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广发消费者的多元化的膳食结构愈加明显。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备受关注,文章就针对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产量;主要农艺现状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玉米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已然成为人们研究与关注的重点内容,下文就针对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實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采用了14种不同玉米品种进行探究,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在实验中,对选用的每个玉米种植密度进行了梯度设计,经过对比不同密度梯度下玉米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中使用了分块种植的方式,将不同玉米品种种植在不同种植区中,相同品种玉米的种植区内也设置了5个不同的种植密度梯度,是50000、57500、65000、72500、80000株/hm2,除了种植密度之外,像行宽、行长、区域面积等其他条件都保证一致。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实施管理,确保同一种玉米在除了种植密度不同之外的条件下,其他因素都相同。在实验中,主要针对玉米的生长周期内与玉米成熟收获后的各个条件进行调查与记录,在玉米生长周期中认真检查与记录玉米的抗倒伏情况以及叶长、株高、穗位高度的变化情况,还有玉米的病害情况等等,玉米在成熟收获之后要对玉米棒进行抽查与记录,内容包括行粒树、单棒重量以及百粒重量等因素,等到数据收集完成之后,再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继而总结出实验结论。
二、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通过大量的数据整理、分析与研究发现,玉米的种植密度越大,玉米棒就越小,还存在着有很多的空粒情况,继而玉米的产量也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如果种植密度比较小,玉米棒就会比较粗大,且玉米粒都比较饱满,继而玉米出产量也就有明显的增长。其实,玉米的种植植株数量较少,玉米的总产量也会太高,而在恰当的密度种植下,玉米棒也会比较粗大,玉米棒的收获数量也比较多,也就是说玉米的产量会比较其他种植密度下的产量高。经过试验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玉米的产量就会呈现出一种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个由增加转为降低的临界点就是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在这个密度条件下进行玉米种植,玉米的产量能达到一个最大值。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分析,发现盲目增加玉米种植密度,除了会使得玉米产量出现下降之外,还会使得玉米穗部性状发生很大的变化,影响到玉米植株抗倒伏的能力,这种情况之下,玉米的空杆率、秃尖长度就会增加,增加,且玉米纹枯病发病率也会增加,玉米的产量自然就会下降。
三、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1.对株高与穗位高度的影响
经过实验发现,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玉米的植株高度也会呈现出一种增加趋势,且这种增长趋势有着逐渐放缓的特点,穗位高度也同样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植株高度的增加使得玉米植株变细、颜色变浅;种植密度变大,还会影响到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倒伏的情况。也就是说,植株密度变小,玉米植株的根茎就会比较粗壮,植株高度与穗位高度也会比较均匀,各个玉米的植株高度比较相近,呈现出比较好的生长状况。
2.对玉米穗位角的变化的影响
经过实验发现,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穗位角就会逐渐变小。经过分析认为,穗位角会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低,主要是因为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得玉米植株间、叶片间出现互相遮挡的状况,这样玉米地整个通风与透光条件变得很差,这种情况之下,穗轴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自由伸展,穗位夹角自然就变小,而玉米的穗位夹角较小,势必会影响到玉米的授粉,继而玉米的产量也就受到影响。
3.对空秆率变化的影响
在玉米种植中常会出现空杆的情况,空杆是指玉米植株上有雄蕊却没有果穗,或者是果穗但不结果的情况。经过实验发现,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玉米双穗率就会下降,空杆率会出呈现出上升趋势。空杆率对玉米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能直接反应出玉米种植密植是否合理,种植密度过大就会出现较高的空杆率,继而玉米的产量也就会降低。玉米种植出现较高的空杆率是指在低密度状态下,单棵植株占有着较大的营养面积,能有很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植株通过光合作用也就能获得很好地向穗供应,这样就不会出现很多空杆的情况;反之就会出现很多空杆,玉米产量也就会受到印象概念股。玉米的穗数减少说明了合理的密植能使得空间与土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利用,能提升玉米的通风与透光能力,也就能提升玉米的授粉率,继而减低空杆率。
四、结语
种植密度会对玉米产量及主要的农艺性状造成很大的影响,文章对玉米产量以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简单分析,还有一些的问题值得深入分析与研究,特别是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农艺性状的影响,有关专业人員还需要进行积极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丰光,李妍妍,景希强,王亮,黄长玲.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01:109-111.
[2]王铁固,赵新亮,马娟,张怀胜,陈士林.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16-18.
