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haoxing, Zhejiang is known as the "town of bluestones". Not only are there rich traditional ancient buildings and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there are also various types of stone bridges, stone pavilions, stone statues and a mosaic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Another stone carving leaked through the window. Zhuji Sizhai Village, Shengzhou Zhuxi Village and Huatang Village are listed as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here several fine stone windows have been retained to appreciate their shapes, decorative patterns, carving techniqu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浙江绍兴素称“青石之乡”,这里不仅有形式丰富的传统古建筑群和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别具一格的各式石桥、石亭、石像以及在传统建筑上镶嵌着的一扇又一扇的石雕漏明窗。诸暨斯宅村、嵊州竹溪村和华堂村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里面保留了数扇精美的石窗,文章赏析其造型、装饰纹样、雕刻工艺以及文化内涵。
一、浙江历史文化名村概况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中,浙江省的数量位于第三,拥有44个名村,27个名镇。浙江共有9处国家级、1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74处国家、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作为绍兴本地人,笔者走访和考察了三处传统村落,感受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1.浙江诸暨斯宅村概况
斯宅村位于诸暨市东南部,开车从东白湖镇的入口进,沿着山路,途径东白湖水库,进入会稽山南麓,便达到村落,属于典型的山区,由螽斯畈、斯宅两个自然村组成,拥有3处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千柱屋、下新屋、华国公别墅)、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新屋、新谭家)和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就地取材、因势而建,且斯氏采用宗族共同体聚居制度,自乾隆年间开始营造大规模台门式住宅,既有典型江南传统乡土民居特色,又有古朴清新、外雄内秀之格调。以千柱屋为例,据《斯元儒传》载:“大造房屋,楹柱著地,不可以数计、其所往本支者,规模宏远矣。”
2.浙江嵊州竹溪村概况
位于斯宅村东北方向二十多公里处,有一个被誉为嵊州西部第一村的深山古村——竹溪村,海拔500米,山路古朴坚实,清溪环绕,怪石嵯峨,黑白相间的传统民居隐约于碧谷之中。该村浓厚的历史底蕴、标志性建筑旗杆台门、镇村之宝的满文石匾以及保存完整的古木雕等,使其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台门之于绍兴,相当石库门之于上海,四合院之于北京。民国初期便流传着这样的话:“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有三千零。”竹溪村的旗杆台门,在如此数量众多的绍兴台门中脱颖而出,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背景。那块意为“蕴玉含辉”的石匾,訴说着一段清代浙东首富钱万象救嘉庆皇帝的妹夫丰绅殷德的故事。
3.浙江嵊州华堂村概况
