方式,也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家访可分为随访和定期访。随访是发现苗头,即时与家长联系,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
4、电话家访。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话,每个家长也基本都有手机,在这个社会进步,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们或工作繁忙,或忙于生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习惯于用电话联系。可以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
总之,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少年儿童的必然途径。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最终使农牧区学生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农牧区孩子成为有底气的人,真正达到促进我们藏区的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