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这个信息时代,文化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广泛和便捷,体育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更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所赋予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对高校建设传统体育文化提出实施途径,其目的是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学习和传承体育文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强国;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纲要》中提出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战略任务,明确了体育文化建设工程。努力提高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大幅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文化自信,将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搭建了各民族相互交流的桥梁,有利于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丰富各民族文化活动,使中国各民族友好和谐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之路。高校作为各地各民族聚集的载体,在传播和交流传统体育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友好发展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将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学习和掌握。本文以建设体育强国为背景,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思考,通过高校进一步发挥文化价值,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
一、体育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2]。近年来,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足不败,必须把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竞技体育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对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解决政治外交问题,如著名的乒乓外交事件。体育话语权作为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任何场合或国际大赛中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拥有话语权就可以站在国际比赛的前沿。我国缺乏在国际组织中体育话语权,同时也遭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如吕斌、徐莉佳、孙一文等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还有侮辱性的国旗事件。体育强国的建设就是要努力打造我国在世界舞台的重要地位,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体育文化及产业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
(一)民族傳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在我省,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具有彰显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一些动作简单、娱乐性强、易学的项目广为流传,而一些动作技术难,对场地和器械有要求的项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大多在农村比较盛行,常常与当地的民族节目文化相结合,对外流传很少。甘肃省每五年举办一届民族运动会,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各民族特色,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图腾、音乐、服饰等以不同形式进行交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互交融,体现各民族特点和民族团结形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和继承,着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实现体育强国建设,是坚持“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力量之源,传承和发扬体育文化,对实现民族复兴有重要意义。
(二)甘肃省传统体育项目
目前,甘肃省的少数民族有回族、东乡族、土族、藏族、裕固族、保安族等16个民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主要分布在天水、平凉、陇南、甘南、临夏、河西走廊等一带。由于这些民族分布的地域不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所繁衍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根据文献资料显示,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居于第一位的是扳手腕,其次为:拔河、跳绳、武术、荡秋千、舞狮、舞龙、藏棋、踩高跷、民族式摔跤[3]。作为竞技类项目,甘肃省东乡族的“拔棍”、保安族的“夺腰刀”、裕固族的“顶杠子”等在国内比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表演类项目,如甘南州的《锅庄舞》、陇南的《白马魂》、临夏的《拔棍》等表现了极高的观赏性,展示了我省各民族特色和体育文化的精髓。
(三)经济对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制约
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和发展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实地考察,更加深入了解和传承。但缺乏经济条件的支持,在发展过程中很难构成完整的体系,导致在体育文化研究和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作为政府层面,财政支出更加倾向于其他建设,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展中投入力度小,相关政策的制定也相对较少。
(四)民族传统体育师资薄弱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专业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里,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占比非常小,其他项目的体育教师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缺乏专业性,提高技术水平有限,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普及与发展。在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由于场地、经费的原因不能够在社会体育中普及,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很难开展,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更少。
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武术作为几千年传统项目在各个高校都开展较广,主要有武术社团的普及和武术专业的学生,其次是舞龙舞狮在体育专业院校较为盛行,但都以表演的形式传播,对于参与的人群要求较高。传统射箭作为“六艺”之一,是最早进入教育体系的运动项目,开展传统射箭符合当代文化复兴的大趋势,在甘肃省高校开展此项目,不仅凸显传统射箭的教育功能,更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4]。但是,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高校开展具有相对的困难,因此,甘肃省高校整体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很不理想。 (一)开设体育选修课程
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即使是体育选修课,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来,视作必修课认真学习和对待,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在我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体育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将民族传统体育項目开设到体育选修课中,不仅使选修课程内容丰富,选择多样化,而且还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团队配合来完成的,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社会体育中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创办民族传统体育社团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友谊最好的组织之一,既可以丰富业余生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高校校团委应鼓励创办附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社团,使社团形式多彩化,为学生开拓眼界和培养兴趣提供更广泛的平台,将少数民族有共同兴趣爱好或特长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和交流,传播各民族文化。创办民族传统体育社团,如武术、舞龙、舞狮、射箭、龙舟、民族舞蹈等,研究历史文化背景,学习传统项目的技能,了解并掌握其中的内涵。加强与其他高校社团的交流学习,互相传播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开展体育项目竞赛,知识问答等社团活动。作为社团,积极挖掘当地具有民族传统色彩或即将消失的体育项目,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