华堂村位于嵊州市东部,系书法家王羲之第二十六世孙王弘基率族人聚居此地,已经八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平溪穿村流过,村内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格局与风貌基本完整的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是十分难得的“活博物馆”,且古建筑群规模庞大,形式丰富,有庙宇、祠堂、民宅、牌坊、戏台、水圳等。省级文保单位王氏宗祠、传统老台门清一堂、两条传统商业街道以及流经村庄的溪水和水圳,构成了一溪、一圳、二街、一大家族的古村风貌。建筑木雕、石雕等均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二、绍兴石窗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原料使用
隋唐时期绍兴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石料场,石雕被广泛用于建筑领域,石窗随之产生,至明清,蔚然成风。诸暨的青山板远近闻名,因其石料质量上乘,石质细腻均匀,颜色淡雅古朴,初采时呈现淡淡的青色,历经雕琢与风雨,变为暗青色,且石质更为坚硬,更具岁月感与坚韧度。此外,诸暨多山,“著名的花乳石产于诸暨赵家镇上京村,传统的青石则以大唐镇鸡冠山、五泄镇的青口村为主”。嵊州所产沙夹石,不如诸暨青石细腻质软,但粗粝的石质配上琢磨的工艺,使其石窗呈现出厚、重、拙的特点,尽显大气。
由于材质的不同,石窗与木窗在建筑中的使用功能也不同。绍兴地区多雨潮湿,石质材料比木质材料有更好的防湿耐腐功能,置于室内还可作气窗使用,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2.物质基础
中国古代建筑重等级,宋代官方刊物《营造法式》,将建筑建造细分为大木作(构架)和小木作(装修);至明清,建筑等级越发森严,民宅的大木作严格受限,人们便只能从门窗等小木作上做文章,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到:“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为窗栏二事乎。” 明清時期的江南地区,商业经济萌芽,物阜民丰。仕工商的全面发展,使手工业越发成熟,科第不绝的簪缨望族增多,文人的审美情趣提升,“工匠更是极尽工艺之能事,于刀锥之上,雕凿出了一片天地”。且江南“虽赋重困穷,民未至于空虚,室庐舟楫之繁庶胜于他所”,运河交通发达,石料运输便利,人才往来繁密,民间风气奢靡。
3.审美趣味
老子曰:“大巧若拙。”;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列子曰:“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鉴于石材的质地特点,石窗几乎采用雕凿手法,表现出郁郁的原始力量,因此所呈现出的最直观的便是朴拙美;历经岁月洗礼,暗青色的斑驳石质诉说着沧桑美;雕刻出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飞禽走兽展现了装饰美;在工艺细节上如琢如磨,石窗虽小,但工匠对待作品的虔诚之心可见一斑,与朴拙美对撞着一种细腻美。
石窗在建筑中的使用十分重视整体效果,不论是装饰图案的选择,边框的形式和大小,都与建筑的外观以及周围的环境相联系。在具体的应用部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置于建筑正入口处的墙面上,与门头上方所雕饰的图案相得益彰,形成建筑门面的仪式感,而两侧墙面因光线较暗,格调单一,也会安置若干合适的石窗;另一类置于建筑内部的隔墙上,可达到空透、通风效果。石窗在建筑中真正做到了审美趣味与功能实用相结合。
三、绍兴石窗艺术的文化内涵
“石窗何处见,万仞倚晴虚。”
“宝盏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描写窗的诗词不胜枚举,可以说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心之七窍,蕴含着虚实曲直、动静开合;是传统古建筑的五官之眼,承载着朝晖月露、芭蕉夜雨。窗框内的线条、纹样,配以窗牖内外的四时不同景,展现出石窗艺术的文化内涵。石窗的雕刻手法多样,或粗犷大方、或细腻动人,或疏或密、或简或繁,根据纹样,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是石窗纹样中较为常见的,大多分布在普通民宅中。虽为简单的几何线条,但其通过曲直变化、排列组合,也能产生十分灵动的美感。根据纹样形式可分为回纹、水纹、圈纹、点线纹、直条纹、横条纹、格子纹等。单线条纹样的石窗普遍运用在一般人家住宅的外墙面或大户宅的侧墙面上,使墙面增加几何美感,不至于单调,同时起采光与通风效果。更富有动感美的石窗,会在纹样的中间或四周,雕刻富有寓意的动物或植物纹样,配以精美的装饰门头或绿植,形成小景,满足文人的审美心理。如斯宅村的笔峰书院墙上有一扇直条纹的圆窗,窗框为正方形,并雕刻四只蝙蝠,象征“福”,同时表达“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千柱屋内有一处天井的墙上,镶嵌着一枚小圆窗,三角形的几何图案与圆框形成动态对比,中间雕刻着精致的梅瓶,瓶内插着几枝梅花,与三角形中间的梅花朵朵相呼应,别有一番品味。可见工匠即便是在简单的几何纹样上,也会极尽所能发挥工艺与审美水准。
