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和“铭”都是古代文体。“志”繁体写作“誌”,本义是记录,顾名思义,它跟“史”相似,用于记载历史事实,比如大家很熟悉的《三国志》,又如一直沿用至今的“地方志”;在形式上,志使用的是散文。“铭”则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比如人们常说的“座右铭”、我们学过的《陋室铭》等;它的形式特征是一般用韵文写成。作为一种悼念性的文章,墓志铭包括了志与铭两个部分。其中志的部分用散文记述逝者的姓名、籍贯、官职、生平事迹等客观内容;铭的部分则用韵文概括志的大意,并抒发对逝者的悼念、褒扬之情。严格意义上的墓志铭只在我国古代使用,它放在墓里,墓外的人并不能看到;但长期以来,我们已约定俗成将一切刻在墓碑上或墓中、概括逝者生平的文字叫做墓志铭。
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墓志铭的篇幅不能冗长;而简洁精到、概括准确的文字,反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叙事简要、文字精炼就成为墓志铭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下面跟栗子君来看看一些高度凝练、富有个性的名人墓志铭吧,在窥见他们精彩的人生之余,也可学到巧妙构思、言简意赅等写作技巧——
◆艺术家◆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志铭,可说是一名艺术家能得到的最高评价:“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37,22,35”,好莱坞巨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就像一个难解的谜,然而解开后却让人不由得叫绝:三个数字是梦露三围的英寸数。身为倾国倾城的一代名伶,美丽的身躯是梦露最大的骄傲,墓志铭用数字将她的美永久记录下来,再合适不过。
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为自己预撰了自传式墓志铭,用一连串相对或相反的词句概括生平,俏皮诙谐:“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文学家◆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由哲学家柏拉图撰写:“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莎士比亚的同代人,英国戏剧家、诗人本·琼森的墓志铭精简至极又不乏霸气:“罕见的本·琼森。”
法国大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同样精炼:“米兰人(司汤达曾侨居米兰——栗子君注)亨利·贝尔(司汤达的原名——栗子君注)安眠于此。他活过、爱过、写过。”
《茶花女》的作者、法国作家小仲马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像一首哲理诗,颇有中国的禅味:“吾寓于生,吾寓于死。吾固重生,尤重于死。生有时限,死无穷期。”
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生性机智,擅长幽默和讽刺。他给自己撰写的墓志铭也是幽默洒脱:“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写的一首诗的最后部分:“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美国文豪海明威的墓志铭则如他的为人一般任性自我:“恕我不起来了!”
◆科学家◆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着“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著名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16世纪的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费毕生精力,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35位,这是当时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因此他的墓碑上只刻着这个数值,即“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墓碑上只刻着他推导出的著名关系式“S=klnΩ”。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为了探究在非洲肆虐的黄热病病源,放弃功成名就的生活,毅然深入疫区,最终殉职。他的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其他名人◆
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指萧何。当初正是萧何极力推荐韩信,说他“国士无双”,甚至“月下追韩信”,才使韩信得到刘邦重用,在打下汉朝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不世功勋,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名垂青史的韩信;然而后来又是萧何向吕后献计,并亲自出马诱骗韩信入宫,致使韩信被吕后擒杀。这就是俗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两妇人”指的是漂母(洗衣为生的老太太)和吕后。韩信早年落魄,饿得快死时,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接济了他;后来韩信功高震主,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十个字浓缩了韩信传奇一生的重大转折,对仗工整,凝练隽永。
康德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位我上者,璀璨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一名句即出自他的墓志。
法兰西民族英雄、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墓碑上只刻有他的名字:“夏尔·戴高乐”。
美国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以《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鼓舞了无数人,他毕生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民权而奋斗,他的墓碑上写着:“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
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墓志铭的篇幅不能冗长;而简洁精到、概括准确的文字,反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叙事简要、文字精炼就成为墓志铭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下面跟栗子君来看看一些高度凝练、富有个性的名人墓志铭吧,在窥见他们精彩的人生之余,也可学到巧妙构思、言简意赅等写作技巧——
◆艺术家◆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志铭,可说是一名艺术家能得到的最高评价:“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37,22,35”,好莱坞巨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就像一个难解的谜,然而解开后却让人不由得叫绝:三个数字是梦露三围的英寸数。身为倾国倾城的一代名伶,美丽的身躯是梦露最大的骄傲,墓志铭用数字将她的美永久记录下来,再合适不过。
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为自己预撰了自传式墓志铭,用一连串相对或相反的词句概括生平,俏皮诙谐:“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文学家◆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由哲学家柏拉图撰写:“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莎士比亚的同代人,英国戏剧家、诗人本·琼森的墓志铭精简至极又不乏霸气:“罕见的本·琼森。”
法国大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同样精炼:“米兰人(司汤达曾侨居米兰——栗子君注)亨利·贝尔(司汤达的原名——栗子君注)安眠于此。他活过、爱过、写过。”
《茶花女》的作者、法国作家小仲马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像一首哲理诗,颇有中国的禅味:“吾寓于生,吾寓于死。吾固重生,尤重于死。生有时限,死无穷期。”
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生性机智,擅长幽默和讽刺。他给自己撰写的墓志铭也是幽默洒脱:“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写的一首诗的最后部分:“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美国文豪海明威的墓志铭则如他的为人一般任性自我:“恕我不起来了!”
◆科学家◆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着“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著名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16世纪的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费毕生精力,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35位,这是当时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因此他的墓碑上只刻着这个数值,即“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墓碑上只刻着他推导出的著名关系式“S=klnΩ”。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为了探究在非洲肆虐的黄热病病源,放弃功成名就的生活,毅然深入疫区,最终殉职。他的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其他名人◆
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指萧何。当初正是萧何极力推荐韩信,说他“国士无双”,甚至“月下追韩信”,才使韩信得到刘邦重用,在打下汉朝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不世功勋,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名垂青史的韩信;然而后来又是萧何向吕后献计,并亲自出马诱骗韩信入宫,致使韩信被吕后擒杀。这就是俗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两妇人”指的是漂母(洗衣为生的老太太)和吕后。韩信早年落魄,饿得快死时,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接济了他;后来韩信功高震主,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十个字浓缩了韩信传奇一生的重大转折,对仗工整,凝练隽永。
康德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位我上者,璀璨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一名句即出自他的墓志。
法兰西民族英雄、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墓碑上只刻有他的名字:“夏尔·戴高乐”。
美国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以《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鼓舞了无数人,他毕生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民权而奋斗,他的墓碑上写着:“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