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陈劲松先生是福建省业内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款式丰富,功底扎实,用笔沉着痛快,线条骨力洞达,章法变化有序,笔调师出有缘。本文主要通过品鉴其几部作品,感受到其书法创作的旨趣。
【关键词】 陈劲松;书法;赏析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陈劲松先生是工作在厦航一线的中层管理干部,也是福建省业内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他学习书法30多年了,小楷研习“二王”、赵孟頫、王宠和《灵飞经》,楷书研习柳体、颜体,隶书研习《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和《曹全碑》,魏碑研习《张黑女墓志》和《张猛龙碑》等,行书研习王羲之、王铎、董其昌、米芾、苏轼等的碑帖,草书研习孙过庭、宋克、怀素、王羲之等的碑帖,除此之外,平时还研习甲骨金文……其小楷中和温雅,融入魏碑意味,增其雄健;行草书气息流畅,融入汉隶笔意,俊逸高雅;隶书庄重典雅,融入行草笔意,活泼灵动;甲骨文古老象形,融入行书笔速,趣味生动……其书法作品款式丰富,功底扎实,用笔沉着痛快,线条骨力洞达,章法变化有序,笔调师出有缘,书法作品和书法论文多次在《中国民航报》、《厦门航空报》、《台港文学选刊》等杂志专题刊登。
学习书法,规范字形容易,要写得遒美,通过努力亦可做到,但要达到古雅之境界却很难。学习书法艺术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内在思想“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在翰墨挥运中,体验古风、蕴蓄古雅的过程。陈劲松在书写前,都要寻求所写诗文的内涵,力求理解古文的涵义,再进行书法创作。以下,我们择要分析其几幅作品。
1.作品《苏东坡诗词四篇章》(图1)。陈劲松用小楷分“寄语自然”、“时空骋怀”、“知己交游”和“也无风雨”等四个篇章书写了苏轼的著名诗篇《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和《南歌子》等。如,“寄语自然”是讴歌对自然生命的礼赞,领悟人生如同四季流转,时时都是美好年华;“时空骋怀”是体验苏轼身临赤壁,不禁怀想起三国的英雄人物,长江奔腾不止的江水,就像不曾停歇的时间之流,不断地淘洗着人事物,沉甸甸地积累成历史,而渺小的你我,又该如何自处?苏轼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生命的价值与悲喜在于人心,胸怀豁达,则无一处不逍遥自在。
2.作品《岩上无心云相逐》,源自唐朝柳宗元的《渔翁》这首诗,原诗作:“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此诗通过对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柳宗元寻求超脱的心情。诗中“无心”出自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云无心而出岫”,表达了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这幅书法作品提醒我们要时时保持淡定情怀,不管浮云如何,都不随波逐流。
3.作品《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图2)。“人淡如菊”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此幅书法作品告诉我们:处世要像菊花一般,淡泊名利;心灵要似竹简一样,平和朴实,要平淡地对待得失。人,在得意时不要张狂,在失意时不能消沉。
4.作品《养闲只用拙,避俗更怀深》(图3),出自范德机诗集卷三,旨在提醒自己: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笔者曾多次临写《兰亭序》,除了学习其书写技巧外,还细细品味其中道理:从王羲之的“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探求,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在表达人生苦短的感叹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体现了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说陈劲松是真正意义上的善书者并不为过,这是笔者品观其所临王羲之《兰亭序》(图4)后的第一感觉,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书写内容的体悟式的感慨,似乎比当下那些忙着在笔划结构上做功夫不止的人有着更深一度的意识,这种意识已然成为他的书写观念。意识一旦形成观念,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如果说,用功程度决定书写宽度的话,那么,书写意识就决定书法的高度!
