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根据高中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理论思考,可以涉及诸多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更、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内涵要求、產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工农业发展的新要求等。
生态文明 建设 理论 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对发展实践的一次深刻的总结,是认识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崭新成果,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全民的生态危机意识,妥善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而且必将有力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的有关经济常识知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作如下理论思考。
一、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就谈不上人们的生活活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决定文明形态的形成。现代社会,以生态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系统管理科学和复杂系统工程、清洁能源和环抱技术等为特色的科学技术进步方兴未艾,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催生和引发了生态文明这种新型文明形态的兴起与实践。对于我国来说,形成新型的生活方式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效益体现,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态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所以,无论是在宏观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还是在微观的生活方式转变上,我们努力的方向要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要变到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上来。
二、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必须实现的一个伟大目标。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对走传统发展道路给我国资源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与危机的深刻反省。十八大提出把“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所以,生态文明建设,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实现新的转变,从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的层面上实现新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避免环境问题演变成为环境危机,最终实现速度与质量、经济与生态相协调。
三、生态文明建设决定着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要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人与自然不协调、生态危机等问题,也在我国集中凸显,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我们国家存在着资源约束收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
应当按照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实施国家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植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和节能环抱产业,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四、生态文明建设将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人类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又影响着生产的形式、内容和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抱”、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新趋势。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中,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五、生态文明建设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不协调的方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解决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解决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将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六、生态文明建设将对农业和工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1.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出新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必须依托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生态循环种植、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大中型沼气池生态循环和村寨污水净化处理模式,防治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水源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建设和管理,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工业尤其是资源高消耗型工业提出更高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对工业来说,应当将低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污染物减排、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新能源、绿色建筑等项目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对矿产资源的勘察、开采、,应当遵循有序开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开采顺序、方法和选矿工艺,建设绿色矿山,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提高三废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数量。
生态文明 建设 理论 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对发展实践的一次深刻的总结,是认识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崭新成果,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全民的生态危机意识,妥善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而且必将有力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的有关经济常识知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作如下理论思考。
一、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就谈不上人们的生活活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决定文明形态的形成。现代社会,以生态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系统管理科学和复杂系统工程、清洁能源和环抱技术等为特色的科学技术进步方兴未艾,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催生和引发了生态文明这种新型文明形态的兴起与实践。对于我国来说,形成新型的生活方式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效益体现,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态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所以,无论是在宏观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还是在微观的生活方式转变上,我们努力的方向要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要变到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上来。
二、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必须实现的一个伟大目标。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对走传统发展道路给我国资源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与危机的深刻反省。十八大提出把“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所以,生态文明建设,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实现新的转变,从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的层面上实现新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避免环境问题演变成为环境危机,最终实现速度与质量、经济与生态相协调。
三、生态文明建设决定着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要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人与自然不协调、生态危机等问题,也在我国集中凸显,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我们国家存在着资源约束收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
应当按照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实施国家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植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和节能环抱产业,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四、生态文明建设将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人类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又影响着生产的形式、内容和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抱”、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新趋势。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中,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五、生态文明建设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不协调的方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解决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解决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将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六、生态文明建设将对农业和工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1.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出新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必须依托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生态循环种植、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大中型沼气池生态循环和村寨污水净化处理模式,防治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水源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建设和管理,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工业尤其是资源高消耗型工业提出更高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对工业来说,应当将低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污染物减排、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新能源、绿色建筑等项目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对矿产资源的勘察、开采、,应当遵循有序开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采用先进、合理的开采顺序、方法和选矿工艺,建设绿色矿山,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提高三废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