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题对唯物史观素养的考查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同学们在高中历史学习中要能够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
   一、社会形态的演变
  人类社会历经不同形态,社会发展总体上呈上升态势。
   【例1】 马克思在评价近代某个国家时说,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解析: 本題考查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说明该国已经建立了议会制度,但议会权力很小。“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说明该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C。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各国要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与此相关的考点有: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三大改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罗斯福新政、苏俄(联)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
   【例2】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
   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推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新形势下需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81年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只会加剧经济的恶化,故答案为A。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主要考点有:商鞅变法中的政治制度变革、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等。
   【例3】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明朝后期,商业经济发展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故答案为B。
   四、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在分析历史问题时,我们要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例4】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 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墨子》中有很多关于生活中科学知识的记载,这离不开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总结,它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C。
   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在解释某一阶段思想、文化现象发生变动的原因时,我们要从同时期的社会存在着手。主要考点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中国古代文学风格演变、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深与时人思想变革、近现代西方文艺发展与时代变迁、两极格局下的美苏文艺作品等。
   【例5】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影响。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惨败,五四运动由此爆发,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故《新青年》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潮。所以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转变正确,故选A。
  
其他文献
时空观念,通俗地讲就是时间以及空间观念,抽象一点讲就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思维方式,即同学们对一个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掌握能力或是对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的掌握程度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包含时空观念在内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充分认识历史、掌握历史的保障,是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如何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子午流注针刺法治疗急诊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急诊科接诊的50例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针刺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胸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胸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能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知识来整合其他教材的知识,以构建知识结构,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文化生活》这本教材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的知识,分别是: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可以从共性和个性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为世界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集中进行党史学习,能使我们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是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政治课程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必修科目之一,对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学们在政治学习中要培养创新意识,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一、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创新意识  在高中政治学习中,同学们要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学习方法,让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多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中找到学习的窍门,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信用卡、支票
1.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兴盛衰败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内容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到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先秦时期实行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的制度,即世官制。
1.弄清题型,明白题干结构  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很多,题型多样。整体来看,高中历史选择题可以分为文字材料型、图片型、数据图表型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试题,解题技巧是不同的。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关键是看(看材料)、审(审题目)、找(找答案)。图片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是:仔细阅读图片,认真解析,弄清题目要求。   【例1】 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且很快在资本主义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内容广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学习中知识点难以梳理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同学们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去获取学习资源,尝试进行解决问题,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高中地理学习中,同学们要尽可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理念和手段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同学们学习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所表达的内容较为丰富多彩,凡是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具有的空间分布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来表现。在地理考试中,大部分题都需要以地图作为辅助工具来进行解答。同学们识图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能否学好地理这一门学科。  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同学们需要将“图与字”相融合。首先,要将“文图融合”,即从文字中能够读出“地图”,进而构建基本框架。其次要将“图文
目前,高中历史试题大多引用史料,设置情境,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所选材料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全面考查同学们的学科综合能力。如果同学们没有扎实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没有较好地把握解题技巧,是很难取得高分的。   1.认真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解答高中历史材料题时,要认真审题,要通过审题了解题干的内容和要求,发现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明白考查的方向、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