2.寓意图案
古人在雕刻纹样的选择上普遍会选择寓意美好的图案。如金钱窗,金钱也称古钱,古钱又称作泉,与全同音,因此双钱窗的寓意便是“双全”,十钱窗则代表“十全”。如卍字图案,虽与几何图案相像,但其符号大多都是逆时针循环样式,意为连绵不断,谐音可寓意万事如意、万寿无疆。龙凤的装饰题材也十分普遍,有“双龙戏珠”、“凤穿牡丹”等,喜鹊、蝙蝠、鹿、鹤等形象也多有着吉祥平安的寓意。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华国公别墅大厅两侧的长石窗,左右两侧分别雕刻了九只狮子和八只鹿。鹿在普通纹样中代表着“禄”,而在这两扇石窗中代表着不同的涵义。“九狮八鹿”,在诸暨方言里与“九世不落”发音相像,承载着祖先对于族人子嗣连绵、家族兴旺的殷切祝福。可见同类型的纹样,有其普遍的寓意,也会因为当地特有的文化而产生不一样的寓意。植物纹样中的梅兰竹菊也是文人墨客的钟爱,雕刻于精致的石漏窗中。
3.文字图案
还有一类石窗,是直接以文字作图案,字体涵盖正、草、隶、篆,与中国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相似。文字的表达内容,基本为一些吉祥祝福语,如前面所提到过的福、禄、寿、喜等;还有一些为名言警句,激励学子文人追求功名、讲究孝道。此类文字一般“表白直截了当,特征鲜明,其内涵还透出一种书卷气,给人以更深层的艺术享受”。福、禄、寿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永久向往;喜字,以及衍生出的双喜字,多用在新房之中;四个字摆在一起则用来祈求福临家门、官运亨通、长寿多孙、双喜临门,更为全面。此外还有“忠字、孝字,宣扬忠孝仁义;第字,意求状元及第;日字,与日中天,求家道昌盛。”浙江民宅的石窗,多使用几何图案和寓意图案,文字图案类使用较少,或许是不喜过于直白的表述,更喜将意愿化为线条与生动的物质。
参考文献:
〔1〕光绪癸卯《暨阳上林斯氏宗谱》卷二,《斯元儒传》.
〔2〕沈颖. 绍兴诸暨斯宅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3〕李渔. 闲情偶寄[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5.
〔4〕赵辰飞.明清江南传统门窗装饰纹样.[J].上海工艺美术 .2014(3):80-82.
〔5〕唐甄.潜书[M]. 乌鲁木齐: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5.
〔6〕朱广宇. 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社, 2008.
浙江绍兴素称“青石之乡”,这里不仅有形式丰富的传统古建筑群和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别具一格的各式石桥、石亭、石像以及在传统建筑上镶嵌着的一扇又一扇的石雕漏明窗。诸暨斯宅村、嵊州竹溪村和华堂村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里面保留了数扇精美的石窗,文章赏析其造型、装饰纹样、雕刻工艺以及文化内涵。
一、浙江历史文化名村概况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中,浙江省的数量位于第三,拥有44个名村,27个名镇。浙江共有9处国家级、1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74处国家、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作为绍兴本地人,笔者走访和考察了三处传统村落,感受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1.浙江诸暨斯宅村概况
