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民生经济、百姓经济。一些地区就业矛盾大,其根源在于创业不足,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能够创造就业途径,很好地缓解这方面的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民营经济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一是时代变了:由过去的短缺经济时代变成现在过剩经济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30万亿美元。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今天我国很多产业和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库存过大,和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从过去短缺经济年代走到了过剩经济年代。
二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变了: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改变,从生产、经营、销售到盈利模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由过去共同需求的消费观念变成现在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消费观念。消费者对质量高、有信誉保障的消费品需求大,国内供给无法满足,导致境外购物热度不减、“需求外溢”。
三是企业发展途径变了:发展企业由靠勤奋、吃苦和魄力变成靠知识和资本。发展企业要靠智慧和资本,否则拼得越猛就会带来越多的产能过剩。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过去是“一招鲜吃遍天”,现在是“一招鲜吃三天”。今天发展企业虽然仍需要勤奋、吃苦和魄力,但更要靠高科技、靠资本,才能做大做强。
四是法治环境变了:由过去的“胆子经济”变为现在的信用经济。过去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在法治不健全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家胆大、敢拼、不怕风险,敢钻法律的空子、踩政策的红线、打制度的擦边球,干过偷工减料、缺斤少两、偷税漏税的事。还有人信奉“大胆就能赚钱、关系就是资源”,通过拉关系、找门路发展企业,不惜用重金贿赂权力来获得非法利益。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加快技术、产品、管理、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培育创新驱动,由靠关系转为靠实力发展,摆脱对不正当政商关系的依赖,积极构建健康新型的政商关系,才能更好地發展企业。
五是市场空间变了:由单一的国内市场变为开放的全球市场。很多民营企业从小商小贩做起,在家门口摆地摊,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经过原始积累逐步做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商品、技术、资本、管理、服务、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广泛流动,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我国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民众创业热情不高。应该说,与浙江人特别是温州人相比,东北人在走天下、闯市场、创大业等方面仍然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重官轻商、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意识还比较浓,不敢闯市场、不想做老板、不愿创大业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缺乏温州人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是资金瓶颈制约。由于民营经济创业起点低、信用低,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有效的抵押证据,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目前开展的“小额扶持贷款”项目需要符合限定条件,而且额度少,民营经济创业者倍感资金压力。
三是用地难。目前,民营企业一些项目只能在集体用地和村民宅基地来进行建设,企业得不到有效的土地使用证明,地上投资部分资产不能抵押和转让,影响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四是激励不到位。对于好的民营经济创业典型,还没有形成一系列完善的激励机制,影响了民营经济者的创业热情和全社会创业氛围的形成。要使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突破其发展中的困难和瓶颈制约,为其提供有利的创业条件和创业氛围。
一是进一步提高全民创业意识,强化创业氛围。新时代对民营企业立法保护,统一思想,弘扬勇于创业的精神,利用各种有效媒体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先进事例,用典型的事迹感召人,用典型的经验启迪人,用典型的精神激励人,支持更多民众迈过创业的第一道门槛。营造“企业家有功,创业者光荣”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要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成为活跃的经济细胞,让每一分民间资本都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真正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人人有事干、家家上项目、户户忙致富的全民创业热潮。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帮扶作用,激发创业热情。各级党员、干部信息渠道宽、社会关系广、管理能力强,创业有着更大的成功率和把握性,因此各级党员干部不仅要成为民营经济工作的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帮扶人。广大干部群众可以根据本地的产业特色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在模仿性创业中完成原始积累,在群体性竞争中推动产业集聚,在滚动式发展中做足经济特色。要鼓励更多的人围绕农业产业化及“互联网+”,从事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种养、储运和营销,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引导各类民营企业和其它民营企业为其配套服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群。
三是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的风险抵押贷款机制,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要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继续加大财政对信用担保体系的投入力度,增加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民营经济。建立民营经济发展风险抵押贷款评审机构,对各地推荐的民营经济项目进行资产评估,由担保公司对评审认定的民营经济进行贷款,缩短时限,放大额度,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四是研究出台民营经济创业扶持政策。结合国家、省关于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政策,力争在法律和政策扶持方面有新突破,在很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是建立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机构。民营经济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土地、税务、市场监管、环保、卫生、安监等部门,办事程序多,有时还存在阻力,在这方面要将民营经济建设同各级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视同仁,成立投资服务机构,一条龙跟踪服务。确定专门机构人员协调各部门减少办理手续的时间,缩短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为民营经济培育工程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载体。要为创业者提供可靠的保障。由国家建厂房,通过厂房出租、出售、以租代购、以税代购等形式,企业先期入驻,只交租金,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创业资金不足、创业实力薄弱等问题,从硬件上降低民营企业入驻创业基地的门槛,当企业发展壮大后,过渡期租金将逐步退还,从而降低创业者的初期投资成本。
