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次艾条灸治疗难治性跖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j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跖疣临床易诊而难治.我们采用单次艾条灸方法治疗难治性跖疣,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临床资料:根据跖疣的诊断标准[1],共纳入235例跖疣病例,所有病例均来自于3个临床分中心的针灸科和皮肤科门诊,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艾灸组(120例)和水杨酸组(115例).两组的人口学特征、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文献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的一种血管炎,其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并伴有关节酸痛、腹部症状和肾损害的改变.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在多数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对于了解血管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1].为探讨ANCA在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我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
期刊
多形性日光疹(PL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是紫外线照射下所引起的机体对未知抗原的迟发性免疫反应.Millard等[1]利用经典的双胞胎模型研究得出PLE具有较强的遗传性.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主要的遗传标志,主要参与对抗原的提呈即对抗原的处理,无论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抗原的处理都需要HLA的参与.关于PLE与HLA的研究仅限于HLA-DRB1与PLE的报道.但未发现PLE的易感基因.我们应用P
期刊
患者女,17岁,因左颊部皮疹2年余就诊.患者于15岁时左颊部出现一粟粒大小肤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渐增大至绿豆大小,在当地医院行激光治疗,数月后复发.既往体健,否认遗传病史、癫痫病史,智力发育正常。
期刊
患儿女,43天.因左侧下颌部皮肤赘生物43天来我院就诊.患儿生后左侧下颌部即有一皮肤赘生物,约黄豆大小,肤色,质软,无触痛,无明显增大.患儿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期刊
目的 探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3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疗程4周。试验组早晨外用模拟剂软膏基质,晚间外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对照组早晚单用卡泊三醇软膏。于首次用药后第1、2、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PASI评分较基线下降百分比(79.23%)大于对
期刊
近年显微毛发移植技术不断提高,移植后毛发生长更加接近于自然分布状态,成活率明显提高,而自体显微毛发单位移植技术治疗瘢痕性秃发仍存在疗效差异,不同类型的瘢痕疗效差异较大。
期刊
类肝素酶1(heparanase1,Hpa1)是一种内切糖苷酶,其底物是一种阴离子多糖硫酸类肝素(heparan sulphates,HS)。
期刊
基底细胞癌(BCC)是较常见的皮肤肿瘤之一,尽管其生长缓慢,转移少见,但可造成局部组织破坏,造成感染及大出血,甚至毁损容貌.因此,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Akt/mTOR信号通路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是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调节的信号通路.其表达异常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乳腺癌、肺癌以及胶质瘤中均已发现Akt与mTOR的高表达[1-3].目前对Akt和mTOR在皮肤B
期刊
β-连环素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细胞间黏附和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近年来蛋白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连环素在脂溢性角化病(SK)、鲍恩病(BD)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肿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期刊
淋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对治愈患者、阻断传播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疾病负担十分重要.但全球范围内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使可选择的价廉而有效的治疗药物减少.就国内外淋球菌耐药现状、耐药性监测、耐药机制以及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情况作一回顾,以期加强我国对淋球菌耐药性的监测和研究,促进对淋病的控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