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生画集》
作者:丰子恺
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9月
读巴金老人的《随想录》,其中《怀念丰先生》一文,谈到了丰子恺先生在他脑子里的形象: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丰子恺(1898—1975)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他的儿童漫画系列充满了童趣,温馨感人,让人们感受到日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丰子恺曾在《谈自己的画》中这样写道:“我的画既不模拟什么八大山人、七大山人的笔法,也不根据什么立体派、平面派的理论,只是像记账般的用写字的笔来记录平日的感兴而已。”正是这种“记录平日感兴”的风格,使丰子恺的画永远呈现最真切的生活,有回味无尽的诗意、美感和人情味。
李叔同(1880—1942)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更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家喻户晓的《送别》歌就出自李叔同。李叔同也曾是丰子恺就读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音乐美术老师。李叔同出家之后,号弘一,后被人們尊称为弘一法师。丰子恺也受到弘一法师的影响,信了佛教,成了居士。更在弘一法师的影响和帮助下,编印《护生画集》,劝导世人戒杀放生。
翻阅丰子恺画、弘一法师等书的《护生画集》,我感到了一种震撼。这要有一颗怎样的悲悯之心,才能在乎着这世上鸡、鸭、猪、牛等动物的生死。怪不得巴金老人说丰子恺有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无所不爱。这正是实现了弘一法师说的,《护生画集》应该以优美柔和之情调,让看画的人产生凄凉悲悯的感想,这才有艺术的价值。
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杀鸡杀鸭都要念念有词:鸡呀鸡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碗菜。鸭呀鸭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碗菜。那时小,不懂得母亲为什么这么做。再后来,信佛的母亲就不杀生了,连在菜场指着活禽说要这一只都不行。母亲说,它们也是生命,它们都知道的,它们会怨恨的。这就是所谓现实版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以至于现在的我,因为母亲的影响,也不再买活禽,更不会指着那些笼子里的活禽说:我要这一只。甚至看到电视上人们将圈养的羊和猪拖去宰杀时,也会同情感叹一番:真可怜。
《护生画集》是一幅画和一幅文字相配,一共六集,450幅画。原计划从1929年弘一法师50岁起,每十年作一集,各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与弘一法师年龄同长。1942年弘一法师去世后,则由其他人书写文字,因此,《护生画集》第一、二集由弘一法师配字,第三集由叶恭绰先生配字,第四、六集由朱幼兰先生配字,第五集由虞愚先生配字。从1929年开始画集出版,到1979年出版结束,历时半个世纪。
丰子恺先生对动物的爱护,对弱小生命的怜悯,都在画里。丰子吟在《后记》中介绍丰子恺画护生画的原因,谈到丰子恺一直强调的“护生”是为了“护心”。丰子恺先生说,我们所爱护的,其实不是禽、兽、鱼、虫的本身(那是小节),而是爱护自己的心(这才是大节)。他又说,无缘无故踩死一群蚂蚁,不可。不是爱惜几个蚂蚁,是恐怕将来残忍成性。这就是小节成就大节,小善成就大爱。
《护生画集》一直只在佛教界免费发行,东南亚一些寺庙也有《护生画集》专供结缘,也是免费赠送。直到1993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完整的《护生画集》,才开始在大陆的新华书店标价供应,也就是从寺庙走向书店,从佛教徒走向群众,成为男女老幼的读物。有的人买回去,给孩子讲解,教育他们要爱护动物,不要杀生。
可是,就是这样一部倡导“和平、仁爱、悲悯”的作品,在“文革”中成为迷信出版物,丰子恺也被扣上“漏网右派”的帽子。巴金老人在《怀念丰先生》中说,我们有时一起参加学习,他发言不多。今天我还隐约记得的只是他在1962年上海二次文代会上简短的讲话,他拥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他反对用大剪刀剪冬青树强求一律的办法,他要求让小花、无名的花也好好开放。三个月后他又发表了散文《阿咪》。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不多久之后,他的讲话,他的漫画(《阿咪》的插图—“猫伯伯坐在贵客的后颈上”)一下子就成了“反社会主义”的毒草,遭到批斗贴大字报。但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预感到时日不多的丰子恺,将1979年要画的《护生画集》最后一集100幅画,冒着风险提前到了1973年,实现了他对恩师弘一法师的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逝世。1979年,《护生画集》一至六集在新加坡出版。
