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讲究四两拨千斤的时代,这个绝大多数电影都沦为用过即抛的快消品的时代,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真的值得尊敬。他花费12年,拍摄了这部《少年时代》。用摄像机追踪着两个孩子从童年走向成年,追踪他们的母亲摆脱了一段婚姻又陷入了另一段婚姻,追踪他们的父亲从追逐音乐梦想的浪子变成了担起生活责任的中年人。
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镜头中,小男孩梅森一点点变化,从烂漫的童年进入叛逆而自我的青春期,然后一点点褪去青涩,变得成熟。这一切都是导演跟踪拍摄的结果,他没有启用不同的演员出演不同年龄段的角色,而是让男主角在观众的凝视下,一点点完成了12年的成长。这本身就近乎奇迹。他用了一种与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背道而驰的“反动”方法,用最笨拙的手法让观众看到了时间和岁月本身的伟大和永恒。
《少年时代》没有清晰的故事线,没有任何起承转合、铺垫与高潮。这部166分钟的长片就是一部琐碎的流水账,在强调特效和3D的时代里,显得胆大妄为。但这部流水账却没有任何一处让观众厌烦,反而到处都是令人会心一笑的桥段与细节。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但又被我们忽视的成长中的点滴,姐弟间的斗嘴,家庭成员间的争吵,情窦初开时的困惑,面对未来的希冀与恐慌……导演把这一切细密地编织进生活的每一个俗常的场景当中,再让它们一点点渗透出时间和生活本身的气味。在这些事情发生的同时,孩子们的手机从翻盖的MOTO变成了iPhone;他们披着斗篷去装饰成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电影院观看《哈利·波特》的首映;最初,人们还互相发短信,后来,他们都用facetime视频聊天。这种用细节传递岁月演进的方式显得随意而亲切,也更令人唏嘘。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是美国电影界最成功的独立电影人。对于这类极其耗费时间又充满野心的生活流作品情有独钟。在这部《少年时代》之前,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三部曲,这三部作品耗费18年,每9年一部,描摹了一对男女从青年时期相识、相恋到进入婚姻,变得相互厌倦又开始重新接纳对方的故事。而三部曲中扮演男主角的伊桑·霍克,再次出演了《少年时代》中的父亲角色。他的气质极其适合演绎这种处于浪子和家庭男人之间纠结着的状态。
理查德·林克莱特对于这类题材显然已经炉火纯青。他清楚,这样的影片真正的主角是时间与岁月,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人物都是配角,孩子们长大,父母衰老,到头来,时间岿然不动,一代人接替了一代人,在不同的时代中,迎接着同样的快乐,陷入同样的痛苦,经历着一个个必须独立解决的问题。看起来,每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都会迎来比上一代更美好的生活,从科技上讲,或许确实如此,人们处于某种程度上的“进步”,但无论哪一代,却仍然需要面对人类普遍意义上的困惑甚至困境,从未改变。这本身就有了哲学意味。
《少年时代》中的母亲经历了几任丈夫,职业和性格都迥然相异,但最终,母亲还是选择独自生活。但导演平静地看待这种生活的变化,是的,这只是变化,而不是婚姻的失败。这就是这类电影的美妙之处,导演决不设定生活的高下和对错,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描摹变化,每个人的变化。生活不就是如此,只有令人唏嘘感慨的岁月流转,哪有什么对错。
15岁的米娅性格叛逆,连她最好的朋友都离她而去。米娅热爱跳舞,然而身边却没有多少人在意,直到一个叫康纳的男人出现。康纳是母亲的男朋友。在康纳的支持和鼓励下,米娅得到了一次舞蹈面试的机会,而且与康纳的关系也更进了一步。然而,现实世界并非想象的那样的美好……
19岁男孩为了赢得假释出狱的机会,他必须证明自己能够重返社会,却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最终投身丧葬业运送尸体。终日面对着冰冷的尸首,亲眼看尽亲族百态,他也被迫回头去正视昔日所犯下的罪行。
家住密西西比河边的14岁少年埃利斯和好友奈克在河中心小岛上发现了一艘废弃的船,同时还有暂住在船上的神秘流浪男子玛德。家庭处于分崩离析边缘的埃利斯近于本能的信任玛德,向后者提供食物,并了解到玛德与青梅竹马恋人珍妮弗痴缠多年并为之杀人的往事。他开始尽更大的努力帮助这个神秘的朋友。
