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交通运输领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各种交通运输网快速成型,这为我国物质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进而为我国20世纪末期以来的经济腾飞提供了优秀的基础保障。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仍然十分重视对交通网路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公路运输网在“村村通”的口号下,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但是在这过程中,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开始出现,这非常值得关注反思。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道路运输
1.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道路交通的全面普及,包括农村在内的很多家庭也基本上购买了自己的交通工具,这意味着,参与道路交通的人已经几乎成为了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因此保障道路运输网的安全,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民生质量。在这方面,国家政府将其上升到政策高度,将其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并对道路交通安全运输部门下达了加强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的任务,并出台了关于道路交通安管管理的指导办法。因此注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的事,更是整个社会都应当全面关注的大事。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再从交通运输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保证运输网的畅通和安全,而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仅影响到事故现场的肇事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交通中断直接阻碍整条线路的物资运输,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在保障大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有利于提升大众对于交通运输的信赖度,也有利于促进行业本身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现阶段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道路运输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它们除了来源于交通运输参与者,也有交通运输管理者本身的不足,除了人为原因也有制度上的不足,还有与主观原因并存的客观原因,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交通辅助设施发展稍显滞后
交通辅助设施主要是帮助指挥组织交通,帮助交通维稳的辅助性设施,通常包含信号灯、标志牌、人行横道线、分车道线、护栏等设施。交通辅助设施是促进交通安全健康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交通辅助设施不齐全就容易引发一些安全问题。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交通辅助设施的建设进度要明显落后于交通线路的建设,这就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
交通辅助设施的不足在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主要表现是设施不到位,比如对于乡村公路的危险路段,由于车流量很少往往就不设置路标,这容易对初到此地的车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我国城市地区,由于人流量很大,交通辅助设施众多,因此需要频繁的维护和更换,但实际上维护和更换不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闹市地区学校旁边的人行横道线磨损较为严重,不加重视就容易带来一定的危险。
2.2车辆驾驶者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困难
道路安全性很大程度上直接由道路车辆驾驶员的素质直接决定,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都和驾驶员本身的素质不足有着直接的关联。
驾驶技术不到位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今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形式的多样化,外聘驾驶员的模式越来越普及,但是外聘驾驶员的素质保障难度较大,这就为素质低下的驾驶员提供了上路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交通隐患;再有一个原因就是驾驶员安全行车意识的不足,像是超速、违章掉头、违章变道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这些问题引发事故的概率较小,而数次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更会让驾驶员无视交通运输规则,尤其是酒驾行为,调查发现引发酒驾事故的驾驶员一般都存在一定的酒驾前科,由于前面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最后出现了无法挽回的重大事故;最后还有一种原因就是金钱驱动下的铤而走险,这在我国监管不力的农村地区表现尤其严重,比如将私家车改装进行客运,在明知超载的情况下进行偷运。以上这些驾驶员的主观违规行为都会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
2.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执法者的素质不足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执法者是国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执行方式,在岗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行业训练,对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和处罚机制有着较为全面详细的认识,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执法者本身的职业素质也存在不足,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过快,相对应的上岗培训机制发展落后,导致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因此在很多地区有应聘大量的临时工充当管理人员,其素质本身就不符合上岗的要求,执法漏查和错查问题时常发生,这更助长了某些存在侥幸心理的违规驾驶员的违规行为;第二点就是有少部分交通安全管理执法者本身对于道路交通安全不够重视,在执法上也较为松懈,比如在某些场合下,本应该追究违规者的责任,但是执法者可能会采取“放一马”的行为对待,将管理流于形式,管理工作的实效不足,该行为容易将潜在的隐患放大。
2.4道路安全监管体制存在不足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是道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执行依据,我国很多地区的地方交通部门在执行中央的政策方针时,没有安全按照要求对地方的执行法规进行完善,这就导致执法者在执法时,参考的标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如对危险车辆的完善问题,到底应该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完善没有定性标准,比如很多驾驶员被频繁提醒安装行车记录仪,但实际上一直都口头承诺却并未执行。又比如管理难度较大的车辆挂靠问题,由于车辆往往以个体户的形式等级,不属于企业,再加上还存在一定的冒名頂替的现象,这种混乱的局面很容易导致最终在长时间的监管下,最后不了了之。
