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内容摘要: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思考与探索课题的提出,是基于化学教学大纲及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从而引发了对实验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自主发展 情景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4月版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描述上更趋于人文化如将“训练”改为“引导”。很显然,大纲紧扣着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如:知识技能方面“一定要从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自身发展角度来进行”;能力方法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关注对环境、资源、科学态度、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等。
从各级教材(人教版)的实验编排看,高一化学“43个演示实验,8个学生实验,6个家庭小实验,5个选做实验”;高二化学“33个演示实验,11个学生实验,8个家庭小实验,6个选做实验”;高三化学“10个演示实验,8个学生实验,外加一章实验设计”。
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大纲的要求,还是教材的要求,都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就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基于上述原因,我提出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思考与探索》的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既然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我们认为: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是在好不过的了。它可以将“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改成小组讨论型的难证实验,也可以将“学生实验和选做实验”改成真正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设计、思考、实验、再探索等过程,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三、措施与行动
正是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我们的中学生投入太大的精心潜心钻研化学实验(事实是中学生确实应该了解前人已经研究出的结论和方法,重要的是学习前人的研究方法,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从化学这门学科入手,我们认为可以从几个典型的实验中找出化学学科的有趣之处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我和学生一起真正投入地做了四个实验,进行了学生自主实验教学的探索(其余实验仍按常规进行,引导学生稍作深入),摸索不同实验课的不同设计,探索化学这门实验学科到底在实验教学方面怎样才能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有一点点帮助。(四个实验分别是:二个演示实验《卤素单质的氧化性比较》《碱金属与水及盐的反应》;二个学生实验即《原电池原理》《乙烯的实验室制备》)
四、教学反思
1、教学理念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从“传授式教学”到“互相探索式教学”;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实验教学的探索就是力图从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既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具有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的教育功能,这不正好为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科学方法吗?
2、教学方法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绝大多数均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照方抓药”的模式即:实验员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前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课后书写实验报告。没有异常现象就是实验做得成功,这不正是为今后的高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吗?皆大欢喜。
3、教与学的过程反思
从教学过程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自由完成应知应会的实验,也可以自由探索未知的,这也恰恰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即合作学习的作用。我们认为,开放式、探究式地实验教学确实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4、教学效果的反思
尽管只有四个实验的尝试和探索,也足以让我们从中窥探出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无论从观念还是从目标方面,任何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都需要一批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是勿容置疑的。然而,尽管我们的作法尽力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如果将每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都这样做,教师势必要考虑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们的应试成绩的高低(这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时教师一定会将播撒出去的点滴思潮(暂且这么叫),尽快的收回来,为学生未来的“应试”留出点时间和精力。
关键词:自主发展 情景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4月版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描述上更趋于人文化如将“训练”改为“引导”。很显然,大纲紧扣着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如:知识技能方面“一定要从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自身发展角度来进行”;能力方法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关注对环境、资源、科学态度、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等。
从各级教材(人教版)的实验编排看,高一化学“43个演示实验,8个学生实验,6个家庭小实验,5个选做实验”;高二化学“33个演示实验,11个学生实验,8个家庭小实验,6个选做实验”;高三化学“10个演示实验,8个学生实验,外加一章实验设计”。
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大纲的要求,还是教材的要求,都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就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基于上述原因,我提出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思考与探索》的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既然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我们认为: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是在好不过的了。它可以将“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改成小组讨论型的难证实验,也可以将“学生实验和选做实验”改成真正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设计、思考、实验、再探索等过程,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三、措施与行动
正是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我们的中学生投入太大的精心潜心钻研化学实验(事实是中学生确实应该了解前人已经研究出的结论和方法,重要的是学习前人的研究方法,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从化学这门学科入手,我们认为可以从几个典型的实验中找出化学学科的有趣之处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我和学生一起真正投入地做了四个实验,进行了学生自主实验教学的探索(其余实验仍按常规进行,引导学生稍作深入),摸索不同实验课的不同设计,探索化学这门实验学科到底在实验教学方面怎样才能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有一点点帮助。(四个实验分别是:二个演示实验《卤素单质的氧化性比较》《碱金属与水及盐的反应》;二个学生实验即《原电池原理》《乙烯的实验室制备》)
四、教学反思
1、教学理念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从“传授式教学”到“互相探索式教学”;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实验教学的探索就是力图从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既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具有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的教育功能,这不正好为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科学方法吗?
2、教学方法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绝大多数均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照方抓药”的模式即:实验员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前教师讲解注意事项;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课后书写实验报告。没有异常现象就是实验做得成功,这不正是为今后的高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吗?皆大欢喜。
3、教与学的过程反思
从教学过程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自由完成应知应会的实验,也可以自由探索未知的,这也恰恰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即合作学习的作用。我们认为,开放式、探究式地实验教学确实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4、教学效果的反思
尽管只有四个实验的尝试和探索,也足以让我们从中窥探出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无论从观念还是从目标方面,任何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都需要一批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是勿容置疑的。然而,尽管我们的作法尽力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如果将每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都这样做,教师势必要考虑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们的应试成绩的高低(这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时教师一定会将播撒出去的点滴思潮(暂且这么叫),尽快的收回来,为学生未来的“应试”留出点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