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必须在场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只要一瓶墨水、丝许阳光再加上薇拉。
  ——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因为奇特的内容、精妙的手法和语言,以及巨大的争议而风行世界。2013年恰逢《洛丽塔》诞生60周年(完稿于1953年)。在网络主导当下生活的E时代,“洛丽塔”这三个字又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内涵,“萝莉”、“小洛丽”所有这些泛指未成年美少女的词汇无不源自于它。
  1958年8月,《洛丽塔》历经波折终于在美国出版时,上市三周销量就超过了10万册,纳博科夫由此成了20世纪最为耀眼的作家之一。但人们并不知道,他的身后一直站着薇拉,“没有我的妻子,我一部小说也写不出来。”纳博科夫如是说。
  她把“洛丽塔”从火盆里救了出来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女儿”,但她的生命却是薇拉给予的。
  1948年秋天,纽约。某一日的午后,纳博科夫神情烦躁地走出了家门,薇拉发现丈夫的手中还拎着一撂书稿,她大为紧张,悄悄地跟在其后。纳博科夫来到一个垃圾桶边上,蹲下身子,在一个镀锌的罐子里点了一把火,开始把手中的书稿一页页丢了进去。
  身后的薇拉惊恐万分,不顾一切从火中捞回了几页,炙热的火焰烫伤了她的双手。纳博科夫站在一旁抗议:“我不想要它了,这是一个肮脏的精灵,我要烧了它。”薇拉大声反对:“走开!我们先保留下来。”
  这部书稿就是《洛丽塔》,纳博科夫之所以想烧了它,是因为这部作品在艺术性方面总是达不到他的要求。但是薇拉完全不这样认为,这几年她亲眼见到书稿中的每一个字如何艰难地诞生,这是丈夫的心血,不能被摧毁。
  而且,在薇拉看来,这本书还相当有吸引力,它讲述了一个非常体面的中年绅士,如何不道德地爱上了他13岁的继女。在当时的美国,这样的故事如果问世,将如一场飓风一枚定时炸弹,会在道德、制度、价值观等许多方面引起争议。纳博科夫为了写完它,花了整整五年时间。从相识相恋到相爱相守,纳博科夫写的每一行诗、每一篇文章、每一部小说,薇拉都了然于心。任何时候,任何人只要提起丈夫所写的某个片段,她立刻能背诵出下一个章节。薇拉决心让《洛丽塔》问世。
  1953年12月底,薇拉带着《洛丽塔》书稿来到纽约的一家出版社,被拒之门外。接下来的一两年内,薇拉连续跑了好几家出版社,他们全部拒绝出版,当时的美国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出这样一本挑战人们伦理底线的烫手山芋,有个出版商建议薇拉到国外去碰碰运气。1955年2月,巴黎的一家出版社同意接受《洛丽塔》。
  《洛丽塔》一问世,便引起了广泛的轰动,人们谴责它、咒骂它,说它是一本令人憎恶的书,但在文学圈,纳博科夫与众不同的叙事手法,别具一格的文体风格却获得了普遍认可。待1958年,《洛丽塔》在美国正式出版时,纳博科夫凭借此书跃升至一流畅销书作家行列。
  纳博科夫把这一切归功于薇拉。
  带手枪的女人陷入爱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用这句话形容薇拉对纳博科夫的感情再恰当不过了。
  1923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德国柏林侨民募捐假面晚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和24岁的纳博科夫搭档的是一个戴黑色狼面具的女孩,女孩一边跳舞,一边娓娓评述着他的作品。纳博科夫还未遇到过如此令他着迷的粉丝,听着自己写下的诗句被女孩用银铃般的嗓音念出来时,他沉醉其中,还有一些感动。纳博科夫被她深深迷住,要求女孩脱下面具,她拒绝了:我希望你能从我的谈话中领略我的才能。
  后来,他打听到,这个神秘女孩是大名鼎鼎的出版商叶夫谢·斯洛尼姆的女儿薇拉,时年21岁。早在舞会之前,薇拉就已经迷上了纳博科夫。当时纳博科夫用“西林”为笔名发表了不少诗作,是文化圈里的名人。当薇拉在募捐晚会名单上看到纳博科夫的名字时,便极力说服父亲带她一起参加,两人便这样相识了。
  “如何才能向你言明,我的欢乐、我的珍宝、我的极乐。我是如何完完全全地属于你——伴随着我的回忆、我的诗、我的脉动以及内心的震颤。”不久,纳博科夫给薇拉写了一封炙热浓烈的情书,两人从此展开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罗曼史。即使后来结成眷侣、罕有分离,两人间的书信往来也不曾中断,52年的婚姻,纳博科夫留下了三百多封情书。
  1925年4月15日,两人结婚了。彼时的纳博科夫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大批女性拥趸,薇拉只是个无名小辈,她居然俘虏了纳博科夫的心,质疑之声四起。其中,最夸张的一个桥段是,薇拉拿着一把手枪威逼纳博科夫:“娶我,否则我就杀了你。”当纳博科夫听到这则传闻时,放声大笑。人们至少说对了一点,薇拉真的拥有一把手枪,一把点38口径的勃朗宁手枪。
  薇拉从没用这把手枪真正开过火,有一次却用它捍卫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
