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有效的历史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历史发展观念和人文素养,并逐渐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健全人格,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面对这一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紧紧围绕“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目标,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历史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集图形与文字于一体,能够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图形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也是思维的产物,在课堂教学中,它可以被教与学的双方共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改进教学,使教学从繁复的语言、文字表达中解放出来,节约教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维导图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呢?本文对此做出了相关分析。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以考试为导向实施教学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基本上都是紧紧围绕高考,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自行设计教学计划和方案,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引导学生按照教学重点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致使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同时,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制约下,高中历史课堂气氛往往极为枯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忽视了历史知识的人文性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到理论知识的灌输中,而忽视历史学科中设计的人文知识、人文情感等方面。如此一来,根本无法实现新课改下的“三维教学”目标,降低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简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就是利用箭头和关键词,给学生构建一个简单的结构,帮助学生厘清知识并进行深层次延伸,这样既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又能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全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简化教学内容,运用关键词、符号等因素讲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整体视角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不同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情况及相互关系。例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属于中国早期的思想文化史,主要介绍了封建社会形成初期,诸子百家思想形成、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学生学习本节课,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经常会混淆和遗漏一些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对各个流派的思想家、思想主张及其意义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将背景、代表人物、核心理念及影响作为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借助思维导图讲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有关知识,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主张仁政;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天道无为”,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这样,学生借助一些简单的词,就可以了解所学内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当然,教师也可以百家争鸣的发展过程和内容为主线绘制思维导图,结合主要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思維导图掌握相关知识,加深记忆。
(二)构建知识体系,揭示内在关联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知识,它们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历史具有复杂性、重复性、多元性的特征。在历史上,一个事件可能是上一个事件的结果,也可能是下一个事件的引爆点。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不重视知识点、事件的关联,也不会总结和串连知识点,导致学习事倍功半。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表征工具,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使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形象;二是高效进行信息展示和处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讲述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历史,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在教学“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战前甚至更早前,资本主义在出现和成长过程中发生过许多大事,教师可以将这些事件汇总到一起让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深层学习。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资本主义思想和制度萌芽开始,将新航路发展、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历史事件进行整合,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分析不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大事,讲述相关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产阶级取得了西方国家的统治权。这样用思维导图揭示历史事件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三)开展学习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思维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在过去的高中历史学习中,许多学生习惯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缺乏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可以应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个性,促使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宏观意识,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知识,并将思维导图与科学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均面临着改革的重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将思维导图巧妙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以优化中学历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绍立.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7(26):63-64.
[2]罗燕.浅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10):105.
[3]沈建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J].浙江教育科学,2009(06):47-49.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集图形与文字于一体,能够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图形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也是思维的产物,在课堂教学中,它可以被教与学的双方共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改进教学,使教学从繁复的语言、文字表达中解放出来,节约教学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维导图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助力课堂教学呢?本文对此做出了相关分析。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以考试为导向实施教学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基本上都是紧紧围绕高考,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自行设计教学计划和方案,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引导学生按照教学重点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致使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同时,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制约下,高中历史课堂气氛往往极为枯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忽视了历史知识的人文性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到理论知识的灌输中,而忽视历史学科中设计的人文知识、人文情感等方面。如此一来,根本无法实现新课改下的“三维教学”目标,降低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简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就是利用箭头和关键词,给学生构建一个简单的结构,帮助学生厘清知识并进行深层次延伸,这样既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又能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和全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简化教学内容,运用关键词、符号等因素讲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整体视角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不同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情况及相互关系。例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属于中国早期的思想文化史,主要介绍了封建社会形成初期,诸子百家思想形成、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学生学习本节课,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经常会混淆和遗漏一些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对各个流派的思想家、思想主张及其意义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将背景、代表人物、核心理念及影响作为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借助思维导图讲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有关知识,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主张仁政;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天道无为”,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这样,学生借助一些简单的词,就可以了解所学内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当然,教师也可以百家争鸣的发展过程和内容为主线绘制思维导图,结合主要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进而引导学生结合思維导图掌握相关知识,加深记忆。
(二)构建知识体系,揭示内在关联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知识,它们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历史具有复杂性、重复性、多元性的特征。在历史上,一个事件可能是上一个事件的结果,也可能是下一个事件的引爆点。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不重视知识点、事件的关联,也不会总结和串连知识点,导致学习事倍功半。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表征工具,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使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形象;二是高效进行信息展示和处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讲述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历史,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在教学“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战前甚至更早前,资本主义在出现和成长过程中发生过许多大事,教师可以将这些事件汇总到一起让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深层学习。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资本主义思想和制度萌芽开始,将新航路发展、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历史事件进行整合,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分析不同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大事,讲述相关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产阶级取得了西方国家的统治权。这样用思维导图揭示历史事件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三)开展学习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思维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在过去的高中历史学习中,许多学生习惯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缺乏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还可以应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个性,促使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宏观意识,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知识,并将思维导图与科学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均面临着改革的重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将思维导图巧妙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以优化中学历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绍立.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7(26):63-64.
[2]罗燕.浅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10):105.
[3]沈建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J].浙江教育科学,2009(0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