斯宅村位于诸暨市东南部,开车从东白湖镇的入口进,沿着山路,途径东白湖水库,进入会稽山南麓,便达到村落,属于典型的山区,由螽斯畈、斯宅两个自然村组成,拥有3处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千柱屋、下新屋、华国公别墅)、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新屋、新谭家)和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就地取材、因势而建,且斯氏采用宗族共同体聚居制度,自乾隆年间开始营造大规模台门式住宅,既有典型江南传统乡土民居特色,又有古朴清新、外雄内秀之格调。以千柱屋为例,据《斯元儒传》载:“大造房屋,楹柱著地,不可以数计、其所往本支者,规模宏远矣。”
2.浙江嵊州竹溪村概况
位于斯宅村东北方向二十多公里处,有一个被誉为嵊州西部第一村的深山古村——竹溪村,海拔500米,山路古朴坚实,清溪环绕,怪石嵯峨,黑白相间的传统民居隐约于碧谷之中。该村浓厚的历史底蕴、标志性建筑旗杆台门、镇村之宝的满文石匾以及保存完整的古木雕等,使其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台门之于绍兴,相当石库门之于上海,四合院之于北京。民国初期便流传着这样的话:“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有三千零。”竹溪村的旗杆台门,在如此数量众多的绍兴台门中脱颖而出,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背景。那块意为“蕴玉含辉”的石匾,訴说着一段清代浙东首富钱万象救嘉庆皇帝的妹夫丰绅殷德的故事。
3.浙江嵊州华堂村概况
华堂村位于嵊州市东部,系书法家王羲之第二十六世孙王弘基率族人聚居此地,已经八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平溪穿村流过,村内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格局与风貌基本完整的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是十分难得的“活博物馆”,且古建筑群规模庞大,形式丰富,有庙宇、祠堂、民宅、牌坊、戏台、水圳等。省级文保单位王氏宗祠、传统老台门清一堂、两条传统商业街道以及流经村庄的溪水和水圳,构成了一溪、一圳、二街、一大家族的古村风貌。建筑木雕、石雕等均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二、绍兴石窗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原料使用
隋唐时期绍兴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石料场,石雕被广泛用于建筑领域,石窗随之产生,至明清,蔚然成风。诸暨的青山板远近闻名,因其石料质量上乘,石质细腻均匀,颜色淡雅古朴,初采时呈现淡淡的青色,历经雕琢与风雨,变为暗青色,且石质更为坚硬,更具岁月感与坚韧度。此外,诸暨多山,“著名的花乳石产于诸暨赵家镇上京村,传统的青石则以大唐镇鸡冠山、五泄镇的青口村为主”。嵊州所产沙夹石,不如诸暨青石细腻质软,但粗粝的石质配上琢磨的工艺,使其石窗呈现出厚、重、拙的特点,尽显大气。
由于材质的不同,石窗与木窗在建筑中的使用功能也不同。绍兴地区多雨潮湿,石质材料比木质材料有更好的防湿耐腐功能,置于室内还可作气窗使用,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2.物质基础
中国古代建筑重等级,宋代官方刊物《营造法式》,将建筑建造细分为大木作(构架)和小木作(装修);至明清,建筑等级越发森严,民宅的大木作严格受限,人们便只能从门窗等小木作上做文章,正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到:“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为窗栏二事乎。” 明清時期的江南地区,商业经济萌芽,物阜民丰。仕工商的全面发展,使手工业越发成熟,科第不绝的簪缨望族增多,文人的审美情趣提升,“工匠更是极尽工艺之能事,于刀锥之上,雕凿出了一片天地”。且江南“虽赋重困穷,民未至于空虚,室庐舟楫之繁庶胜于他所”,运河交通发达,石料运输便利,人才往来繁密,民间风气奢靡。
3.审美趣味
老子曰:“大巧若拙。”;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列子曰:“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鉴于石材的质地特点,石窗几乎采用雕凿手法,表现出郁郁的原始力量,因此所呈现出的最直观的便是朴拙美;历经岁月洗礼,暗青色的斑驳石质诉说着沧桑美;雕刻出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飞禽走兽展现了装饰美;在工艺细节上如琢如磨,石窗虽小,但工匠对待作品的虔诚之心可见一斑,与朴拙美对撞着一种细腻美。
