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云栖大会开幕的前一日下午,马云关注的不是前来参会的科技新兴企业或即将发布的新产品,也没有会见各领域的商业大佬,而是邀请了13位来自国内外的顶尖院士和科学家齐聚阿里巴巴总部,畅聊了两个小时。
很快有人补充了这13位科学家的“资历”,方知这是一张“全球学霸合集”:国际安全领域权威学者任奎、高性能计算机和大数据领域权威学者江泓、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华人代表学者谢源、已有14项技术成为国际标准的编码专家温江涛、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计算机思维的定义者周以真、计算机理论著名学者储枫、唯一一位获得图灵奖的华人姚期智、被列入“高引用科学家”名单的崔曙光、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汤晓鸥、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工程院院士杨华勇以及曾任贝尔实验室部门主管的语音识别专家李锦辉。
整个会晤的内容均围绕达摩院展开。随后在云栖大会开幕仪式上,达摩院正式成立,由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担任首任院长,会晤中的“学霸”们,大部分都加入了“达摩院学术咨询委员会”。达摩院的取名来自于马云的提议,英文名为“DAMO”,全称为“T 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探索、冒险、动力和远景研究院)。从此,阿里巴巴不仅有了光明顶会议室和观瀑亭卫生间,也有了达摩院研究中心。
馬云命名达摩院
正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马云将实验室取名达摩院,不仅因为马云是个武侠迷,更是体现了其对科技创新的无上追求。
对于这个名字,马云说道:为什么一定要研究院、实验室这样的说法,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自己的名字?在传说故事中达摩院代表最高武学机构,阿里巴巴也希望以达摩院命名的科研实验室能够做到“侠之大者,利国利民”。马云表示,之所以将研究院命名为达摩院,是因为他希望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研究院,他希望达摩院对技术进行普惠,而不是研究技术筑起行业壁垒。
达摩院由三大主体组成,一是在全球建设的自主研究中心,二是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三是全球开放研究项目——阿里巴巴创新研究计划(AIR计划)。达摩院的阵容可谓“星光熠熠”。首批公布的学术委员会十人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据悉,目前,阿里的达摩院已经开始遍布全球了,包括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等。在北京、杭州、圣马特奥、贝尔维尤已经有达摩院的办公地点。
成立达摩院的初心
成立达摩院绝非马云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由于“解决社会问题”是阿里巴巴始终贯彻的技术研发逻辑。马云说,“达摩院”不是阿里巴巴的实验室,它必须解决社会问题。达摩院的宗旨将是解决问题并带来利润和快乐。
在马云看来,达摩院必须做到商业与科技、市场与研究的完美结合。科研不仅仅是基于兴趣,只基于兴趣或许不能不久,因此,要解决实际问题,要能创造利润,阿里未来的利润将主要靠技术驱动;另一方面,做科研更不能只是想着利润,一个科学家、一个工程师如果告诉你,某项技术会赚多少钱,而不是对客户、对社会创造多大价值,就是走了歪路。
阿里巴巴发展至今已是引领世界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希望阿里巴巴通过未来20年的努力,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希望达摩研究院为全世界20亿人口服务,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为创造1 000万的盈利企业空间发展。马云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并服务世界经济,其中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正是成立达摩院的初心。
于公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于私则是探索科技前沿,实现自身突破。达摩院是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2017年3月23日,马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接受记者群访时,回应了“NASA计划”启动的出发点是“希望投资在能让人更有创造力的技术上,使技术为人所使用”。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不仅仅与“人类未来”相关,更与阿里巴巴自身业务发展关系紧密。比如: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正在从电商企业向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转型,这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撑。
马云表示,未来,阿里将通过“技术”获取利润,而非通过“规模”获利。对此,艾媒集团CEO张毅分析道,“目前阿里已经成为一个综合体,除了原来的电商业务外,还正在往云服务、金融等方向发力,并扩张了包括游戏、影视、娱乐等很多新的板块,这确实需要阿里将技术发展得更深更快。”
要比阿里活得长