作者:丰子恺
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9月
读巴金老人的《随想录》,其中《怀念丰先生》一文,谈到了丰子恺先生在他脑子里的形象: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丰子恺(1898—1975)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他的儿童漫画系列充满了童趣,温馨感人,让人们感受到日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丰子恺曾在《谈自己的画》中这样写道:“我的画既不模拟什么八大山人、七大山人的笔法,也不根据什么立体派、平面派的理论,只是像记账般的用写字的笔来记录平日的感兴而已。”正是这种“记录平日感兴”的风格,使丰子恺的画永远呈现最真切的生活,有回味无尽的诗意、美感和人情味。
李叔同(1880—1942)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更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家喻户晓的《送别》歌就出自李叔同。李叔同也曾是丰子恺就读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音乐美术老师。李叔同出家之后,号弘一,后被人們尊称为弘一法师。丰子恺也受到弘一法师的影响,信了佛教,成了居士。更在弘一法师的影响和帮助下,编印《护生画集》,劝导世人戒杀放生。
翻阅丰子恺画、弘一法师等书的《护生画集》,我感到了一种震撼。这要有一颗怎样的悲悯之心,才能在乎着这世上鸡、鸭、猪、牛等动物的生死。怪不得巴金老人说丰子恺有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无所不爱。这正是实现了弘一法师说的,《护生画集》应该以优美柔和之情调,让看画的人产生凄凉悲悯的感想,这才有艺术的价值。
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杀鸡杀鸭都要念念有词:鸡呀鸡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碗菜。鸭呀鸭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碗菜。那时小,不懂得母亲为什么这么做。再后来,信佛的母亲就不杀生了,连在菜场指着活禽说要这一只都不行。母亲说,它们也是生命,它们都知道的,它们会怨恨的。这就是所谓现实版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以至于现在的我,因为母亲的影响,也不再买活禽,更不会指着那些笼子里的活禽说:我要这一只。甚至看到电视上人们将圈养的羊和猪拖去宰杀时,也会同情感叹一番:真可怜。
《护生画集》是一幅画和一幅文字相配,一共六集,450幅画。原计划从1929年弘一法师50岁起,每十年作一集,各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与弘一法师年龄同长。1942年弘一法师去世后,则由其他人书写文字,因此,《护生画集》第一、二集由弘一法师配字,第三集由叶恭绰先生配字,第四、六集由朱幼兰先生配字,第五集由虞愚先生配字。从1929年开始画集出版,到1979年出版结束,历时半个世纪。
丰子恺先生对动物的爱护,对弱小生命的怜悯,都在画里。丰子吟在《后记》中介绍丰子恺画护生画的原因,谈到丰子恺一直强调的“护生”是为了“护心”。丰子恺先生说,我们所爱护的,其实不是禽、兽、鱼、虫的本身(那是小节),而是爱护自己的心(这才是大节)。他又说,无缘无故踩死一群蚂蚁,不可。不是爱惜几个蚂蚁,是恐怕将来残忍成性。这就是小节成就大节,小善成就大爱。
《护生画集》一直只在佛教界免费发行,东南亚一些寺庙也有《护生画集》专供结缘,也是免费赠送。直到1993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完整的《护生画集》,才开始在大陆的新华书店标价供应,也就是从寺庙走向书店,从佛教徒走向群众,成为男女老幼的读物。有的人买回去,给孩子讲解,教育他们要爱护动物,不要杀生。
可是,就是这样一部倡导“和平、仁爱、悲悯”的作品,在“文革”中成为迷信出版物,丰子恺也被扣上“漏网右派”的帽子。巴金老人在《怀念丰先生》中说,我们有时一起参加学习,他发言不多。今天我还隐约记得的只是他在1962年上海二次文代会上简短的讲话,他拥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他反对用大剪刀剪冬青树强求一律的办法,他要求让小花、无名的花也好好开放。三个月后他又发表了散文《阿咪》。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不多久之后,他的讲话,他的漫画(《阿咪》的插图—“猫伯伯坐在贵客的后颈上”)一下子就成了“反社会主义”的毒草,遭到批斗贴大字报。但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预感到时日不多的丰子恺,将1979年要画的《护生画集》最后一集100幅画,冒着风险提前到了1973年,实现了他对恩师弘一法师的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逝世。1979年,《护生画集》一至六集在新加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