一个夏天,14岁的少年邓肯和妈妈以及妈妈的新男友一家出门旅行。在海边,他开始认识了新朋友,开始尝试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从一个郁郁寡欢、不自信的男孩变成了一个阳光少年。
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镜头中,小男孩梅森一点点变化,从烂漫的童年进入叛逆而自我的青春期,然后一点点褪去青涩,变得成熟。这一切都是导演跟踪拍摄的结果,他没有启用不同的演员出演不同年龄段的角色,而是让男主角在观众的凝视下,一点点完成了12年的成长。这本身就近乎奇迹。他用了一种与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背道而驰的“反动”方法,用最笨拙的手法让观众看到了时间和岁月本身的伟大和永恒。
《少年时代》没有清晰的故事线,没有任何起承转合、铺垫与高潮。这部166分钟的长片就是一部琐碎的流水账,在强调特效和3D的时代里,显得胆大妄为。但这部流水账却没有任何一处让观众厌烦,反而到处都是令人会心一笑的桥段与细节。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但又被我们忽视的成长中的点滴,姐弟间的斗嘴,家庭成员间的争吵,情窦初开时的困惑,面对未来的希冀与恐慌……导演把这一切细密地编织进生活的每一个俗常的场景当中,再让它们一点点渗透出时间和生活本身的气味。在这些事情发生的同时,孩子们的手机从翻盖的MOTO变成了iPhone;他们披着斗篷去装饰成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电影院观看《哈利·波特》的首映;最初,人们还互相发短信,后来,他们都用facetime视频聊天。这种用细节传递岁月演进的方式显得随意而亲切,也更令人唏嘘。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是美国电影界最成功的独立电影人。对于这类极其耗费时间又充满野心的生活流作品情有独钟。在这部《少年时代》之前,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三部曲,这三部作品耗费18年,每9年一部,描摹了一对男女从青年时期相识、相恋到进入婚姻,变得相互厌倦又开始重新接纳对方的故事。而三部曲中扮演男主角的伊桑·霍克,再次出演了《少年时代》中的父亲角色。他的气质极其适合演绎这种处于浪子和家庭男人之间纠结着的状态。
理查德·林克莱特对于这类题材显然已经炉火纯青。他清楚,这样的影片真正的主角是时间与岁月,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人物都是配角,孩子们长大,父母衰老,到头来,时间岿然不动,一代人接替了一代人,在不同的时代中,迎接着同样的快乐,陷入同样的痛苦,经历着一个个必须独立解决的问题。看起来,每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都会迎来比上一代更美好的生活,从科技上讲,或许确实如此,人们处于某种程度上的“进步”,但无论哪一代,却仍然需要面对人类普遍意义上的困惑甚至困境,从未改变。这本身就有了哲学意味。
《少年时代》中的母亲经历了几任丈夫,职业和性格都迥然相异,但最终,母亲还是选择独自生活。但导演平静地看待这种生活的变化,是的,这只是变化,而不是婚姻的失败。这就是这类电影的美妙之处,导演决不设定生活的高下和对错,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描摹变化,每个人的变化。生活不就是如此,只有令人唏嘘感慨的岁月流转,哪有什么对错。
喜欢《少年时代》的影迷也喜欢:
《鱼缸》
15岁的米娅性格叛逆,连她最好的朋友都离她而去。米娅热爱跳舞,然而身边却没有多少人在意,直到一个叫康纳的男人出现。康纳是母亲的男朋友。在康纳的支持和鼓励下,米娅得到了一次舞蹈面试的机会,而且与康纳的关系也更进了一步。然而,现实世界并非想象的那样的美好……
《呼吸》
19岁男孩为了赢得假释出狱的机会,他必须证明自己能够重返社会,却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最终投身丧葬业运送尸体。终日面对着冰冷的尸首,亲眼看尽亲族百态,他也被迫回头去正视昔日所犯下的罪行。
《污泥》
家住密西西比河边的14岁少年埃利斯和好友奈克在河中心小岛上发现了一艘废弃的船,同时还有暂住在船上的神秘流浪男子玛德。家庭处于分崩离析边缘的埃利斯近于本能的信任玛德,向后者提供食物,并了解到玛德与青梅竹马恋人珍妮弗痴缠多年并为之杀人的往事。他开始尽更大的努力帮助这个神秘的朋友。
《迷途知返》
一个夏天,14岁的少年邓肯和妈妈以及妈妈的新男友一家出门旅行。在海边,他开始认识了新朋友,开始尝试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从一个郁郁寡欢、不自信的男孩变成了一个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