  时间大概发生在1937年,那年纳博科夫在巴黎认识了一个叫伊丽娜的女人。一头金发的伊丽娜充满激情,言语幽默,和当年的薇拉一样,对纳博科夫的作品有独特的鉴赏力。伊丽娜的出现,让纳博科夫多情的细胞又活跃起来。他不停地给伊丽娜写信,倾诉着对她的思念。待薇拉发现纳博科夫的婚外情时,伤心不已,但她更多的是自责,觉得自己是因为过于照顾孩子而冷落了丈夫。
  薇拉一方面竭力挽留丈夫出轨的心;另一方面找到伊丽娜,说她们应该像骑士一样进行决斗。伊丽娜接受了战书,答应如果她在较量中失败,就不再纠缠纳博科夫,而如果薇拉战败,必须在一个月内和纳博科夫离婚。决斗的地址选在了象征浪漫爱情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下面。
  据说就在这两个女人拿起手枪的那一刹那,纳博科夫出现了,制止了这场闹剧。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但最后的结果是伊丽娜离开了纳博科夫。
  婚姻生活里的AB面
  如果把婚姻比作一枚硬币,丈夫和妻子各是其中的一面,A面和B面对婚姻的理解有时候大相径庭。
  十多年前,有个叫史黛西·希芙的美国作家写了一本有关薇拉的传记,里面说婚姻对纳博科夫来说是港湾,但对薇拉而言是事业,纳博科夫是薇拉终其一生,悉心经营的一份事业,其经营理念就是“爱和奉献”。   在《洛丽塔》让纳博科夫声名大振之前,他一直在康奈尔大学讲文学方面的课程,薇拉是他的助手。上课的时候,薇拉就坐在纳博科夫左边的一把椅子上,她的目光从不离开他。偶尔,他掉下一节粉笔,她就立刻拾起来。他需要某个页码或一句引语,她立刻提供。在课上,她从不讲话;在课后,她负责擦黑板。
  除了俄语,薇拉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和德语,但是在和纳博科夫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里,她所有的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了丈夫。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照顾孩子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养家糊口的责任全部由她一力承担。她不仅是他的妻子,也是助手、司机、护士、纪纪人等,她帮他打字,替他去出版社签合同,做他的新闻发言人,甚至为他打伞……纳博科夫越来越依赖薇拉,即使遇到一只特别的蝴蝶,他都要让薇拉也看一眼。他认为,所有重要的时刻,薇拉都必须在场。她把一切“世俗”阻挡在了门外,为的只是给纳博科夫创造一个相对宁静、舒适的创作空间。
  《洛丽塔》功成名就之后,随后而来的版权纠纷、法律问题、道德问责倾泻而下,薇拉同样挡在了纳博科夫面前,依旧为他开辟利于创作的纯净空间。因为,她懂得他,知道他是一个如果双手断了,还会用嘴来创作的天才疯子。嫁给这样一个作家,薇拉是有信仰的,她的信仰就是纳博科夫的作品。薇拉的父亲曾经和她说过:“除了你,没人能受得了纳博科夫对文学的狂热。”
  在薇拉的庇护下,纳博科夫创作了《微暗的火》《说吧,记忆》《阿达》等一系列作品,在上世纪70年代,被封为“小说之王”,声望达到顶峰。人们也慢慢关注到了一直站在纳博科夫背后的薇拉,有评论家直言不讳,纳博科夫的成功离不开薇拉。但在任何公开的场合里,薇拉从来只说一句话:丈夫的创作与自己无关。
  1977年的一个早晨,薇拉像往常一样叫纳博科夫吃早饭,却发现丈夫已经离她而去。她伤心地对儿子说:“我们去租一架飞机掉下来吧。”对她来说,失去了纳博科夫的人生也像是终结了。余生的岁月里,她全心致力于丈夫作品的完善和维护工作。
  1991年4月,薇拉离开人世,她留下遗嘱,要把骨灰加入到纳博科夫的骨灰中。纳博科夫墓碑上的字变成了“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薇拉·纳博科夫”。至此,死亡让他们更加完美地融合了。
  纳博科夫曾在1923年11月,致信薇拉:“你进入了我的生活,不是偶然光临的来客,而是像进入了一个王国,那里所有的河流都在等待你的影子,所有的道路都在等待你的脚步。”而薇拉也用她的一生构成了深爱丈夫的明证。
  (编辑 李婉莉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只有医生知道》是一本白话版的“生育百科书”,也是一本现实版的“医生血泪史”。直白和平实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作者张羽,是协和医院的医师,以权威的身份,行科普之实,把艰深的医学术语化为口语,详尽讲解关于人体健康、生育常识,以及医患关系的故事。  “就拿地球仪来比喻卵巢肿瘤,亚洲板块可能都是良性的,非洲板块可能是交界性,也就是良恶性之间的,仅有欧洲那一块是恶性的。”这样通俗的比喻在文中比比皆是,疾病本该
期刊
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尽量从善意的角度去诠释语言,保持比对方迟钝的感觉。此乃社交之诀窍,亦是对人的怜悯。  ——尼采  爱你的祖国,但不做她的奴隶;给你同时代人需要的东西,但不迎奉他们的嗜好。  ——席勒  人们谈话时,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物时,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培根  读书让你回避现实的失控,旅行也是。它经常是智力与情感上懒惰的标志,因为无力洞悉熟识