(三)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趣味性强,竞赛项目广泛,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低,规则灵活,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学生的教育具有促进作用。主要开展竞技类项目和表演类项目,竞技类项目如射箭、陀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健身操等;表演类项目如具有健身功能的民族舞蹈,在开、闭幕式上可进行表演。其意义在于在高校的深度组织对学校体育提供了教育素材,拓宽了教学课程的多元化,通过长期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使得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且经历过历史的洗礼后,不断对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进行创新,体育形式和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5]。在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可以创办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宣传栏,利用校园广播、校园自媒体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和展示,利用现有的专业如体育专业可以通过竞赛表演的形式传播,传媒专业可以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历史专业可以对体育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对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对高校学生灌输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的体育文化。
四、总结
随着现代化的建设,创新发展逐渐成为主导,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在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过程中,缺乏政府领导和资金支持,人们也不够重视,新型观念使得人们的思想更加超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滞后,传统体育项目在社会体育中不能普及。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合理可操作性的传统项目引入课堂、社团、运动会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实施完成,不仅使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将体育文化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全面掌握运动技能和文化知识。在运动中获取体育文化,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会民族体育文化,学习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新时期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对促进新时代特色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Z].2019–09–03/2019–09–30.
[2]罗帅呈,张艳红.体育强国视野下西方学者对中国体育发展的认识与启示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12):233–239.
[3]贾兆滨.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产业化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0.
[4]毛海燕.中国传统射箭在甘肃高校开展的意义及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0):182–183.
[5]李慧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8):72–75.
作者简介:张栋(1995—),男,汉,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体育强国;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纲要》中提出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战略任务,明确了体育文化建设工程。努力提高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大幅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文化自信,将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搭建了各民族相互交流的桥梁,有利于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丰富各民族文化活动,使中国各民族友好和谐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之路。高校作为各地各民族聚集的载体,在传播和交流传统体育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友好发展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将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学习和掌握。本文以建设体育强国为背景,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思考,通过高校进一步发挥文化价值,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
一、体育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2]。近年来,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足不败,必须把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竞技体育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对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解决政治外交问题,如著名的乒乓外交事件。体育话语权作为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任何场合或国际大赛中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拥有话语权就可以站在国际比赛的前沿。我国缺乏在国际组织中体育话语权,同时也遭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如吕斌、徐莉佳、孙一文等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还有侮辱性的国旗事件。体育强国的建设就是要努力打造我国在世界舞台的重要地位,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体育文化及产业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
(一)民族傳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在我省,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具有彰显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一些动作简单、娱乐性强、易学的项目广为流传,而一些动作技术难,对场地和器械有要求的项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大多在农村比较盛行,常常与当地的民族节目文化相结合,对外流传很少。甘肃省每五年举办一届民族运动会,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各民族特色,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各民族文化、图腾、音乐、服饰等以不同形式进行交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互交融,体现各民族特点和民族团结形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和继承,着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实现体育强国建设,是坚持“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力量之源,传承和发扬体育文化,对实现民族复兴有重要意义。
(二)甘肃省传统体育项目
