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 :新疆社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乡村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实施的组织者、宣传者和落实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面对“两个大局”,新时代新阶段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乡村干部队伍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意义深远.近年来,广大乡村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面对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乡村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结构不合理、作风不规范以及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新时代新阶段的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增强乡村干部队伍的活力;加强政治建设,夯实乡村干部队伍的定力;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乡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动力.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和本源;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动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红底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品质和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辉煌历史中锤炼而成的革命精神,是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和传承发展,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主流主线,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继往开来、砥砺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政治仪式作为国家政治社会化途径之一,本身就是以国家为单元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过程中,政治仪式作为重要形式与展开路径,以其特有的时间性、空间性、公共性、共同性特征,推动了在中华民族主权国家内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心的记忆刻写、在场体悟、价值引导、文化信仰、情感认同、行为规范等叙事实践,多维多层次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内核.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
“锥体上滚”是科技馆中常见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展品,它的原理是重心的运动.虽然看到的现象好像是锥体在上滚,但是从侧面观察,锥体重心其实是下移的.造成错觉的原因因为两条支撑杆虽然是向上抬起,但是杆间距离在不断增大,也就是说,杆支撑锥体的位置在向外移动,锥体的重心在锥体的内部整合中心上,具体位置在锥体的中心轴的中间,因此,从表面上看物体是由低向高运动,但这其实是锥体的形状以及导轨高低不等,给人造成了一种视觉错觉,实际上锥体的重心自始至终还是在下降.我们可以动手做个小实验体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