2.5客观环境因素
客观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引发道路安全问题,这特别是在我国的山区一带,由于出现山崩和泥石流的几率较大,很容易造成道路交通的中断,其后果也较为严重,除了经济损失外甚至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还有大雾、霜冻等天气也会对交通运输的安全带来一定挑战。在城市地区,像是某些疫情和暴乱事件,这种意料之外的偶发性事件,也应当划分为客观的社会环境因素。 3.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举措
3.1加强对于交通辅助设施的建设
加强对交通辅助设施的建设就要加大对交通领域的投入,投入方向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对设施本身的投入,比如对设施缺乏的地区及时做好设施的完善补充,这主要针对交通辅助设施不完善的乡村地区;第二点就是加大对维护人员的人工投入,主要针对城市地区,由于城市地区维护不足主要是因为人工的不足,所以在这一块应当重点投入。
3.2加大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升
加大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升主要的对象分别是道路安全管理者和驾驶员两方面。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者,应当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制定严格的上岗审核标准,提升管理员的执法素质;对于驾驶员,要通过严格的奖惩体制建设加以限制,提升其违规成本,从而降低其铤而走险的成本,对于已经违规的驾驶员,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提升其安全驾驶意识,坚决杜绝同样的问题再犯。
3.3完善管理体制
地方交通部门应当深入理解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状况进行体制完善,在实际的操作上,可深入分析本地频发的交通事故的相关案例,直接找到症结所在,着重对该领域进行考查,结合本地的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从而为执法者提供执法标准。
3.4加大对客观环境因素的监控
客观环境引起的道路交通安全往往是不可控的,但是做好监控工作,降低意外事故发生几率是能实现的。在预警工具上,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模型,对高危路段进行重点监控,在山区地区,加大对道路地下水渗透问题的监督。在恶劣的天气環境下,加大对于交通运输道路的管控,比如在大雾大雪天气下,实行道路封锁。在我国北方,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对道路进行管控,这样的举措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4.结 语
安全无小事,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关系到基本的民生问题,关系到行业的稳定发展,参与交通运输的所有人都应当一同努力,共抓共管,自觉成为安全交通的维护者和倡导者,道路安全事故应当以预防为主,在监管上要保证监管力度不放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才是道路安全管理该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田明,毛鸣寒,王至恒.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02):38-41.
[2]张可信.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8,33(01):98-100.
[3]吕展华.浅谈如何加强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629.
[4]李响.交通系统动力学行为和智能化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5]王万礼.道路桥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控制及应对策略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7,(52):225.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道路运输
1.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道路交通的全面普及,包括农村在内的很多家庭也基本上购买了自己的交通工具,这意味着,参与道路交通的人已经几乎成为了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因此保障道路运输网的安全,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民生质量。在这方面,国家政府将其上升到政策高度,将其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并对道路交通安全运输部门下达了加强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的任务,并出台了关于道路交通安管管理的指导办法。因此注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的事,更是整个社会都应当全面关注的大事。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再从交通运输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保证运输网的畅通和安全,而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仅影响到事故现场的肇事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交通中断直接阻碍整条线路的物资运输,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在保障大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有利于提升大众对于交通运输的信赖度,也有利于促进行业本身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现阶段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道路运输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它们除了来源于交通运输参与者,也有交通运输管理者本身的不足,除了人为原因也有制度上的不足,还有与主观原因并存的客观原因,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交通辅助设施发展稍显滞后
交通辅助设施主要是帮助指挥组织交通,帮助交通维稳的辅助性设施,通常包含信号灯、标志牌、人行横道线、分车道线、护栏等设施。交通辅助设施是促进交通安全健康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交通辅助设施不齐全就容易引发一些安全问题。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交通辅助设施的建设进度要明显落后于交通线路的建设,这就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
交通辅助设施的不足在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主要表现是设施不到位,比如对于乡村公路的危险路段,由于车流量很少往往就不设置路标,这容易对初到此地的车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我国城市地区,由于人流量很大,交通辅助设施众多,因此需要频繁的维护和更换,但实际上维护和更换不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闹市地区学校旁边的人行横道线磨损较为严重,不加重视就容易带来一定的危险。