陈劲松先生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致力于对书写内容的领略参悟。他写古诗古文,首先把它纳于内府,而后感其文意,而后激越于胸,最后发轫于笔端,在意识深处努力寻找笔墨与诗文境界的融会贯通;同时,在书写中也完成了汲取文学素养、修身完善自我内心世界的蝶变效应。笔者以为这是书写书法的不二法门,透过他的笔墨线条不难发现意蕴的丰沛与情感的悠扬,所以我们有理由为他高兴。
国运兴,艺事兴。作为世界上唯一地把文字演变成艺术形式的国家,我国的书法艺术曾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与发展,并且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下,许多人喜欢在茶余饭足之后拿起笔墨挥运至酣,以表现自己知识的渊博、志趣的广泛、修为的高雅、仕途的格调,这无可厚非,只是,如果能够更深入一步,从精神上体味书法艺术背后的文化意识,究竟书法背后的文化意义,那么,儒雅胸襟就一定止于心而挥之不去。
【关键词】 陈劲松;书法;赏析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陈劲松先生是工作在厦航一线的中层管理干部,也是福建省业内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他学习书法30多年了,小楷研习“二王”、赵孟頫、王宠和《灵飞经》,楷书研习柳体、颜体,隶书研习《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和《曹全碑》,魏碑研习《张黑女墓志》和《张猛龙碑》等,行书研习王羲之、王铎、董其昌、米芾、苏轼等的碑帖,草书研习孙过庭、宋克、怀素、王羲之等的碑帖,除此之外,平时还研习甲骨金文……其小楷中和温雅,融入魏碑意味,增其雄健;行草书气息流畅,融入汉隶笔意,俊逸高雅;隶书庄重典雅,融入行草笔意,活泼灵动;甲骨文古老象形,融入行书笔速,趣味生动……其书法作品款式丰富,功底扎实,用笔沉着痛快,线条骨力洞达,章法变化有序,笔调师出有缘,书法作品和书法论文多次在《中国民航报》、《厦门航空报》、《台港文学选刊》等杂志专题刊登。
学习书法,规范字形容易,要写得遒美,通过努力亦可做到,但要达到古雅之境界却很难。学习书法艺术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内在思想“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在翰墨挥运中,体验古风、蕴蓄古雅的过程。陈劲松在书写前,都要寻求所写诗文的内涵,力求理解古文的涵义,再进行书法创作。以下,我们择要分析其几幅作品。
1.作品《苏东坡诗词四篇章》(图1)。陈劲松用小楷分“寄语自然”、“时空骋怀”、“知己交游”和“也无风雨”等四个篇章书写了苏轼的著名诗篇《题西林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和《南歌子》等。如,“寄语自然”是讴歌对自然生命的礼赞,领悟人生如同四季流转,时时都是美好年华;“时空骋怀”是体验苏轼身临赤壁,不禁怀想起三国的英雄人物,长江奔腾不止的江水,就像不曾停歇的时间之流,不断地淘洗着人事物,沉甸甸地积累成历史,而渺小的你我,又该如何自处?苏轼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生命的价值与悲喜在于人心,胸怀豁达,则无一处不逍遥自在。
2.作品《岩上无心云相逐》,源自唐朝柳宗元的《渔翁》这首诗,原诗作:“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此诗通过对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柳宗元寻求超脱的心情。诗中“无心”出自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云无心而出岫”,表达了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这幅书法作品提醒我们要时时保持淡定情怀,不管浮云如何,都不随波逐流。
3.作品《人淡如菊,心素如简》(图2)。“人淡如菊”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此幅书法作品告诉我们:处世要像菊花一般,淡泊名利;心灵要似竹简一样,平和朴实,要平淡地对待得失。人,在得意时不要张狂,在失意时不能消沉。
4.作品《养闲只用拙,避俗更怀深》(图3),出自范德机诗集卷三,旨在提醒自己: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笔者曾多次临写《兰亭序》,除了学习其书写技巧外,还细细品味其中道理:从王羲之的“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探求,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在表达人生苦短的感叹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体现了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说陈劲松是真正意义上的善书者并不为过,这是笔者品观其所临王羲之《兰亭序》(图4)后的第一感觉,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书写内容的体悟式的感慨,似乎比当下那些忙着在笔划结构上做功夫不止的人有着更深一度的意识,这种意识已然成为他的书写观念。意识一旦形成观念,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如果说,用功程度决定书写宽度的话,那么,书写意识就决定书法的高度!
陈劲松先生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致力于对书写内容的领略参悟。他写古诗古文,首先把它纳于内府,而后感其文意,而后激越于胸,最后发轫于笔端,在意识深处努力寻找笔墨与诗文境界的融会贯通;同时,在书写中也完成了汲取文学素养、修身完善自我内心世界的蝶变效应。笔者以为这是书写书法的不二法门,透过他的笔墨线条不难发现意蕴的丰沛与情感的悠扬,所以我们有理由为他高兴。
国运兴,艺事兴。作为世界上唯一地把文字演变成艺术形式的国家,我国的书法艺术曾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与发展,并且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下,许多人喜欢在茶余饭足之后拿起笔墨挥运至酣,以表现自己知识的渊博、志趣的广泛、修为的高雅、仕途的格调,这无可厚非,只是,如果能够更深入一步,从精神上体味书法艺术背后的文化意识,究竟书法背后的文化意义,那么,儒雅胸襟就一定止于心而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