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管理是让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由此,我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师生关系的准确定位; 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 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民主平等;以人为本;课堂环境;安全性;自由性;信任性;情感性
On the Manag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ing
Li Weixing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o enabl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obtain the best value guarantee. As a resul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lassroom managem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 people-oriented, respect for differences,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create a reasonable environment to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innovation.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Democracy and equality; People-oriented; Classroom environment; Security; freely shaped; Trust in; Emotional
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让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呢?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认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权利和自由。教师则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合法的学习权利,对全体学生负责,并有义务为学生的发展构建起合理的发展基础。
2.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
以人为本是整个课标的准则。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再加上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有所差别,怎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呢?再者说,如果我们的课堂都采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规定式”来要求学生,势必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光靠外力来强制是远远不行的 !因此,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以人为本来培养“规范意识”,只有当那些有意义的“规范”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后,才能真正地体现规范的价值和意义。
3.要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的创造,也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去发现那些相对自己来讲从未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然而,要“创造”就需要有适合创新环境的氛围。我认为创新的课堂管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
3.1课堂环境的安全性。任何创新,无论从外界环境还是从心理环境来讲,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性。想创新难免会有失误甚至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建构出适合创新的安全环境氛围,不用说学生,几乎所有人在创新时都会有很多顾虑。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时突然发现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生的观点明显不同,甚至与教材上的阐述也有出入,但对该问题他却有独到的见解,这可能就是一种创新发现。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会怎样处理呢?是放弃自已的问题人云亦云,还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研究、分享?这就完全取决于学生所取的环境条件了;如果安全,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反之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选择了放弃,这样的课堂也就基本上没有了创新的痕迹;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按老师的备课进行表演,完全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2 课堂环境的自由性。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动态的课堂资源,都值得去开发、去钻研。正因为学生是动态的、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更要求我们的课堂绝不能束缚他们,像有些学校倡导的所谓“课堂规范表演”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即使课堂上也有“交流”,也无疑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或者说,只是为教师的某种需要而服务的。这样的课堂,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极为不利的。这显然背弃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反之,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把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的做时间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他们的服务者、组织者、建议者、学习的参与者的话,学生自然就会扩大他们交流的范围,使自已与别人的差距降到最低,甚至为零。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教育景观!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尊重差异的最有力的体现吗?
3.3 课堂环境的信任性。也许有人担心:如果给了学生自由、安全的环境,他们不去认真学习那不就糟了吗?于是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去解放学生,把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做的事情,最大范围地给包下来,进而代替他们去做了。于是学生减少了获取知识的经历,省去了许多必要的思考,获得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精华”,而对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看来,确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如此下去,一旦评价体制一变,考试命题方向一改,学生再想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原来是那么远,关系是那么的复杂和陌生,理解是这么的困难。待到那时,再用认知时间的若干倍来重新感悟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怎能不累,教师岂能不累呢?
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完全打消各种顾虑,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安全、自由、信任、尊重的认知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发展,不要担心或害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那倒是不正常的。只要你能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任其自由发挥,而又及时引导,学生定会给你惊喜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重点,出发展”的内涵。
3.4 课堂环境的情感性。教育的含义就是“爱”。这种“爱”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友爱”,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课堂管理应全面体现情感的交融,关注学生的各种认知活动,给学生更广泛的心理支持,进而建构一个自由平等的、安全和谐的、宽容解放的、服务支持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与他人友好的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度,找准心理情感的给合点,激发学生的“向师性”,实现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无论是师生之间这是生生之间,都将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信任换取信任,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广大教师要转变课堂管理理念,给学生建构平等的人际关系,自由、安全、创新的认知发展空间,让他们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心灵上都有一种自由感、安全感、解放感。课堂应是解放学生的地方,而不应是禁锢学生思维的场所。让我们共同期待并努力使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收稿日期:2009-11-05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民主平等;以人为本;课堂环境;安全性;自由性;信任性;情感性
On the Manag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ing
Li Weixing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o enabl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obtain the best value guarantee. As a resul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lassroom managem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 people-oriented, respect for differences,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create a reasonable environment to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innovation.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Democracy and equality; People-oriented; Classroom environment; Security; freely shaped; Trust in; Emotional
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让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呢?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认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权利和自由。教师则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合法的学习权利,对全体学生负责,并有义务为学生的发展构建起合理的发展基础。
2.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
以人为本是整个课标的准则。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再加上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有所差别,怎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呢?再者说,如果我们的课堂都采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规定式”来要求学生,势必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光靠外力来强制是远远不行的 !因此,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以人为本来培养“规范意识”,只有当那些有意义的“规范”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后,才能真正地体现规范的价值和意义。
3.要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的创造,也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去发现那些相对自己来讲从未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然而,要“创造”就需要有适合创新环境的氛围。我认为创新的课堂管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
3.1课堂环境的安全性。任何创新,无论从外界环境还是从心理环境来讲,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性。想创新难免会有失误甚至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建构出适合创新的安全环境氛围,不用说学生,几乎所有人在创新时都会有很多顾虑。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时突然发现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生的观点明显不同,甚至与教材上的阐述也有出入,但对该问题他却有独到的见解,这可能就是一种创新发现。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会怎样处理呢?是放弃自已的问题人云亦云,还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研究、分享?这就完全取决于学生所取的环境条件了;如果安全,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反之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选择了放弃,这样的课堂也就基本上没有了创新的痕迹;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按老师的备课进行表演,完全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2 课堂环境的自由性。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动态的课堂资源,都值得去开发、去钻研。正因为学生是动态的、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更要求我们的课堂绝不能束缚他们,像有些学校倡导的所谓“课堂规范表演”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即使课堂上也有“交流”,也无疑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或者说,只是为教师的某种需要而服务的。这样的课堂,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极为不利的。这显然背弃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反之,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把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的做时间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他们的服务者、组织者、建议者、学习的参与者的话,学生自然就会扩大他们交流的范围,使自已与别人的差距降到最低,甚至为零。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教育景观!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尊重差异的最有力的体现吗?
3.3 课堂环境的信任性。也许有人担心:如果给了学生自由、安全的环境,他们不去认真学习那不就糟了吗?于是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去解放学生,把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做的事情,最大范围地给包下来,进而代替他们去做了。于是学生减少了获取知识的经历,省去了许多必要的思考,获得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精华”,而对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看来,确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如此下去,一旦评价体制一变,考试命题方向一改,学生再想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原来是那么远,关系是那么的复杂和陌生,理解是这么的困难。待到那时,再用认知时间的若干倍来重新感悟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怎能不累,教师岂能不累呢?
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完全打消各种顾虑,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安全、自由、信任、尊重的认知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发展,不要担心或害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那倒是不正常的。只要你能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任其自由发挥,而又及时引导,学生定会给你惊喜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重点,出发展”的内涵。
3.4 课堂环境的情感性。教育的含义就是“爱”。这种“爱”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友爱”,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课堂管理应全面体现情感的交融,关注学生的各种认知活动,给学生更广泛的心理支持,进而建构一个自由平等的、安全和谐的、宽容解放的、服务支持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与他人友好的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度,找准心理情感的给合点,激发学生的“向师性”,实现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无论是师生之间这是生生之间,都将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信任换取信任,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广大教师要转变课堂管理理念,给学生建构平等的人际关系,自由、安全、创新的认知发展空间,让他们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心灵上都有一种自由感、安全感、解放感。课堂应是解放学生的地方,而不应是禁锢学生思维的场所。让我们共同期待并努力使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收稿日期: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