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恐龙的后代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龙,作为地球上中生代的“霸主”,人们通常认为它们早在6500万年前就“灭绝”了。然而,最近100多年来古生物学家们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证实,尽管恐龙特别是大中型的恐龙几乎都消失了,但恐龙之中一部分种类的子孙后代仍生活在地球上,有的家族还“龙丁兴旺”呢。
  
  水恐龙疑似存在
  
  有科学家认为,在世界广阔的海洋中、陆地上热带原始森林和其他地区的一些深水湖泊中,极有可能生存着数量庞大的水恐龙。它们的祖先在地球气候剧烈变化的时候逃入水中,逐渐适应了水中生活,因而幸存下来。现在,在海洋和一些湖泊中发现了一些怪物,有的至今未能揭开谜底,其中有些可能就是水恐龙。在生物的发展历史上,由于陆地环境变化逃入水中生活,因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并非个别。所有的海兽即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如鲸、海狮、海象、海豹、海牛、海獭等,都是从陆地成功转入海洋的事例。尽管现在还没有找到活着的水恐龙,但地球上可能还存在着水恐龙,至少在地球上出现过水恐龙。
  
  考古证实鸟类是恐龙后代
  
  现在,已经确切知道的最大的恐龙家族,就是鸟类了。自从1860年和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索伦霍芬地区发现始祖鸟的羽毛和骨骼化石之后,有科学家就认为鸟类是从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甚至源于槽齿类或鳄类等比较原始的爬行动物。不过,早在1870年,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就大胆提出假说,认为兽脚类恐龙与鸟类具有很近的关系,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但这一假说在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到1927年便销声匿迹,被槽齿类起源说取代。一直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隆教授通过对北美恐爪龙和德国始祖鸟、美颌龙的比较研究后,也认为鸟类起源于进化的兽脚类恐龙,重新举起了“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大旗,复活了赫胥黎的假说。但由于化石材料的局限性,过去对于这些化石生物的解剖结构的认识存在许多误解,因而这一假说在某些方面受到了反对派的攻击,它与“槽齿类起源”假说平分秋色,谁也说服不了谁。
  1996年8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季强博士得到了一块来自我国辽宁西部北票市上园镇四合屯村的古生物化石,它长有原始羽毛,与原始鸟类相似。由于它比德国始祖鸟早两三千万年,初步研究后认为它是鸟类的真正鼻祖,定名为“中华龙鸟”。它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但随后的深入研究表明,它不是鸟,而是一种兽脚类的肉食恐龙,于是将它更名为“中华鸟龙”,它也因此成为第一只长羽毛的恐龙。“中华鸟龙”虽然不是鸟,但它与鸟极为相似,表明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因此,“中华鸟龙”的正名,为鸟类的恐龙起源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科学依据。为了找到更为详实的证据,季强在1996年到1998年间多次到四合屯进行挖掘,终于在1997年发现了第二只长羽毛的恐龙化石——原始祖鸟;1998年,又发现了第三只长羽毛的恐龙化石——尾羽鸟(尾羽龙)。这些长着“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发现拉近了恐龙与鸟类的关系,揭示了恐龙向鸟演化的进化现象,一次又一次有力地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在此前后,我国科学家相继在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原始鸟类化石,如1993年和后来发现的孔子鸟、1999年发现的长城鸟等。这些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新发现,在国际上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推动了国际鸟类起源研究的工作,有力地支持了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学术观点。
  由于我国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1999年2月,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和耶鲁大学联合在耶鲁大学召开了以“中国长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为主题的“奥斯特隆鸟类起源和早期起源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国际鸟类起源研究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会议,与会的500多位科学家以绝对优势接受了“鸟类是由小型食肉性恐龙演变而来”的看法,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得到世界古生物界的公认,使“假说”变为“学说”,基本解决了国际上140余年未能解决的鸟类起源问题。
  近些年来,国际上的一些重大发现也进一步证实和完善了鸟类源于恐龙的学说。2000年,美国怀俄明恐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怀俄明州东部的晚侏罗纪岩层中发现了一具恐龙化石,它属于手盗龙的一个新种——伤齿龙。其后的研究表明,它生长于晚侏罗纪,距今已有1.5亿年的历史,是与始祖鸟同时代又与其关系亲密的恐龙种类,也是目前发现的与鸟类关系最为亲密的最古老化石,由此解开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曾经面临的由“年代缺口”引起的最大困惑。
  2005年10月,古生物学家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内格罗河省发现了距今9000万年的阿根廷鹫龙化石。这一小型肉食性恐龙与我国辽宁的“鸟龙”都属于同一类型的恐龙物种,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它们是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远亲”。作为长着羽毛的中国“鸟龙”的远亲,阿根廷鹫龙应当也是长有羽毛的恐龙。阿根廷鹫龙的发现,再次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
  