2.2车辆驾驶者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困难
道路安全性很大程度上直接由道路车辆驾驶员的素质直接决定,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都和驾驶员本身的素质不足有着直接的关联。
驾驶技术不到位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今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形式的多样化,外聘驾驶员的模式越来越普及,但是外聘驾驶员的素质保障难度较大,这就为素质低下的驾驶员提供了上路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交通隐患;再有一个原因就是驾驶员安全行车意识的不足,像是超速、违章掉头、违章变道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这些问题引发事故的概率较小,而数次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更会让驾驶员无视交通运输规则,尤其是酒驾行为,调查发现引发酒驾事故的驾驶员一般都存在一定的酒驾前科,由于前面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最后出现了无法挽回的重大事故;最后还有一种原因就是金钱驱动下的铤而走险,这在我国监管不力的农村地区表现尤其严重,比如将私家车改装进行客运,在明知超载的情况下进行偷运。以上这些驾驶员的主观违规行为都会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
2.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执法者的素质不足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执法者是国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执行方式,在岗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行业训练,对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和处罚机制有着较为全面详细的认识,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执法者本身的职业素质也存在不足,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过快,相对应的上岗培训机制发展落后,导致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因此在很多地区有应聘大量的临时工充当管理人员,其素质本身就不符合上岗的要求,执法漏查和错查问题时常发生,这更助长了某些存在侥幸心理的违规驾驶员的违规行为;第二点就是有少部分交通安全管理执法者本身对于道路交通安全不够重视,在执法上也较为松懈,比如在某些场合下,本应该追究违规者的责任,但是执法者可能会采取“放一马”的行为对待,将管理流于形式,管理工作的实效不足,该行为容易将潜在的隐患放大。
2.4道路安全监管体制存在不足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是道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执行依据,我国很多地区的地方交通部门在执行中央的政策方针时,没有安全按照要求对地方的执行法规进行完善,这就导致执法者在执法时,参考的标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如对危险车辆的完善问题,到底应该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完善没有定性标准,比如很多驾驶员被频繁提醒安装行车记录仪,但实际上一直都口头承诺却并未执行。又比如管理难度较大的车辆挂靠问题,由于车辆往往以个体户的形式等级,不属于企业,再加上还存在一定的冒名頂替的现象,这种混乱的局面很容易导致最终在长时间的监管下,最后不了了之。
2.5客观环境因素
客观环境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引发道路安全问题,这特别是在我国的山区一带,由于出现山崩和泥石流的几率较大,很容易造成道路交通的中断,其后果也较为严重,除了经济损失外甚至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还有大雾、霜冻等天气也会对交通运输的安全带来一定挑战。在城市地区,像是某些疫情和暴乱事件,这种意料之外的偶发性事件,也应当划分为客观的社会环境因素。 3.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举措
3.1加强对于交通辅助设施的建设
加强对交通辅助设施的建设就要加大对交通领域的投入,投入方向主要有两点,第一就是对设施本身的投入,比如对设施缺乏的地区及时做好设施的完善补充,这主要针对交通辅助设施不完善的乡村地区;第二点就是加大对维护人员的人工投入,主要针对城市地区,由于城市地区维护不足主要是因为人工的不足,所以在这一块应当重点投入。
3.2加大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升
加大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升主要的对象分别是道路安全管理者和驾驶员两方面。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者,应当积极做好培训工作,制定严格的上岗审核标准,提升管理员的执法素质;对于驾驶员,要通过严格的奖惩体制建设加以限制,提升其违规成本,从而降低其铤而走险的成本,对于已经违规的驾驶员,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提升其安全驾驶意识,坚决杜绝同样的问题再犯。
3.3完善管理体制
地方交通部门应当深入理解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状况进行体制完善,在实际的操作上,可深入分析本地频发的交通事故的相关案例,直接找到症结所在,着重对该领域进行考查,结合本地的经济水平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从而为执法者提供执法标准。
3.4加大对客观环境因素的监控
客观环境引起的道路交通安全往往是不可控的,但是做好监控工作,降低意外事故发生几率是能实现的。在预警工具上,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模型,对高危路段进行重点监控,在山区地区,加大对道路地下水渗透问题的监督。在恶劣的天气環境下,加大对于交通运输道路的管控,比如在大雾大雪天气下,实行道路封锁。在我国北方,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对道路进行管控,这样的举措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4.结 语
安全无小事,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关系到基本的民生问题,关系到行业的稳定发展,参与交通运输的所有人都应当一同努力,共抓共管,自觉成为安全交通的维护者和倡导者,道路安全事故应当以预防为主,在监管上要保证监管力度不放松,“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才是道路安全管理该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田明,毛鸣寒,王至恒.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02):38-41.
[2]张可信.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8,33(01):98-100.
[3]吕展华.浅谈如何加强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629.
[4]李响.交通系统动力学行为和智能化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5]王万礼.道路桥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控制及应对策略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7,(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