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羯鼓看唐代打击乐的中外融合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zi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十分强盛,文化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历史巅峰时期。其中的音乐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开放的王朝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外来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的交流过程中,隋唐音乐广泛吸纳域外民族优秀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隋唐音乐文化,对后世的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打击乐器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形式,由于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推崇,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种类和形式多样,被广泛运用在唐朝的乐曲表演中。
  从来源看,隋唐的打击乐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中原古老音乐文化继承下来的,另一类则是“外来”的。传统打击乐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的人主要靠狩猎获取生活资料。通常,狩猎时将猎人分为两拨,一拨选择低洼之处埋伏,另一拨人边走边高声喊喝,并用木棍、石块等互相敲击,将野兽从丛林中驱赶出来,赶往埋伏地捕获。在捕获到猎物后,原始人会敲击木棍和石块,随着节奏跳舞,表达兴奋的心情。木棍和石块就成了最初的打击乐器,可以称作是“棒鼓”。可见,鼓是人类一种无意识创造的乐器。在随后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将兽皮蒙在空洞的树干上,敲击能发出很大的声音。人们意识到空洞的东西蒙上一层膜类的东西就可以发出响亮的声音。于是用泥土、金属等材料制作成一种打击的乐器,因此,便出现了鼓。在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后,又出现了铜制鼓,打击乐器正式形成,并开始了快速发展的历史。
  羯鼓原為西域乐器,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其优美的音色受到隋唐两代的统治者的喜爱,尤其是唐玄宗李隆基极力推崇,在初唐和中唐时期非常流行,羯鼓在宫廷乐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曲目内容繁多,超过130首。根据《羯鼓录》的记载,唐玄宗称羯鼓为“八音之领袖”。他不但喜爱观赏羯鼓演奏,还会自己演奏和创作羯鼓曲目。在他的推动下,羯鼓乐器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士大夫阶层也争相欣赏、学习羯鼓演奏,出现不少有着极高演奏水准的羯鼓演奏家,羯鼓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现。通常,羯鼓不用作单独演奏乐器,主要用于乐曲的合奏中,在隋唐九、十部乐中用于西域五部乐。羯鼓还流传到东南亚众多国家中,如现在的日本雅乐中还在使用羯鼓,并保存有十分完好的羯鼓。