目前,甘肃省的少数民族有回族、东乡族、土族、藏族、裕固族、保安族等16个民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主要分布在天水、平凉、陇南、甘南、临夏、河西走廊等一带。由于这些民族分布的地域不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所繁衍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根据文献资料显示,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居于第一位的是扳手腕,其次为:拔河、跳绳、武术、荡秋千、舞狮、舞龙、藏棋、踩高跷、民族式摔跤[3]。作为竞技类项目,甘肃省东乡族的“拔棍”、保安族的“夺腰刀”、裕固族的“顶杠子”等在国内比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表演类项目,如甘南州的《锅庄舞》、陇南的《白马魂》、临夏的《拔棍》等表现了极高的观赏性,展示了我省各民族特色和体育文化的精髓。
(三)经济对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制约
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和发展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实地考察,更加深入了解和传承。但缺乏经济条件的支持,在发展过程中很难构成完整的体系,导致在体育文化研究和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作为政府层面,财政支出更加倾向于其他建设,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展中投入力度小,相关政策的制定也相对较少。
(四)民族传统体育师资薄弱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专业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里,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占比非常小,其他项目的体育教师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缺乏专业性,提高技术水平有限,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普及与发展。在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由于场地、经费的原因不能够在社会体育中普及,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很难开展,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更少。
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武术作为几千年传统项目在各个高校都开展较广,主要有武术社团的普及和武术专业的学生,其次是舞龙舞狮在体育专业院校较为盛行,但都以表演的形式传播,对于参与的人群要求较高。传统射箭作为“六艺”之一,是最早进入教育体系的运动项目,开展传统射箭符合当代文化复兴的大趋势,在甘肃省高校开展此项目,不仅凸显传统射箭的教育功能,更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4]。但是,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高校开展具有相对的困难,因此,甘肃省高校整体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很不理想。 (一)开设体育选修课程
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即使是体育选修课,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来,视作必修课认真学习和对待,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在我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体育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将民族传统体育項目开设到体育选修课中,不仅使选修课程内容丰富,选择多样化,而且还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团队配合来完成的,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社会体育中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创办民族传统体育社团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友谊最好的组织之一,既可以丰富业余生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高校校团委应鼓励创办附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社团,使社团形式多彩化,为学生开拓眼界和培养兴趣提供更广泛的平台,将少数民族有共同兴趣爱好或特长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和交流,传播各民族文化。创办民族传统体育社团,如武术、舞龙、舞狮、射箭、龙舟、民族舞蹈等,研究历史文化背景,学习传统项目的技能,了解并掌握其中的内涵。加强与其他高校社团的交流学习,互相传播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开展体育项目竞赛,知识问答等社团活动。作为社团,积极挖掘当地具有民族传统色彩或即将消失的体育项目,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
(三)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趣味性强,竞赛项目广泛,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低,规则灵活,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学生的教育具有促进作用。主要开展竞技类项目和表演类项目,竞技类项目如射箭、陀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健身操等;表演类项目如具有健身功能的民族舞蹈,在开、闭幕式上可进行表演。其意义在于在高校的深度组织对学校体育提供了教育素材,拓宽了教学课程的多元化,通过长期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使得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且经历过历史的洗礼后,不断对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进行创新,体育形式和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5]。在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可以创办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宣传栏,利用校园广播、校园自媒体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和展示,利用现有的专业如体育专业可以通过竞赛表演的形式传播,传媒专业可以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历史专业可以对体育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对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对高校学生灌输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的体育文化。
四、总结
随着现代化的建设,创新发展逐渐成为主导,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在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过程中,缺乏政府领导和资金支持,人们也不够重视,新型观念使得人们的思想更加超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滞后,传统体育项目在社会体育中不能普及。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合理可操作性的传统项目引入课堂、社团、运动会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实施完成,不仅使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将体育文化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全面掌握运动技能和文化知识。在运动中获取体育文化,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会民族体育文化,学习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新时期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对促进新时代特色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Z].2019–09–03/2019–09–30.
[2]罗帅呈,张艳红.体育强国视野下西方学者对中国体育发展的认识与启示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12):233–239.
[3]贾兆滨.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产业化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0.
[4]毛海燕.中国传统射箭在甘肃高校开展的意义及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0):182–183.
[5]李慧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8):72–75.
作者简介:张栋(1995—),男,汉,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