期刊
闻名遐迩的溧阳天目湖畔有一座见花山。见花山上,一年四季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水果飘香。以生产玉莲牌白茶而久负胜名的“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溧阳市玉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位于美丽的见花山下。  农庄创建于2000年。南山独特适宜的气候、天目湖清澈的水源,滋养出了香醇、漂亮的白茶。拈几片茶叶,放在透明玻璃杯中,冲进去小半杯开水,片片淡绿色的叶子如莲花般舒展开来,冰清玉洁。过一会儿再在杯中加满水,清
期刊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离婚背后的家庭暴力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我国目前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还不够健全,那么,如何在遭遇家暴时保全证据?  劝“断”不成反遭家暴  刘明林与张书红是大学同学,双方恋爱两年后结婚。婚后第六年,刘明林与公司的一名女销售暧昧不清,发生了关系。张书红知道后,和丈夫感情急剧恶化。  张书红劝刘明林断绝与第三者的关系,可因话不投机,遭到丈夫的殴打,张书红脸部受伤、头部流
期刊
每一个父子反目的故事背后,都站着一个对丈夫心怀敌意的母亲。  一  那天,听一个儿子控诉父亲:“他在外面对谁都是笑脸,可是一回到家就变成了魔鬼……有一次,他在集市上买了一些肉,在外面对人说,是买回家给家里人改善生活的。但回家做好后,他一个人吃,吃不完的就倒在地上,还要用脚去踩。他说就是不让我吃,骂我是猪狗不如的东西,养猪还可以吃,养一只狗还会摇尾巴……”  这样的父亲已经很不堪了,那在这样的时候,
期刊
五一期间的汉口江滩,行人如织。我和女儿在江边看人家放孔明灯,之后,决定到上面走走。  走过一个巨大的雕塑,那是由三块巨石叠放在一起的,上面有各种鱼化石。我们驻足欣赏,这时,就听到身后一个妈妈对她身边的小孩说:你说这石头要是倒下来,会砸死多少人啊,我们快走。  我和女儿惊讶地互看一眼,转身看,那个母亲正拉着自己的女儿匆匆而过。  我对女儿说:“这个妈妈在对孩子进行恐怖主义教育。”女儿笑。  这种教育
期刊
意大利那不勒斯,遍地都是咖啡馆,每家生意都不错。而常常让外国游客惊讶的是,他们时常听到有的顾客在点咖啡时,会这样告诉侍者:“您好,请给我来五杯咖啡,两杯给我们,三杯待用。”  原来,在意大利喝咖啡,人们有一个保持了很久的习惯:如果你的口袋里有足够多的钱,不妨提前多买几杯咖啡,让付不起钱的人,也可以享受咖啡的温暖,这就叫“待用咖啡”。  说起待用咖啡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上世纪90年代,有位叫拉尔
期刊
外企女变身大学生村官  眼前娇俏可人的翟雅楠,怀揣着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她说,自己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翻译,既体面,还能免费环游世界。而现在,她从一名大学生村官成长为徐州市鼓楼区朱庄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2009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翟雅楠如愿被一家外资企业录用。“家人都乐坏了,收入高,名声好,同学也说我幸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翟雅楠难掩喜悦,眼睛笑成了月牙。“我同学现在都成了白领,他们只有在电
期刊
陈宁宁,香港嘉鑫控股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年轻、貌美、财富、钢铁,这些关键词让她既散发着女性的柔美,又闪耀着一种金属的冷艳。在钢铁这样一个充满力量的行业里,她被称为“公主”。  在鲜有女性涉足的矿产市场纵横捭阖,曾一度占据了中国进口铁矿石10%的份额,陈宁宁如何把这个长期被垄断的矿产资源市场搅得风生水起?  冶金世家的冒险小妞  1971年,陈宁宁出生于北京。外公是冶金部部长吕东。母亲吕慧毕业于清华
期刊
在曼谷市有一个做酱菜生意的商人卡斯特,由于他的工厂不大,再加上不善经营,使得产品严重积压。无奈之下,他只好动员职工沿街叫卖,勉强维持生存。  可是,谁也没想到,后来的一次事件竟使卡斯特获得了机会——  2012年11月20日,一条新闻在美国乃至世界沸腾起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问泰国时,在泰国政府举办的招待宴会上,奥巴马与泰国总理英拉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两人不但有说有笑,还不时进行眼神交流,英拉回眸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