  实验佐证鸟类起源于恐龙
  
  此外,美国科学家在2007年完成一项研究,从分子和蛋白质的水平证实了鸟与恐龙之间的进化关系。美国的科学家在一具生活于6800万年前的霸王龙(暴龙)的化石中测出了7种不同的蛋白质,再将它们与现代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进行比对,鸡有3种蛋白质与之匹配,一些物种有两种蛋白质相匹配,蝾螈和青蛙只有一种蛋白质与之匹配,说明霸王龙的序列与鸡、青蛙和蝾螈的序列有类似之处,特别是与现代鸡的序列十分相似,即鸡可能是霸王龙的后裔。这就进一步证明了现代鸟类与恐龙之间的进化关系,佐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进化理论。以前,鸟类源于恐龙说是基于它们骨架结构的相似性而提出的,而这是科学家第一次从分子和蛋白质的水平证实鸟与恐龙之间的进化关系,已经有分子级别的证据支持这一理论了。
  有大量证据表明,在距今1.4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地球开始变得干燥,加上大量的火山喷发等等,导致环境恶化,迫使大中型恐龙逐渐灭绝,而一些小型恐龙以飞行求生存,并逐渐进化为鸟类。据此看来,恐龙并未灭绝,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由小型的食肉型恐龙变过来的,它们代表着恐龙陆地的小型兽脚类向空中发展的这一支,现在的鸟类就是长羽毛的恐龙,是真正的“龙的传人”。世界上现存的鸟类约有 9000种,数量庞大,称它们“龙丁兴旺”并不为过。庞大的鸟类,大多就飞翔在今天的蓝天白云之间,甚至就生活在人们的院子里,与人类共享着一片天地。
其他文献
常州市朝阳中学是一所普通中学,“春蕾”文学社也是个成立才三年的年轻社团,但小“春蕾”有大理想:  希望同学们在繁重的学业之余能在这一方天地找到一泓清泉,洗涤自己的心灵;能发现一条小溪,在它的歌声陪伴下写出自己的心曲;能浇灌出一朵朵鲜花,让它们的芳香熏陶自己的心志。只要是对文学怀揣梦想,渴望在这方舞台上坦露心迹、展现才华的同学,都可以走进这个文学之“家”,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他们暂时还不能长成参天大
井中鱼  主人待馆宾,每食设鱼,多无中脔。馆宾问曰:“鱼从何所得?”主人曰:“池中养者。”馆宾曰:“恐是井中养者,不然如何这等短。”  ——《广笑府》  一钱莫救  一人,性极鄙啬,道遇溪水新涨,吝出渡钱,乃拼命涉水,至中流,水急冲倒,漂流半里许。其子在岸旁,觅舟救之。舟子索钱,一钱方往,子只出五分,断价良久不定。其父垂死之际,回头顾其子大呼曰:“我儿我儿,五分便救,一钱莫救!”  ——《广笑府》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灵活多元,录取评价指标包括中学成绩、标准化考试分数、课外活动、才艺与能力、个性品质等。  其中,中学成绩是美国大学入学最重要的一条标准。但大学在评估此项指标时,也并非片面追求高分数,而是将其放置到学生的中学教育条件或家庭背景中综合评价。此外,鼓励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多选修难度大的高级课程或大学预修课程,学生修习并通过了这些高难度课程的统一考试,可以为大学入学申请增加不少
(1988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路遥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用三部书、上百万字的篇幅,刻画了社会各阶层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在历史演变进程中普通人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书中所表达的热爱生活的主题,以及面对困难坚忍奋斗的精神,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
松鼠是我的好朋友  它总爱上蹿下跳  它和我玩捉迷藏  每次我都找不到它  最后一个人哭着鼻子回家    松鼠很孤独,它没有家  那天,它问我  朋友是什么东西,是不是  很好吃    松鼠太小,比我还小  我不知道它是怎么知道贝多芬的  它问我——贝多芬  有什么了不起  他只不过写了几首钢琴曲  呼,傻傻的松鼠    留声机  妈妈   你见到那台留声机了吗  那是松鼠送给我的礼物  我一个人
游过长城的人,在一起谈论长城,有的说“长城真雄伟”,有的说“长城真古老”,有的说“长城真奇妙”。这些都是人们游历长城后的感受。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感受,在作文中,如果能把自己最真切的那一点感受写出来,作文就有了个性,就显得真实、深刻。  那么,我们怎样去获得真切的感受呢?  一、感受人的真情。与人交往,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总能感受到某种思想感情,用心体察一下,就会有真切的认识。有人过10岁生日
这是个争分夺秒的世界,我们的步履太过匆匆,无形的绳索始终束缚着我们的心灵。我们期待自由的空气,我们期待别样的人生。如果我们希望过去能给未来松绑,历史能给创新松绑,习俗能给时尚松绑,父母能给子女松绑,老师能给学生松绑,那么我们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松松绑?  松绑自己的心灵,就等于给自己一片广阔的天地;松绑自己的心灵,就等于给自己的内心腾出更多包容的空间;松绑自己的心灵,会使内心深处多一点
《给儿子的信——  一个父亲的谆谆教导》  作者:[美国]肯特·尼伯恩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给儿子的信》是作家肯特·尼伯恩写给儿子尼克的一本书信集。这组精美的信札涉及了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工作、金钱和财富、死亡、职业、战争、忠实守信、奉献的奇迹、艺术的力量等。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谆谆教导我们:生活并非总是轻松愉悦的;生活是我们一路走来、要与人生路上的同路人共同分享的礼物。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  “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你疯了
在镇江,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第一怪:香醋摆不坏。  醋,是我国传统酸性调味品,古人给醋冠以“食总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们在爆、炒、拌等烹制中,都要加些醋,去腥解腻,增进菜肴的风味。镇江香醋一直享誉海内外,具有“色、香、酸、醇、浓”的特点,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而且存放时间越久,口味越香醇,素有“镇江香醋摆不坏”之说。如果你在品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