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模糊性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常惹世人争议,模糊性一直是困扰全国各地高中教师的症结,模糊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因此,如何全面地认识教学中的模糊性,正确运用模糊理论进行教学,开拓出一片教育教学的新天地,是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模糊性 界定 运用
  
  高中语文教科书与配套的教学用书在编印说明中对课文鉴赏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鉴赏,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具有某种未定性和模糊性。因此,课文鉴赏说明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并不是唯一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讲授。在此,笔者认为凡语言文字类的东西都存在模糊性这一问题。当然,它与科学探索中遇到的未知事物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起来看待。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模糊性探究仍是个年轻又复杂的课题,笔者结合十余年的教学研究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简析。
  一、模糊性的界定
  所谓模糊,意为不够清楚明白,不能确定。它是指人对自身或外界事物而言的。这里我们要探究的是人对自身或外界事物在思维认知上的模糊。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模糊是朦胧抽象、虚幻含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近而旨远、开放多元的意思。这些见解对模糊的界定是颇具学术参考价值的。笔者认为,模糊是因为我们所要认知的事物具有多种可能的合理的存在,并且这多种可能合理的存在是早已被认知的,但由于该事物的丰富多元化特点与我们自身思维认知的复杂多变性导致我们无法做出“唯一”的判定。为此有个教学原则必须指出,课堂教学中能够说清楚、必须讲明白的,就要清楚明白,不能说清楚不必讲明白的则不要清楚明白,言之成理,合乎情理,适可而止就行,并且要善于指导和引导学生去思考认知。
  二、模糊性产生的原因
  语言文字是人类用来表达交流思想情感、认识宇宙自然、传承文化文明的思维载体。有限的语言文字总是可以表达抽象的存在,描述具体鲜活事物,展示无限的多维空间。有限是一种确定,无限便是一种模糊;具体是一种确定,抽象是一种模糊。可见从本质上来看,语言文字就具有相当的模糊性。语言文字变革的核心就是词汇和语法。汉语语法的复杂丰富和词语的多变等直接导致了语言文字表达上的模糊性。事实上,任何一个词语或句子在表达中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同样,文学作品是作者将自身主、客观经历和对宇宙自然的感受认识转化为文字的产物。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高于”、“艺术化”两个词语就体现了模糊性的特点。文学不是社会生活、宇宙自然的纯客观的确定性反应,不可能是完全吻合、一模一样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是作者?作品?读者的一种双向反馈模式,作品则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由于作者与读者生存的时空不一样,客观经历和主观经历不同,不仅作品模糊起来了,作者与读者相互之间也模糊起来了。任何语言文字的表达都不过是语言文字按照一定的声的传播、数的变化和序的排列形成的有机组合。文学作品则是语言文字表达中一个极为规则有序、数量合理、美妙动人的字词句的排列组合。可见,模糊性是语言文字表达与生俱来的特点。
  三、模糊性的理论背景
  模糊理论最早源于哲学与数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思考和研究如何描述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模糊现象。1923年,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B.Russell在其有关“含模糊性”的论文中就认为所有的自然语言均是模糊的,它们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然而,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人们用这些概念来描述某个具体对象时却又能让人们心领神会,很少引起误解和歧义。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LA.Zadeh教授在其“FuzzySets”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表达事物模糊性的重要概念——隶属度函数,从而突破19世纪末德国数学家G.Contor创立的经典集合理论的局限性。借助于隶属度函数可以表达一个模糊概念从“完全不属于”到“完全隶属于”的过渡,从而能对所有的模糊概念进行定量表示。隶属度函数的提出奠定了模糊系统理论的数学基础。模糊系统理论在模糊集合理论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逻辑、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等。
  四、模糊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无论是自觉还是非自觉状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使用了模糊理论。我们不妨先来查看一下《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教程标准》,其中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一节有这样一段话:
  高中语文教学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和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个目标中没有一项是明确的、独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可量化的内容。“继续”、“进一步”,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复和提高;而其中的“方法”、“习惯”、“能力”都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一切都是“模糊”的。
  再来研读《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考试目标”与“考试内容”,里面也没有几句话是清晰的,明白无惑的。
  “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和文化常识”中的“著名”是“模糊”概念;“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等中的“常见”也是“模糊”概念;至于“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开放性能力,更是“模糊”的了。
  这种“模糊性特点”正好反映出了高中语文的教学规律,它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充满着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灵气。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运用模糊理论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模糊理论只适用于阅读、写作、听说三项内容。基础知识是约定俗成的,确定的,有争议的知识不应也不会纳入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的范围。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中谈到了这样两种人:葡萄到手,一种人先挑最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要问这两种人哪一种人是乐观的?哪一种人是悲观的?
