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十五年来,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六年时间,我和学生的相处都很融洽。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力股”,我也要努力当好“巴菲特”,并尽力营造氛围,让这些“潜力股”有纵情上涨的空间。暑假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的内心又一次被“教育的真谛”洗礼了。
一、对学生的关注要细心。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女孩,母亲去世,父亲外出打工,常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她平时很文静,内向,上课不爱举手,成绩中等,平时我也不大注意她。有一次她和另一个同学因为感冒了,没去上课间操。我到教室作上课前的准备,听到她和同学聊天,发现她其实很健谈。我也试着加入她们的谈话中,更加发觉这个女孩伶牙利齿,对爷爷奶奶的教育很有见解。我想我平时怎么没注意到呢?可能是平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优生和差生的缘故吧,对这种学习不用太操心,不爱表现的中等生较少关注。从那天起,我就经常注意她。课堂上也有意识地经常提问她,没想到她的声音那么好听,发音那么标准。我就在课堂经常表扬她,不久我发现她上课越来越专心了,发言也越发积极了,作业字迹更加端正了。由于她体质较差,经常要吃药,当时教室没热水,我就让她准备一个杯子,到办公室来倒热水,并利用这个机会跟她聊天。她越来越信任我,有事也爱找我说,人变得开朗多了。到学期结束时,她的成绩居班级上游。
一个学生得到了赞扬,她的心里感受到了快乐。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可取之处。所以,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
二、对学生的理解要热心。
我们所教育的对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讲,都不可能是理想的对象,而是现实的存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人生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在个性和心理等方面的不同,也使他们在需求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针对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关怀、引导。才不会去理想化地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埋怨学生思想太复杂、毛病太多。
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来说,理解永远是重要的,它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对那些身心成长较健康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解意味着关心和支持,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对那些身心成长有某些问题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解更是精神的抚慰剂,它帮助学生弥合心灵的创伤,进一步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得以健康成长。有了真心的理解,就会对学生的问题、痛苦、烦恼给予真切的关怀、同情、宽容。去年我班有一个女孩子比同班同学大四、五岁,因此显得特别懂事、能干,学习上也非常认真。但由于从小父母离异寄养在别人家,母亲再婚后才把她接来上学,所以年龄偏大,家庭条件也较差,常有一种自卑的心里,她经常哭,对同学较戒备,同学关系不是很好。这让我很着急。我就找来一些跟她有矛盾的学生和班干部,对他们讲了她的生活经历,然后又读了她写的周记。同学们都受到了较大的震动。于是我要求那些同学每人在她的周记本上写几句话,有些同学写了向她道歉的话,有的同学写了表扬她的话,有的同学表示要和她做朋友。当她看到同学们写的话,热泪盈眶。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學们主动关心她,有捐书活动时有的同学知道她家没什么书,就多带一本悄悄给她让她捐。课余时间,大家和她一起游戏;她生日时,同学们纷纷送给她卡片、小礼物。经过半个学期大家的努力,她终于变得自信起来,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对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也能积极参加。她还获得学校书法比赛比赛第一名,这让我很欣慰。
三、对学生的尊重要耐心。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的肯定和支持,他们也会因此更自尊和自信;对教师而言,学生的信任是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以深刻影响的基础和前提,也同样使教师对自身充满自信。师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信任,才可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不仅应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更应该改变观念,尊重学生。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就不可能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平等关系,也就不会有师生之间的协调的合作关系。
我班有一个口齿不清的学生,每当他们在课堂内欲言又止一时语塞时,我总告诫其他同学不要嬉笑他,我也是以身作则,或含笑示意,或顺着他的意思帮助他说出来,使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有信心把话说清楚、说连贯。现在他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班里的后进生尤其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关心、肯定和鼓励,长期坚持下去,他们就会在老师的期待、帮助下,消除灰色心理的阴影,与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自信,闪出他们特有的光彩,体验到成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用我们老师的心灵去温暖学生的心灵,才是我们终身都要践行的教育真谛。
一、对学生的关注要细心。
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女孩,母亲去世,父亲外出打工,常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她平时很文静,内向,上课不爱举手,成绩中等,平时我也不大注意她。有一次她和另一个同学因为感冒了,没去上课间操。我到教室作上课前的准备,听到她和同学聊天,发现她其实很健谈。我也试着加入她们的谈话中,更加发觉这个女孩伶牙利齿,对爷爷奶奶的教育很有见解。我想我平时怎么没注意到呢?可能是平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优生和差生的缘故吧,对这种学习不用太操心,不爱表现的中等生较少关注。从那天起,我就经常注意她。课堂上也有意识地经常提问她,没想到她的声音那么好听,发音那么标准。我就在课堂经常表扬她,不久我发现她上课越来越专心了,发言也越发积极了,作业字迹更加端正了。由于她体质较差,经常要吃药,当时教室没热水,我就让她准备一个杯子,到办公室来倒热水,并利用这个机会跟她聊天。她越来越信任我,有事也爱找我说,人变得开朗多了。到学期结束时,她的成绩居班级上游。
一个学生得到了赞扬,她的心里感受到了快乐。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可取之处。所以,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
二、对学生的理解要热心。
我们所教育的对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讲,都不可能是理想的对象,而是现实的存在。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人生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在个性和心理等方面的不同,也使他们在需求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针对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关怀、引导。才不会去理想化地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埋怨学生思想太复杂、毛病太多。
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来说,理解永远是重要的,它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对那些身心成长较健康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解意味着关心和支持,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对那些身心成长有某些问题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解更是精神的抚慰剂,它帮助学生弥合心灵的创伤,进一步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得以健康成长。有了真心的理解,就会对学生的问题、痛苦、烦恼给予真切的关怀、同情、宽容。去年我班有一个女孩子比同班同学大四、五岁,因此显得特别懂事、能干,学习上也非常认真。但由于从小父母离异寄养在别人家,母亲再婚后才把她接来上学,所以年龄偏大,家庭条件也较差,常有一种自卑的心里,她经常哭,对同学较戒备,同学关系不是很好。这让我很着急。我就找来一些跟她有矛盾的学生和班干部,对他们讲了她的生活经历,然后又读了她写的周记。同学们都受到了较大的震动。于是我要求那些同学每人在她的周记本上写几句话,有些同学写了向她道歉的话,有的同学写了表扬她的话,有的同学表示要和她做朋友。当她看到同学们写的话,热泪盈眶。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學们主动关心她,有捐书活动时有的同学知道她家没什么书,就多带一本悄悄给她让她捐。课余时间,大家和她一起游戏;她生日时,同学们纷纷送给她卡片、小礼物。经过半个学期大家的努力,她终于变得自信起来,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对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也能积极参加。她还获得学校书法比赛比赛第一名,这让我很欣慰。
三、对学生的尊重要耐心。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的肯定和支持,他们也会因此更自尊和自信;对教师而言,学生的信任是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以深刻影响的基础和前提,也同样使教师对自身充满自信。师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信任,才可能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不仅应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更应该改变观念,尊重学生。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就不可能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平等关系,也就不会有师生之间的协调的合作关系。
我班有一个口齿不清的学生,每当他们在课堂内欲言又止一时语塞时,我总告诫其他同学不要嬉笑他,我也是以身作则,或含笑示意,或顺着他的意思帮助他说出来,使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有信心把话说清楚、说连贯。现在他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班里的后进生尤其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关心、肯定和鼓励,长期坚持下去,他们就会在老师的期待、帮助下,消除灰色心理的阴影,与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自信,闪出他们特有的光彩,体验到成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用我们老师的心灵去温暖学生的心灵,才是我们终身都要践行的教育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