一、羯鼓的历史


  唐南卓《羯鼓录》(以下简称《羯》书)载:羯鼓出外夷,以戎羯之鼓,故曰羯鼓,羯是小月支族的一个分支,曾被匈奴统治很长时间。到了魏晋时期,向东迁居,分散在今山西潞城一带居住,与汉人杂居,靠租种汉族地主的田为生,汉人称他们为“羯胡”,羯人石勒建立后赵,通常,人们认为羯鼓就是羯人之鼓。
  《隋书·音乐志》最早记载了羯鼓传入中原:“龟兹者,起自吕光灭龟兹,因得其声。”公元386年,吕光在凉州建立后凉政权,龟兹乐随之传入,包括乐工20人,15种乐器,其中就有羯鼓。后秦消灭了吕氏政权,吕氏宫廷中的乐工流落民间。到北魏政权时又出现在宫廷乐队中,公元586年,高昌国使者向隋文帝杨坚献《圣明乐》以及西域乐工、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也记载了公元640年“我太宗平高昌,尽收其乐。”一事。
  《羯》书中说道,羯鼓用于西域地区的乐曲演奏中,包括“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隋书·音乐志》中记载的天竺乐器有9种,却没有提到羯鼓,而《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的天竺乐器有10种,羯鼓出现在其中。另外,该书还记载了公元605年,隋炀帝消灭了林邑国的事情,其中就提到当时的宫廷乐器,羯鼓也在其中。这些古籍的记载存在着较大的出入,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进献来的天竺乐队没有带来羯鼓这种乐器;2.天竺乐传入中原的途径多样,乐队人数及乐器也不完全相同;3.天竺乐队中原本没有羯鼓这种乐器,是隋代汉人加入的;4.《隋书》作者或抄者遗漏等。目前,这个问题还是一个疑问,没有明确的答案。
  唐玄宗李隆基自幼喜欢音乐,尤其喜欢“胡音”,并能自度新曲,来掌羯鼓和横笛。他在位四十三年,建立了音乐机构和教坊,培养了许多专业曲艺表演人员。他还对音乐表演形式进行改革,根据音乐歌舞的特点和表演形式对十部乐进行汇总整合,成为坐立二部伎。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原古乐与“胡部”新声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羯鼓以其优美的音色受到中原人民的喜爱。《隋书·音乐志》说“开皇中,其器大盛于闾”。这里的“器”就是龟兹乐器,其中就有羯鼓。唐代羯鼓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成为唐十部乐中的西域五部乐的主要演奏乐器,是当时的“乐器之王”,演奏羯鼓也成为一种时尚。这首先得益于玄宗的大力提倡,玄宗称赞羯鼓“诸乐不可方也”。李隆基多才多艺,会演奏多种乐器,其中以羯鼓为最爱。据记载,唐玄宗不喜欢琴音,有一次,乐师为他弹琴,一曲未完就被他赶了出去,并叫侍从“速召花奴将羯鼓来,为我解秽。”这里的“花奴”是玄宗的侄子,叫做李王进。他擅长击打羯鼓。从此就有了“羯鼓解秽”这个成语,比喻激昂的声音能够消除人的烦腻之感。
  羯鼓经常作为外交礼物赠给邻国,《新唐书·列传》中记载,公元745年,唐玄宗赐在长安做官还乡的南诏王子风伽异两个乐队,即胡部和龟兹部。日本和朝鲜来的留学生也从唐朝带回去许多书籍、乐器等物。通过此途径,羯鼓传入了这两个国家,一直保存到现在,称为大唐雅乐。目前,日本正仓院还保存了唐传的羯鼓筒,在朝鲜尚有羯鼓的化身—杖鼓,在云南、西藏一带还有与羯鼓形制类似的牛皮鼓等。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强盛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败,羯鼓包括整个音乐都出现了衰退。到了晚唐五代时期,羯鼓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少出现在乐曲演奏中。其曲目也四散流失,极少人演奏羯鼓。到了宋代,羯鼓成为了一种十分罕见的乐器,只存在于人们对往昔岁月的谈论中。《梦溪笔谈》中说,当时只有邠州有个老人能演奏唐羯鼓曲,曲目有《大合蝉》和《滴滴曲》。作者当时在鄜延听到过他的演奏,后来老人去世了,“羯鼓遗音遂绝”,只有名字存于乐部。可见,羯鼓曲目在北宋时基本全部流失。在官方的乐曲合奏中也逐渐退出。《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教坊大乐中还会使用羯鼓。但根据《武林旧事》中的记载,南宋教坊大乐中便没有使用羯鼓了。此后,羯鼓不再见诸于任何文献记载,这种盛极一时的乐器在我国就这样消亡了。

二、羯鼓的形制及演奏方式


  根据《羯》书的记载,羯鼓的外观为直筒形,材料为桑木,两面蒙着皮革。演奏时用两根小棒敲击,称作鼓杖,材料通常为木骨类。有的历史文献记载鼓身上有绳子,有的记载则没有。《羯鼓录》对羯鼓有着最详细的记载,但没有提到是否有绳子。此外,《旧唐书》《文献通考》等书中也有提到羯鼓的形制,但均未提到绳子的问题。现存的敦煌壁画中有多幅描绘的羯鼓鼓身上都有绳子。由此推测大多数羯鼓都有绳子,可能少数羯鼓没有绳子。综合多个文献记载,羯鼓应有两种形制:一种为水漏形,即鼓筒两头大、中间细的形状。这种比较常见,另一种是直筒形,数量较少。日本正仓院保存的羯鼓筒长度在30公分左右,两头直径约16公分,与敦煌壁画中所绘的形制基本接近,可信度较高。


