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穿梭于经济学的阴阳两界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b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魔鬼经济学》
  作者:史蒂芬·列维特
  出版商:广东省出版集团及广东经济出版社
  维特的天赋在于,他非常善于提出问题。比如说:如果毒品贩子真能赚到很多钱的话,他们为什么仍然跟自己的母亲住在一47对小孩子来说,枪和游泳池哪个更危险?答案是游;水池,因为美国每1.1万个家庭游泳池就能溺死一个孩子,但每100万吏枪才会杀死一个小孩。
  决定要写这篇书评的那一刻,我正拖着行李箱晃悠在某个机场。虽然早就看过这本书,但只要它不在手边,就断然没有下笔的胆量。出于这种怯懦,我开始在机场的书店中寻找这本书。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晃悠了三个机场,逛遍了所能找到的每一个书店,却一无所获。
  这个结果让我有点意外。我以为,机场的书店只卖一种书,那就是畅销书。而这本书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成为畅销书。在美国,这本书的销售量仅次于《哈里波特》,在所有非小说类的出版物中独占鳌头并且遥遥领先。它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StevennLevitt)是2003年克拉克奖得主。据说被誉为“当今美国40岁以下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位史蒂芬·列维特碰巧是个非常有趣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个怪诞的家伙。站在一堆学究当中,他的怪诞远远超过“鹤立鸡群”这个程度,至少要用恐鸟来形容。怪物总是让大家挥霍注意力,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本书应该成为畅销书的另一个理由是,它的中文译名非常有噱头。《魔鬼经济学》,单凭这个名字,你就应该联想到怪物,你的钞票就应该有从钱包中脱颖而出的冲动。
  将学术内容写得有阅读快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奥卡姆剃刀理论的一个推论是,让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很简单,让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很复杂。我们把这个推论再推上一把,那就是把容易的道理弄艰深很容易,把艰深的道理弄容易很艰深。这不仅需要一份汗水,还需要九十九份天才,或者说,需要怪胎式的天赋。
  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这种天赋的怪胎我们可以数出几个来。第一个是加里·贝克尔,他在不朽名著《家庭论》中试图说服我们,小孩其实是一种耐用消费品。第二个是大卫·弗里德曼,他先是论证法院、警察局都可以采用私营的方式,然后写了一本《生活经济学》,来解释为什么拼命购买保险的胆小鬼一到买彩票的时候就会鬼迷心窍变成冒险爱好者。史蒂芬·列维特大概可以列为第三个。
  史蒂芬·列维特与加里·贝克尔或者大卫·弗里德曼的路径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雷同。加里·贝克尔做到的,是将经济学工具系统应用到以前少人涉及的日常生活领域;大卫·弗里德曼做到的,是用通常被人忽略的日常生活案例来诠释经济学原理;史蒂芬·列维特则既不是用经济学理论去系统分析日常生活,也不是用日常生活来铺陈经济学理论,而是试图在经济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现象之間寻找拓荒的空间。
  史蒂芬·列维特着力之处,首先在于对“传统智慧”的批判。很显然,对于加尔布雷思提出的这个嘲讽性的短语,史蒂芬·列维特非常喜爱。所谓“传统智慧”,指的是并没有足够的依据,但是因为被许多大人物所宣扬而成为社会共识的那些观点。这和爱因斯坦所说有异曲同工的味道,不过爱因斯坦更偏重于结果,而加尔布雷思更偏重于原因而已。
  《魔鬼经济学》这整本书,基本上就是对一组基本互不相干的“传统智慧”的颠覆。这些颠覆过程经过另一位作者、专栏作家史蒂芬·都伯纳(StephenJ.Duber)之手,变得有些轻描淡写。但事实上这绝非信手拈来,每一个结论的背后,史蒂芬·列维特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来进行资料收集,并且有高度严谨的推演过程。
  这是史蒂芬·列维特和加里·贝克尔之间的最大区别。尽管同是克拉克奖得主,但加里·贝克尔显然是更为中规中矩的学者,而史蒂芬·列维特则更类似悬挂在象牙塔窗外的顽童。尽管都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的边界,但加里·贝克尔采用的是帝王开疆辟土式的征伐,而史蒂芬·列维特却选择了游侠式的单打独斗。
  从学术游戏评分规则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魔鬼经济学》还是其背后的论文,地位恐怕都远不能达到《家庭论》的高度。从研究方法上看,史蒂芬·列维特确实也非常不同于一般的数理经济学家,他并非从数据中寻找结论,而是首先基于对真实世界的深入理解,数据及演算只是他验证结论的工具。然而这也并非史蒂芬·列维特的独家秘笈,在过程哲学领域,这根本应该是一个常识:单纯的数据相关性中,不可能找到任何确定的因果关系。
  但绝不能因此而低估史蒂芬·列维持的价值。他特立独行的选题方式,具有远远超越理论建构成就的示范作用。当经济学家们使用的数学工具,复杂到连物理学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在现实领域,却有着如此之多误导众人的谬见。热衷于建构体系的经济学家们,对此采取了基本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史蒂芬·列维特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向他们揭示了一种或者不应淡忘的责任。
其他文献
交通运输行业因收入稳定而一向被认为是防御性投资,事实上,交通运输的某些子行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投资机会。    把掘高速公路的“网络效应”      中信证券分析师于军告诉《新财富》,最近两年,几条高速公路国内主干线全线贯通,4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基本成网,“网络效应”导致主干线尤其是纵向主干线的车流量大增,而且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这些主干线的流量将有更强的聚集效应。如果能准确地把握这一规律,无疑可以