马云表示,未来阿里巴巴将为达摩院投入1 000亿元启动资金。这一数据,甚至可以比肩一部分国立科研机构的投入。如根据中科院此前发布的《中国科学院2017年部门预算》,中科院2017年初部门预算总额为655.76亿元。
虽然豪气地“砸”了1 000亿启动资金,但是马云也给达摩院定了“小目标”,他将达摩院视为阿里巴巴将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之一,“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达摩院还能继续存在。”
而在创立之初,马云也直截了当地跟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讲过,这个实验室绝对不能等资金,1 000亿只是创业基金,这个实验室是要挣钱的,而且必须有创新、创造、创意,必须走不同的路。
达摩院的经费从哪里来?马云强调,达摩院不向国家要钱也不向社会要钱,达摩院需要自己具备盈利能力,要靠技术赢得利润、赢得市场。“我们拥有的资源是社会和时代给予的,我们要回馈社会,而不是只想着赚更多钱。阿里巴巴要对世界和未来有担当。”马云认为达摩院不是所谓的“阿里系”,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应该是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这个时代的研究院,达摩院的研究应该是普惠的,应该为能够广泛解决社会各类问题而进行。”
有望成为技术创新典范
达摩院承载了马云太多关于“技术创新”的期望,为此不惜三年投入上千亿人民币。这种期望来自于马云内心深处的“技术危机感”,特别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创新驱动型企业普遍存在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不强的当下,这种迎头赶上的信念更显迫切。对此,马云希望达摩院利用后发优势超越国外的英特尔、微软等行业巨头,将技术成果惠及更多中小创业公司。
实际上,在科技研发上,特别是基础研究上,长期以来,政府都扮演了重要的资助人角色,而从全球来看,从全球范围看,大公司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跨国公司拥有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究开发经费。达摩院的成立,可以说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对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一种创新和完善。马云直言:“我们必须是一家创新的公司,我们要成为国家创新的发动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创新。”
对此,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表示:“一家公司要做长远的科研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阿里巴巴能够有此决心,且不只是做跟阿里巴巴商业相关的东西,非常高瞻远瞩。”阿里达摩院有望成为探索科技创新机制的标杆。
很快有人补充了这13位科学家的“资历”,方知这是一张“全球学霸合集”:国际安全领域权威学者任奎、高性能计算机和大数据领域权威学者江泓、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华人代表学者谢源、已有14项技术成为国际标准的编码专家温江涛、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计算机思维的定义者周以真、计算机理论著名学者储枫、唯一一位获得图灵奖的华人姚期智、被列入“高引用科学家”名单的崔曙光、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汤晓鸥、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工程院院士杨华勇以及曾任贝尔实验室部门主管的语音识别专家李锦辉。
整个会晤的内容均围绕达摩院展开。随后在云栖大会开幕仪式上,达摩院正式成立,由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担任首任院长,会晤中的“学霸”们,大部分都加入了“达摩院学术咨询委员会”。达摩院的取名来自于马云的提议,英文名为“DAMO”,全称为“T 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探索、冒险、动力和远景研究院)。从此,阿里巴巴不仅有了光明顶会议室和观瀑亭卫生间,也有了达摩院研究中心。
馬云命名达摩院
正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马云将实验室取名达摩院,不仅因为马云是个武侠迷,更是体现了其对科技创新的无上追求。
对于这个名字,马云说道:为什么一定要研究院、实验室这样的说法,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自己的名字?在传说故事中达摩院代表最高武学机构,阿里巴巴也希望以达摩院命名的科研实验室能够做到“侠之大者,利国利民”。马云表示,之所以将研究院命名为达摩院,是因为他希望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研究院,他希望达摩院对技术进行普惠,而不是研究技术筑起行业壁垒。
达摩院由三大主体组成,一是在全球建设的自主研究中心,二是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三是全球开放研究项目——阿里巴巴创新研究计划(AIR计划)。达摩院的阵容可谓“星光熠熠”。首批公布的学术委员会十人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据悉,目前,阿里的达摩院已经开始遍布全球了,包括亚洲达摩院、美洲达摩院、欧洲达摩院等。在北京、杭州、圣马特奥、贝尔维尤已经有达摩院的办公地点。
成立达摩院的初心