图一 《羯鼓论》中示意图


图二 敦煌壁画唐220窟

  羯鼓的敲击鼓杖对羯鼓的音色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其制作较为考究。鼓杖的材料通常为木头或狗骨。材料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质地紧密,除了骨质材料外,木材通常选用檀木、花楸等。这些树木的木材质地非常细致,是鼓杖木材的首选;2.韧性好,防止在使用中折断;3.手感柔腻,使用者容易把握,并有着良好的手感,确保在演奏中可以挥洒自如;4.耐潮湿,羯鼓敲击时,演奏者要将鼓杖握在手里,手上难免会有出汗或沾水的情况,因此,鼓杖的材料要求耐湿。由于鼓杖材料的干燥程度会影响到鼓发出的音量和音色,因此,在制作时,要确保材料完全风干。《羯》书道,“干取发越响亮”,用风干后的木材来制作鼓杖,刚硬而柔韧。并且,做好的鼓杖不能立即使用,必须放置多年才能使用,这样才能得到上佳的鼓杖。《羯》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蜀中工匠做了一支鼓杖,收贮了十多年才取出献给宰相杜鸿渐,由此可见,上好的鼓杖非常难得。
  羯鼓乐器是典型的西域乐器,带有明显的西域风情特色。声音紧凑短促,其节奏明快,曲风豪迈,尤其适合大乐的演奏。但其也能够表达抒情小乐。例如,张祜在《华清宫四首》中写道:“宫门深锁无人觉,半夜云中羯鼓声。”这就是典型的“晚景抒情”。羯鼓声在夜里响起,给人以无限的凄凉意味。《羯鼓录》中说羯鼓“特异众乐”,在于羯鼓既能表现战争杀伐的豪放悲壮,又能表现小楼明月清风的意境,羯鼓的音色也体现了西域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传入内地后,受到内地汉人的喜爱,其曲目和演奏技巧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尽管羯鼓主要用于合奏,但单独演奏也不少。例如,崔道融的《羯鼓》、张祜的《邠娘羯鼓》等诗都描写了羯鼓独奏的场面。羯鼓的基本演奏方式为:演奏时,演奏者两手各握一支鼓杖,敲击鼓的两面。这是两杖演奏法。也有少数采用一杖演奏的方式,如南唐宋齐丘的《陪华林园试小奴羯鼓》中描写的就是演奏者左手持鼓杖敲击,右手用手掌拍击羯鼓鼓面的情景。敦煌112窟的壁画中也描绘了同样的场景。在敦煌壁画中还发现了一种不用鼓杖的演奏方式,演奏者只用两手拍打鼓面。通过这些记载,说明羯鼓演奏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演奏方式产生了不同的音色效果,从而将羯鼓的音乐魅力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羯鼓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体现。

三、羯鼓的樂论


  《羯鼓录》是一本唐代音乐典籍,打击乐是该书重点研究内容,其中详细记录了唐代羯鼓的信息,是唐代羯鼓艺术的重要研究文献著作,为后人探讨羯鼓这种乐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根据史料记载,《羯》书写于公元847年-859年间。作者南卓曾做过拾遗官、洛阳令等官职,在《羯》书写作期间任黔南观察使。该书为笔记形式,分前后两录:1.前录,录成时间为公元848年,主要叙述了羯鼓的最初传入、形制以及李隆基对羯鼓的喜爱和推崇,“羯鼓解秽”是宋璟对羯鼓的谈论,“听鼓避祸”以及杜鸿渐登楼击鼓等多则唐代关于羯鼓的故事。在羯鼓曲目方面,记录了《春光好》和《秋风高》的创作和演奏情况;2.后录,录成时间为公元850年,主要记录了唐代132首乐曲名,其中包括宫廷乐曲88首、食曲33首、佛曲11首,另外,还记录了崔司空论宋沇辨编钟等故事。
  从篇幅来看,这本书算不上鸿篇巨著,但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关于唐代羯鼓的典籍。其有三大优点:1.史料可信。通过与其他文献资料的比对,该书中记录的内容基本与史实相符,真实可信;2.故事有趣。《羯》书中记录了多个小故事,虽然这些故事为真实发生的事,如玄宗叱琴等。但作者并不是死板地记录,而是用文学写作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并且故事都很完整,读起来非常有趣;3.语句精炼,用词活泼,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将羯鼓演奏的场面生动地描写出来,尤其是演奏者的姿态栩栩如生。不但能带给人以音乐的美感,还能加深人对音乐的理解。因此,该书可以说是音乐描写的楷模。
  该书的流传版本,在唐宋间多为抄本流传,现今所见的通行本主要是明代几种丛书本。其后清代钱熙祚据宋代各书引文综合校订,特别利用《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唐语林》等书加以校勘校语,刻入《守山阁丛书》,此版本堪称最善之校订本。其中上海博古斋一九二二年所复印件,以及一九三五年的《丛书集成初编》本,都是较完善的版本。除《守山阁丛书》本外,还有多种通行本,如宛委山堂《说郛》本、《墨海金壶》本、《四库全书》本等。
  笔者梳理《羯鼓录》的版本图如下:
  在众多版本中,以清代校勘家钱熙祚的校刊一本最佳,他对《墨海金壶》本进行了增订,对《太平御览》等集本进行校订、增补。最终形成了《守山阁丛书》本,为后人对于唐代音乐尤其是羯鼓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后来的《四库全书》等丛书都参考了钱氏的注解本。