石窗在建筑中的使用十分重视整体效果,不论是装饰图案的选择,边框的形式和大小,都与建筑的外观以及周围的环境相联系。在具体的应用部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置于建筑正入口处的墙面上,与门头上方所雕饰的图案相得益彰,形成建筑门面的仪式感,而两侧墙面因光线较暗,格调单一,也会安置若干合适的石窗;另一类置于建筑内部的隔墙上,可达到空透、通风效果。石窗在建筑中真正做到了审美趣味与功能实用相结合。
三、绍兴石窗艺术的文化内涵
“石窗何处见,万仞倚晴虚。”
“宝盏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
描写窗的诗词不胜枚举,可以说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心之七窍,蕴含着虚实曲直、动静开合;是传统古建筑的五官之眼,承载着朝晖月露、芭蕉夜雨。窗框内的线条、纹样,配以窗牖内外的四时不同景,展现出石窗艺术的文化内涵。石窗的雕刻手法多样,或粗犷大方、或细腻动人,或疏或密、或简或繁,根据纹样,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是石窗纹样中较为常见的,大多分布在普通民宅中。虽为简单的几何线条,但其通过曲直变化、排列组合,也能产生十分灵动的美感。根据纹样形式可分为回纹、水纹、圈纹、点线纹、直条纹、横条纹、格子纹等。单线条纹样的石窗普遍运用在一般人家住宅的外墙面或大户宅的侧墙面上,使墙面增加几何美感,不至于单调,同时起采光与通风效果。更富有动感美的石窗,会在纹样的中间或四周,雕刻富有寓意的动物或植物纹样,配以精美的装饰门头或绿植,形成小景,满足文人的审美心理。如斯宅村的笔峰书院墙上有一扇直条纹的圆窗,窗框为正方形,并雕刻四只蝙蝠,象征“福”,同时表达“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千柱屋内有一处天井的墙上,镶嵌着一枚小圆窗,三角形的几何图案与圆框形成动态对比,中间雕刻着精致的梅瓶,瓶内插着几枝梅花,与三角形中间的梅花朵朵相呼应,别有一番品味。可见工匠即便是在简单的几何纹样上,也会极尽所能发挥工艺与审美水准。
2.寓意图案
古人在雕刻纹样的选择上普遍会选择寓意美好的图案。如金钱窗,金钱也称古钱,古钱又称作泉,与全同音,因此双钱窗的寓意便是“双全”,十钱窗则代表“十全”。如卍字图案,虽与几何图案相像,但其符号大多都是逆时针循环样式,意为连绵不断,谐音可寓意万事如意、万寿无疆。龙凤的装饰题材也十分普遍,有“双龙戏珠”、“凤穿牡丹”等,喜鹊、蝙蝠、鹿、鹤等形象也多有着吉祥平安的寓意。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华国公别墅大厅两侧的长石窗,左右两侧分别雕刻了九只狮子和八只鹿。鹿在普通纹样中代表着“禄”,而在这两扇石窗中代表着不同的涵义。“九狮八鹿”,在诸暨方言里与“九世不落”发音相像,承载着祖先对于族人子嗣连绵、家族兴旺的殷切祝福。可见同类型的纹样,有其普遍的寓意,也会因为当地特有的文化而产生不一样的寓意。植物纹样中的梅兰竹菊也是文人墨客的钟爱,雕刻于精致的石漏窗中。
3.文字图案
还有一类石窗,是直接以文字作图案,字体涵盖正、草、隶、篆,与中国传统书法的表现形式相似。文字的表达内容,基本为一些吉祥祝福语,如前面所提到过的福、禄、寿、喜等;还有一些为名言警句,激励学子文人追求功名、讲究孝道。此类文字一般“表白直截了当,特征鲜明,其内涵还透出一种书卷气,给人以更深层的艺术享受”。福、禄、寿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永久向往;喜字,以及衍生出的双喜字,多用在新房之中;四个字摆在一起则用来祈求福临家门、官运亨通、长寿多孙、双喜临门,更为全面。此外还有“忠字、孝字,宣扬忠孝仁义;第字,意求状元及第;日字,与日中天,求家道昌盛。”浙江民宅的石窗,多使用几何图案和寓意图案,文字图案类使用较少,或许是不喜过于直白的表述,更喜将意愿化为线条与生动的物质。
参考文献:
〔1〕光绪癸卯《暨阳上林斯氏宗谱》卷二,《斯元儒传》.
〔2〕沈颖. 绍兴诸暨斯宅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3〕李渔. 闲情偶寄[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5.
〔4〕赵辰飞.明清江南传统门窗装饰纹样.[J].上海工艺美术 .2014(3):80-82.
〔5〕唐甄.潜书[M]. 乌鲁木齐: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5.
〔6〕朱广宇. 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