  一般学生要么肯定前者是乐观的,要么肯定后者是乐观的。这样的分析都不能说对、或说错,因为结论是模糊的。我们可以这样说,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多种回答。
  (二)模糊理论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应尽力做到恰如其分。
  前面提到模糊性是语言文字表达与生俱来的特点。无形之中,模糊性增添了文学作品的神秘感、距离感,激发了人的好奇心,调动了人的创造性,让人在现实与虚幻中想象联想,感受一份不可捉摸、难以言表的美妙。因此,语文教师更要注意运用好模糊理论,在潜心体味,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处理好模糊性与确定性这对矛盾,启发诱导学生,并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读者的审美能力和再创造能力,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底蕴。
  (三)模糊性特点是高中语文教学科学性的外延
  断臂的维纳斯正是美在她没有手臂的模糊性,模糊造就了她的绝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同样也是美在那脸庞深处令人捉摸不透的微笑,引起人们莫衷一是的猜测,从而给人深邃的模糊之美。任何艺术都是模糊与确定的矛盾统一,这便是艺术中的科学性。
  艺术如此,语文也如是。但“模糊性”仅仅是高中语文教学诸特点之一,它并不排斥“清晰性”、“确定性”。我们要懂得“非此即彼”,更要学会“亦此亦彼”。新课标高中语文教科书将高中语文教学分成“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无一不是模糊的,并且还删去了以前老教材中的编印说明。我想,如此作法同样是在暗示与凸显高中语文教学的模糊性。
  五、模糊理论在语文教学评价中运用
  人常说教无定法,能让学生成人成才,既顾到当前更考虑到长远的方法就是好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可以说,语言文字本质上的模糊性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模糊性,而语文教学的模糊性这一显著特点又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评价的模糊性。也许各学科教师中教学最难评价的就是语文教师了。有时候,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或课外引导中一句提醒的话语便可启发或挽救一个学生的一生,胜过其他教师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教育,这往往就是其他学科教师难以达到的。因为语文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教育、人生情感教育,从大语文的观念看,高中语文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人文艺术等无所不包。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诉讼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法律规定、法院指定或者当事人委托的权限范围,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并为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进行的诉讼行为。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或者评述,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价值,是高中语文学习的知识点之一。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历史知识 运用手段 方法技巧    自古“文史是一家”,文学与历史之间关系密切,无论是《战国策》、《左传》,还是《史记》,都是文史结合的典范。高中语文实际上是文学作品为载体的语文
IBM公司12年X射线光刻研究和开发计划为X射线光刻建立了一系列里程碑。
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吹填淤泥软基沉降变化规律与3种"S"型成长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影响软基沉降发展规律的因素很多,3种成长曲线沉降预测模型仅反映了沉降发展规律中
由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承建的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客轮码头工程第二批沉箱顺利完成出运,出运沉箱规格为615 t和700 t。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客轮码头工程为沉箱重力式结构,码头岸线
堆载预压是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但以往对堆载后短时间内加固效果缺少检测分析。根据南方某港集装箱堆场软基处理工程实测资料,对堆载20 d后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变化与土层深
审判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制定了若干重要的法律;平反、纠正了遍及全国的冤错假案,在司法以外的其他各个领域也大力落实政策,因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但是,审判工作中,在严格依法办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新的错案仍有发生,受冤者申诉后历年得不到纠正的现象也并不罕见。由于案件久延不决,矛盾激化,导致恶性案件或以轻生发泄愤懑的事件也不乏其例。
分汊河段整治的核心问题为择汊,因为它的确定将派生和决定航道整治工程的总体平面布局,而布局的合理性是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航汊道的选择问题,实质上就是分汊河段的航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