四、羯鼓的中外融合


  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历程可知,只有采用开放的态度,积极对外进行文明交流,在扩大自身文明影响力的同时,吸收其它文明的精华,才能促使自身文明更好地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开放正是唐朝的一大特征,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对外交流的扩大。同时,这种交流开放又促进了唐代社会的发展。在交流开放中,社会的各行业都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社会局面,从而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唐帝国。唐代的交流开放在文化艺术方面体现的特别明显,尤其是音乐文化,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音乐元素,形成了自己的音乐特色,使得唐代音乐走向繁盛。典型的例子,如唐代燕乐大曲,不仅许多燕乐本身含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其曲目中也包含了多首少数民族乐舞曲,唐代音乐文化的包容性由此可见一斑。
  赵世骞撰文指出,新疆的鼓乐器主要源于羯鼓,包括手鼓、铁鼓和大铁鼓三件乐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盛行一时的西域打击乐器羯鼓已被新疆少数民族的达普鼓代替。今天维吾尔族大型歌舞木卡姆、赛乃姆的音乐伴奏中,手鼓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话,那么手鼓可以说是维吾尔歌舞伴奏“背梁”了。铁鼓的鼓腔用铁铸成,鼓面蒙以骆驼皮,维吾尔人称之为“纳格拉”。铁鼓通常大、小一对,由一个人执一对长而稍弯的鼓杖击奏。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或婚礼的日子里,清真寺楼上鼓吹乐奏起,远近的群众云集寺旁。一人吹喷呐、 一人击铁鼓、一人击冬巴鼓,这就是维吾尔的“鼓吹乐”。韩育民也认为新疆的铁鼓由羯鼓演变而来,郝毅在对敦煌壁画中的羯鼓描绘考察后提出,战鼓由羯鼓演变而来。
  唐代乐舞十分流行。其以传统中原音乐为基础,融入了大量域外音乐元素,包括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音乐。这些新鲜的音乐因素为唐代的乐舞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也是唐代乐舞繁荣发展的一大原因。自汉代开始,我国人民就展开对外交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往来。音乐作为文化的向导,在对外交流中最容易传播。许多史料都记载了我国古代音乐对外交流的信息,尤其是在我國历史上以开放著称的唐朝,音乐文化带有明显的融合特色。在对外交流的地区中,朝鲜由于地域相邻,很早就与我国展开文化交流。《隋书·音乐志》就记载了朝鲜有25个歌舞曲,经常在当时的宫廷中演出。当时的宫廷演出有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音乐,高丽乐是隋唐时期必不可少的曲目之一。我国民间对朝鲜音乐非常熟悉,例如民曲《高丽》就是朝鲜音乐。由此可见,唐朝和朝鲜音乐文化交流非常广泛,天竺与我国西藏接壤,其音乐主要通过西域传入中原地区。隋唐时期,经常在宫廷中演奏天竺歌舞曲,并将其乐列入九部乐和十部乐。《婆罗门》是天竺经典乐曲,在开元年间从西域传入长安。传说唐玄宗外出旅游,到了女儿山时,忽然产生了一个幻想,自己来到了月宫,和嫦娥一起聆听了一首美妙的乐曲。自此,这个幻想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中,回到宫中后,他就想根据梦境来创作一首乐曲。但他写了一点便写不下去了,这时西凉府都督杨敬述为他献上了一支新的曲子—《婆罗门》。唐玄宗听了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从而产生了灵感,就将此曲中的许多元素运用到创作中的曲子里,完成了这首燕乐法曲—《霓裳羽衣曲》。日本是我国的近邻,与我国很早就有着文化交流,隋代宫廷中就有日本乐曲的表演。此外,唐代宫廷中还出现了中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音乐表演。前者我国的民间曲子《拂菻》就来自今天的土耳其一带,后者如《扶南曲》考证为今天的柬埔寨乐曲。
  唐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朝代。在长期的开放交流中,域外音乐文化不断传入中原地区,与中原音乐交汇融合,形成了唐代独具特色的音乐风貌和韵味。在外来音乐文化中,不仅有国内少数民族音乐,还有欧亚其它国家的音乐。通过对外来音乐文化精华的吸收,唐代音乐文化繁荣发达,达到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巅峰。同时,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域外民族也学习和吸收了唐乐舞的精髓,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也从中受益。在漫长的历史时代中,中原地区人民和域外民族进行着不间断的音乐文化交流,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了音乐艺术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并且,通过音乐文化的交流,各民族人民能够互相了解,友好相处,共同繁荣进步。在全球化加快以及我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当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唐代的音乐文化交流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即只有加强交流开放,学习借鉴其它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吸收其精华,才能促进我们民族音乐的发展。同时,音乐成为国家和民族之间友谊的使者,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南卓:《羯鼓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2][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3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986年。
  [3][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4][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5][清]董诰,徐松等:《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史安雯 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