[3]黄鼎程,王登伟,柳延涛,黄春燕.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新疆农垦科技,2017,4002:14-16.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产量;主要农艺现状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玉米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已然成为人们研究与关注的重点内容,下文就针对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實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采用了14种不同玉米品种进行探究,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在实验中,对选用的每个玉米种植密度进行了梯度设计,经过对比不同密度梯度下玉米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中使用了分块种植的方式,将不同玉米品种种植在不同种植区中,相同品种玉米的种植区内也设置了5个不同的种植密度梯度,是50000、57500、65000、72500、80000株/hm2,除了种植密度之外,像行宽、行长、区域面积等其他条件都保证一致。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实施管理,确保同一种玉米在除了种植密度不同之外的条件下,其他因素都相同。在实验中,主要针对玉米的生长周期内与玉米成熟收获后的各个条件进行调查与记录,在玉米生长周期中认真检查与记录玉米的抗倒伏情况以及叶长、株高、穗位高度的变化情况,还有玉米的病害情况等等,玉米在成熟收获之后要对玉米棒进行抽查与记录,内容包括行粒树、单棒重量以及百粒重量等因素,等到数据收集完成之后,再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继而总结出实验结论。
二、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通过大量的数据整理、分析与研究发现,玉米的种植密度越大,玉米棒就越小,还存在着有很多的空粒情况,继而玉米的产量也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如果种植密度比较小,玉米棒就会比较粗大,且玉米粒都比较饱满,继而玉米出产量也就有明显的增长。其实,玉米的种植植株数量较少,玉米的总产量也会太高,而在恰当的密度种植下,玉米棒也会比较粗大,玉米棒的收获数量也比较多,也就是说玉米的产量会比较其他种植密度下的产量高。经过试验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玉米的产量就会呈现出一种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个由增加转为降低的临界点就是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在这个密度条件下进行玉米种植,玉米的产量能达到一个最大值。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分析,发现盲目增加玉米种植密度,除了会使得玉米产量出现下降之外,还会使得玉米穗部性状发生很大的变化,影响到玉米植株抗倒伏的能力,这种情况之下,玉米的空杆率、秃尖长度就会增加,增加,且玉米纹枯病发病率也会增加,玉米的产量自然就会下降。
三、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1.对株高与穗位高度的影响
经过实验发现,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玉米的植株高度也会呈现出一种增加趋势,且这种增长趋势有着逐渐放缓的特点,穗位高度也同样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植株高度的增加使得玉米植株变细、颜色变浅;种植密度变大,还会影响到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倒伏的情况。也就是说,植株密度变小,玉米植株的根茎就会比较粗壮,植株高度与穗位高度也会比较均匀,各个玉米的植株高度比较相近,呈现出比较好的生长状况。
2.对玉米穗位角的变化的影响
经过实验发现,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穗位角就会逐渐变小。经过分析认为,穗位角会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低,主要是因为种植密度的增加,会使得玉米植株间、叶片间出现互相遮挡的状况,这样玉米地整个通风与透光条件变得很差,这种情况之下,穗轴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自由伸展,穗位夹角自然就变小,而玉米的穗位夹角较小,势必会影响到玉米的授粉,继而玉米的产量也就受到影响。
3.对空秆率变化的影响
在玉米种植中常会出现空杆的情况,空杆是指玉米植株上有雄蕊却没有果穗,或者是果穗但不结果的情况。经过实验发现,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玉米双穗率就会下降,空杆率会出呈现出上升趋势。空杆率对玉米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能直接反应出玉米种植密植是否合理,种植密度过大就会出现较高的空杆率,继而玉米的产量也就会降低。玉米种植出现较高的空杆率是指在低密度状态下,单棵植株占有着较大的营养面积,能有很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植株通过光合作用也就能获得很好地向穗供应,这样就不会出现很多空杆的情况;反之就会出现很多空杆,玉米产量也就会受到印象概念股。玉米的穗数减少说明了合理的密植能使得空间与土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利用,能提升玉米的通风与透光能力,也就能提升玉米的授粉率,继而减低空杆率。
四、结语
种植密度会对玉米产量及主要的农艺性状造成很大的影响,文章对玉米产量以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简单分析,还有一些的问题值得深入分析与研究,特别是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农艺性状的影响,有关专业人員还需要进行积极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丰光,李妍妍,景希强,王亮,黄长玲.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01:109-111.
[2]王铁固,赵新亮,马娟,张怀胜,陈士林.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16-18.
[3]黄鼎程,王登伟,柳延涛,黄春燕.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新疆农垦科技,2017,400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