成立达摩院绝非马云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由于“解决社会问题”是阿里巴巴始终贯彻的技术研发逻辑。马云说,“达摩院”不是阿里巴巴的实验室,它必须解决社会问题。达摩院的宗旨将是解决问题并带来利润和快乐。
在马云看来,达摩院必须做到商业与科技、市场与研究的完美结合。科研不仅仅是基于兴趣,只基于兴趣或许不能不久,因此,要解决实际问题,要能创造利润,阿里未来的利润将主要靠技术驱动;另一方面,做科研更不能只是想着利润,一个科学家、一个工程师如果告诉你,某项技术会赚多少钱,而不是对客户、对社会创造多大价值,就是走了歪路。
阿里巴巴发展至今已是引领世界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希望阿里巴巴通过未来20年的努力,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希望达摩研究院为全世界20亿人口服务,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为创造1 000万的盈利企业空间发展。马云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并服务世界经济,其中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正是成立达摩院的初心。
于公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于私则是探索科技前沿,实现自身突破。达摩院是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2017年3月23日,马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接受记者群访时,回应了“NASA计划”启动的出发点是“希望投资在能让人更有创造力的技术上,使技术为人所使用”。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不仅仅与“人类未来”相关,更与阿里巴巴自身业务发展关系紧密。比如: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正在从电商企业向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转型,这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撑。
马云表示,未来,阿里将通过“技术”获取利润,而非通过“规模”获利。对此,艾媒集团CEO张毅分析道,“目前阿里已经成为一个综合体,除了原来的电商业务外,还正在往云服务、金融等方向发力,并扩张了包括游戏、影视、娱乐等很多新的板块,这确实需要阿里将技术发展得更深更快。”
要比阿里活得长
马云表示,未来阿里巴巴将为达摩院投入1 000亿元启动资金。这一数据,甚至可以比肩一部分国立科研机构的投入。如根据中科院此前发布的《中国科学院2017年部门预算》,中科院2017年初部门预算总额为655.76亿元。
虽然豪气地“砸”了1 000亿启动资金,但是马云也给达摩院定了“小目标”,他将达摩院视为阿里巴巴将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之一,“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达摩院还能继续存在。”
而在创立之初,马云也直截了当地跟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讲过,这个实验室绝对不能等资金,1 000亿只是创业基金,这个实验室是要挣钱的,而且必须有创新、创造、创意,必须走不同的路。
达摩院的经费从哪里来?马云强调,达摩院不向国家要钱也不向社会要钱,达摩院需要自己具备盈利能力,要靠技术赢得利润、赢得市场。“我们拥有的资源是社会和时代给予的,我们要回馈社会,而不是只想着赚更多钱。阿里巴巴要对世界和未来有担当。”马云认为达摩院不是所谓的“阿里系”,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应该是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这个时代的研究院,达摩院的研究应该是普惠的,应该为能够广泛解决社会各类问题而进行。”
有望成为技术创新典范
达摩院承载了马云太多关于“技术创新”的期望,为此不惜三年投入上千亿人民币。这种期望来自于马云内心深处的“技术危机感”,特别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创新驱动型企业普遍存在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不强的当下,这种迎头赶上的信念更显迫切。对此,马云希望达摩院利用后发优势超越国外的英特尔、微软等行业巨头,将技术成果惠及更多中小创业公司。
实际上,在科技研发上,特别是基础研究上,长期以来,政府都扮演了重要的资助人角色,而从全球来看,从全球范围看,大公司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跨国公司拥有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究开发经费。达摩院的成立,可以说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对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一种创新和完善。马云直言:“我们必须是一家创新的公司,我们要成为国家创新的发动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创新。”
对此,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表示:“一家公司要做长远的科研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阿里巴巴能够有此决心,且不只是做跟阿里巴巴商业相关的东西,非常高瞻远瞩。”阿里达摩院有望成为探索科技创新机制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