  王安潮 博士、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翻转课堂”是一种课前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课上教师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交流、应用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大量实践与理论探索,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从认识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技术研究和发展评价研究等多方面对“翻转课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梳理。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
在非线性项满足局部(AR)条件下,研究并证实了带有强制位势的Klein-Gordon-Maxwell系统无穷多解的存在性;证明的困难来源于该系统特有的项φ为隐函数,不能用u表示出来,利用引
金纳米颗粒具有非常独特的光电磁学性质,例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散射及荧光猝灭等等,其在比色分析、荧光分析、电化学分析以及拉曼分析等领域应用广泛。2,6-双(2-苯并咪唑)吡啶,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三齿配体发光材料,目前对于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方面。本文利用金纳米颗粒和2,6-双(2-苯并咪唑)吡啶的光学特征,将其应用于小分子药物的分析检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合成13
摘 要: 在“三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中,我们要紧密围绕“三位一体”工作方式,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参与机制,完善整合机制,同时要做好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密切联系孩子家长、努力挖掘社区资源等工作。  关键词: “三位一体” 中职德育模式 网络环境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中职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中职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的协同。如果构建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类专业基础课程视唱练耳教学日益发生变化.对视唱练耳教学现状的梳理,有助于教师了解和比较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研究成果,改进教学方式,提
期刊
由于生物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规律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在理解同一生物概念时会出现不同结果。在科学教育中,教育专家将学生头脑中存在的这些与现在的科学概念相悖或者是不完全正
摘 要: 特殊教育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先天或后天条件的原因导致残疾,就业作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在残疾人事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提升特殊教育学生的职业化素养是他们融入主流社会,顺利就业,立足社会,获取独立生活来源,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 就业导向 职业素质 就业竞争力  特殊教育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都遭遇过就业歧视,严重影响他们就业的同时,在无形中
一、案例背景  近些年来,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务工,造成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没有了父母的陪伴,跟着爷爷奶奶或是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从原来对父母的百般依赖变成生活上的自食其力,这种生活环境或社会位置的变化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强烈反差,致使许多留守孩子孤单无助,胆怯害羞,性格趋向于内向。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曾经是留守儿童的数量众多,有相当一部分性格叛逆、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非常需要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摘 要: 如何让学生从音乐课堂中得到乐趣,从而形成健康的性格,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智慧,必须握有开启孩子学习音乐热情的几把金钥匙:激趣导入、信心激趣、爱心鼓励、用心启迪。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激趣 信心 爱心 用心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开启人类知识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数学、音乐和文学。”由此可见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让幼儿从小接受音乐的目的并非让他们将来个个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学习
摘 要: 初中音乐教学需要大量资源作为支撑,教师要善于发掘本地乡土资源,将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开发活动载体资源,还要注重运用信息资源和阵地资源,推动音乐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在初中音樂教学工作中,各种资源应当得到广泛运用。教师要善于做教学工作的裁缝,将有利于教学开展的资源发掘利用起来,并在利用过程中进行充分整合,从而为音乐教学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