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及模式,它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强调其学习的兴趣,力求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欢乐、愉悦、和谐的情感和气氛。因此,对由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教育转变的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部分体育教师的现状
1.稳定性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致使部分体育教师处于多元、错位、不平衡状态。这是由于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不重视学校体育,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并且对学校体育的投入也相当有限,从而使得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使其感到社会地位低、待遇差,自己的辛勤劳动又得不到社会承认,于是只好另谋出路、改投它行。
2.教育观念落后
新课改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立,是对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突破,但我们的体育教师对开展体育的新课程实际含义理解不透,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观念上的传统性束缚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转变。仅仅把体育教育理解为减轻学生负担的轻松教育。认识上模糊,推广目标不明确,措施手段不落实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问题。
3.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一些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教法和手段陈旧、内容单一,而且显得传统、死板,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差,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导致教学达不到目标,方法手段达不到预先的效果。
二、“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要达到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教师无私奉献、敬业爱岗、改革创新的源动力。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国家和社会的教育工作中去,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和信任学生,爱护其自尊、增强其自信,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其创造才能。
2.体育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
(1)专业技术知识。体育教师应有较好的文化修养,精通体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达到准确掌握、熟练运用的水平,具备一套涵盖解剖、生理、保健等系列的知识体系。既要能在操场上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指导,又能在室内课上讲解体育与健康的科学道理,从而使自己具备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2)教育科学知识。体育教师应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理论和教育规律,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审美艺术知识。体育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的活动,艺术素养是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优质的体育教学是融艺术为一体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体质、获得知识、发展技能、提高能力,还可以启迪智慧、愉悦身心、陶冶个性。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具备审美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美,并呈现给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体验欢乐。
3.体育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
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在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以及创造力的挖掘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培养,寓德育于体育教育中。如:中长跑运动能使学生变得勇敢、坚毅;体操、武术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沉着、果断的性格和自控能力;篮球、足球等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
4.体育教师要有锐意改革的精神、敢于创新
创设优美、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能使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师生相互探讨、共同探索,使教学课堂生动活泼,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冲破传统,具有创新能力,使教师从过去的“主演”变成“导演”,学生从过去的“配角”变成“主角”,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智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体育事业前进的巨大使命。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热爱学生、多才多艺,具备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知识广博等综合素质,不断锤炼自己,为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 慧.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2]孙 璞.论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2).
(作者单位:贵州省开阳县第一中学)
一、目前部分体育教师的现状
1.稳定性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致使部分体育教师处于多元、错位、不平衡状态。这是由于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不重视学校体育,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并且对学校体育的投入也相当有限,从而使得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使其感到社会地位低、待遇差,自己的辛勤劳动又得不到社会承认,于是只好另谋出路、改投它行。
2.教育观念落后
新课改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立,是对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突破,但我们的体育教师对开展体育的新课程实际含义理解不透,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观念上的传统性束缚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转变。仅仅把体育教育理解为减轻学生负担的轻松教育。认识上模糊,推广目标不明确,措施手段不落实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问题。
3.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一些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教法和手段陈旧、内容单一,而且显得传统、死板,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差,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导致教学达不到目标,方法手段达不到预先的效果。
二、“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要达到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教师无私奉献、敬业爱岗、改革创新的源动力。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国家和社会的教育工作中去,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和信任学生,爱护其自尊、增强其自信,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其创造才能。
2.体育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
(1)专业技术知识。体育教师应有较好的文化修养,精通体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达到准确掌握、熟练运用的水平,具备一套涵盖解剖、生理、保健等系列的知识体系。既要能在操场上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指导,又能在室内课上讲解体育与健康的科学道理,从而使自己具备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2)教育科学知识。体育教师应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理论和教育规律,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审美艺术知识。体育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的活动,艺术素养是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优质的体育教学是融艺术为一体的,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体质、获得知识、发展技能、提高能力,还可以启迪智慧、愉悦身心、陶冶个性。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具备审美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美,并呈现给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体验欢乐。
3.体育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
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在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以及创造力的挖掘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培养,寓德育于体育教育中。如:中长跑运动能使学生变得勇敢、坚毅;体操、武术等有利于培养学生沉着、果断的性格和自控能力;篮球、足球等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
4.体育教师要有锐意改革的精神、敢于创新
创设优美、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能使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师生相互探讨、共同探索,使教学课堂生动活泼,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冲破传统,具有创新能力,使教师从过去的“主演”变成“导演”,学生从过去的“配角”变成“主角”,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智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体育事业前进的巨大使命。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热爱学生、多才多艺,具备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知识广博等综合素质,不断锤炼自己,为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 慧.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2]孙 璞.论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2).
(作者单位:贵州省开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