期刊
2006年上半年,共有121家中国国内企业获得了创投机构支持,较去年同期增长49%;总投资额约7.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涨128%。其中,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的投资案例数量超过70%,投资金额超过80%(图1)。但是,清科研究中心对50家主流创投机构的调查显示,只有2家创投把今年下半年的投资局限在TMT领域内,其余机构都对非TMT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超过40%的机构表示在下半年将会关注或
期刊
由于全球范围的货币紧缩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且中国将采取措施控制效率低下、破坏环境的投资项目和出口项目,因此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中期将放缓。经济增长模式将转向以内需和消费拉动为主  我们预期,只要外部条件没有严重恶化,未来五年GDP增速将降至每年8%,CPI每年增长2-3%。GDP增长将更多地来自内需(尤其是消费),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出口将依然稳步增长,但进口增速将超过出口。因此,预期未来五年贸
期刊
目前在中国的外资对冲基金,大多在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注册,并借用QFⅡ通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其中在上海有10家左右的对:中基金,规模最大的有八九亿美元,小型的也有几千万美元。而这些对;中基金经理人也多为“海归”,大部分有在美资或欧洲投行任职的经历。  由于中国市场还缺乏对;中工具,目前投资A股的对;中基金并不放空,而跟共同基金一样做多,有时通过券商融资,发挥杠杆作用。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挂牌,首
期刊
“前两天,我到北京798看画展,一拿出名片,画廊的人就特别客气,你是雅昌的啊。”谈及雅昌在艺术界的影响力,万捷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  打小,万捷就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而1962年出生的他,在那个艺术营养匮乏的时代,只能通过美术班和集邮亲近艺术。大学时,父亲替他作主,报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以后,这个系独立为北京印刷学院。虽然大学时代的万捷对于铅印、制版并没有产生特别的兴趣,但从那以后,他再也
期刊
经放缓会使联储多观察、缓出手,“逢会必加”的惯例也会改变。但是油价、租金、工资的轮番轰炸,势必加重通胀压力,相信联储在“暂停”之后会重新祭出加息招数。笔者预计,美联储利率在明年中以前见6%,甚至6.5%。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比较烦。他试图维持格林斯潘时代的高政策透明度,但每次言论都引起一场市场波动。大牌经济分析师纷纷指责他忽冷忽热、忽软忽硬的立场,并赠言“沉默是金”。与CNBC节目主持人餐桌上
期刊
在一个鲜有人关注的金融领域,兰斯‘乌格拉发现了数据业务的市场机会。  最终,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收购策略帮助他成功创业。  在互联网热潮的鼎盛时期,兰斯·乌格拉(Lance Uggla)是伦敦的一名信贷产品交易员,掌管着加拿大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180亿美元的信贷交易记录,正是在那时,他捕捉到了一个市场空白和创富机会。  他发现,良好可靠的价格数据是决定其团队交易业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通过分析鼎晖几年来所投资企业及其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我们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解读鼎晖选择投资目标的思路。    侧重消费品企业    从鼎晖过去的投资案例看,消费品行业无疑是其投资的重点,蒙牛乳业、雨润食品、双汇集团、李宁体育等都是消费类型企业。当然,客观上看,源于中金公司直接投资部时期的投资思路,鼎晖成立后主要是侧重于投资中后期的成熟企业,但又无法涉足受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因此消费品企业成为其
期刊
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支出仅为啤酒、白酒和乳制品的1/6。随着市场的引爆,未来十年葡萄酒市场的容量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品牌形象仍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品牌营销和渠道是葡萄酒生产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且市场区域的扩张要求对企业的销售管理更为精细。在此情况下,行业竞争出现马太效应:  一线企业优势确立,强者恒强;  二线企业须借助外力提高竞争力,而营销能力差且缺少资
期刊
上半年的中國经济增长超出了大多数机构的预期,随着7月下旬央行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宏观调控再次成为中国经济领域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哪些关键要素支配着中国经济的走向?决策者应当或可能通过何种途径引导全局与微观的发展?瑞士信贷、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给出了各自的判断和建议。虽然观察角度与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大行们几乎一致认同下半年继续调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利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