七是加强软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中小企业人才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法律咨询、项目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多项信息服务。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为民营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律、信息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培育工程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民营经济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一是时代变了:由过去的短缺经济时代变成现在过剩经济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30万亿美元。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今天我国很多产业和领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库存过大,和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从过去短缺经济年代走到了过剩经济年代。
二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变了: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改变,从生产、经营、销售到盈利模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由过去共同需求的消费观念变成现在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消费观念。消费者对质量高、有信誉保障的消费品需求大,国内供给无法满足,导致境外购物热度不减、“需求外溢”。
三是企业发展途径变了:发展企业由靠勤奋、吃苦和魄力变成靠知识和资本。发展企业要靠智慧和资本,否则拼得越猛就会带来越多的产能过剩。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过去是“一招鲜吃遍天”,现在是“一招鲜吃三天”。今天发展企业虽然仍需要勤奋、吃苦和魄力,但更要靠高科技、靠资本,才能做大做强。
四是法治环境变了:由过去的“胆子经济”变为现在的信用经济。过去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在法治不健全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家胆大、敢拼、不怕风险,敢钻法律的空子、踩政策的红线、打制度的擦边球,干过偷工减料、缺斤少两、偷税漏税的事。还有人信奉“大胆就能赚钱、关系就是资源”,通过拉关系、找门路发展企业,不惜用重金贿赂权力来获得非法利益。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加快技术、产品、管理、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培育创新驱动,由靠关系转为靠实力发展,摆脱对不正当政商关系的依赖,积极构建健康新型的政商关系,才能更好地發展企业。
五是市场空间变了:由单一的国内市场变为开放的全球市场。很多民营企业从小商小贩做起,在家门口摆地摊,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经过原始积累逐步做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商品、技术、资本、管理、服务、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广泛流动,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我国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发展民营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是民众创业热情不高。应该说,与浙江人特别是温州人相比,东北人在走天下、闯市场、创大业等方面仍然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重官轻商、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意识还比较浓,不敢闯市场、不想做老板、不愿创大业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缺乏温州人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是资金瓶颈制约。由于民营经济创业起点低、信用低,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有效的抵押证据,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目前开展的“小额扶持贷款”项目需要符合限定条件,而且额度少,民营经济创业者倍感资金压力。
三是用地难。目前,民营企业一些项目只能在集体用地和村民宅基地来进行建设,企业得不到有效的土地使用证明,地上投资部分资产不能抵押和转让,影响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四是激励不到位。对于好的民营经济创业典型,还没有形成一系列完善的激励机制,影响了民营经济者的创业热情和全社会创业氛围的形成。要使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突破其发展中的困难和瓶颈制约,为其提供有利的创业条件和创业氛围。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全民创业意识,强化创业氛围。新时代对民营企业立法保护,统一思想,弘扬勇于创业的精神,利用各种有效媒体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先进事例,用典型的事迹感召人,用典型的经验启迪人,用典型的精神激励人,支持更多民众迈过创业的第一道门槛。营造“企业家有功,创业者光荣”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要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成为活跃的经济细胞,让每一分民间资本都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真正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人人有事干、家家上项目、户户忙致富的全民创业热潮。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帮扶作用,激发创业热情。各级党员、干部信息渠道宽、社会关系广、管理能力强,创业有着更大的成功率和把握性,因此各级党员干部不仅要成为民营经济工作的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帮扶人。广大干部群众可以根据本地的产业特色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在模仿性创业中完成原始积累,在群体性竞争中推动产业集聚,在滚动式发展中做足经济特色。要鼓励更多的人围绕农业产业化及“互联网+”,从事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种养、储运和营销,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引导各类民营企业和其它民营企业为其配套服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群。
三是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的风险抵押贷款机制,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要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继续加大财政对信用担保体系的投入力度,增加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民营经济。建立民营经济发展风险抵押贷款评审机构,对各地推荐的民营经济项目进行资产评估,由担保公司对评审认定的民营经济进行贷款,缩短时限,放大额度,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四是研究出台民营经济创业扶持政策。结合国家、省关于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政策,力争在法律和政策扶持方面有新突破,在很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是建立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机构。民营经济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土地、税务、市场监管、环保、卫生、安监等部门,办事程序多,有时还存在阻力,在这方面要将民营经济建设同各级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视同仁,成立投资服务机构,一条龙跟踪服务。确定专门机构人员协调各部门减少办理手续的时间,缩短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为民营经济培育工程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载体。要为创业者提供可靠的保障。由国家建厂房,通过厂房出租、出售、以租代购、以税代购等形式,企业先期入驻,只交租金,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创业资金不足、创业实力薄弱等问题,从硬件上降低民营企业入驻创业基地的门槛,当企业发展壮大后,过渡期租金将逐步退还,从而降低创业者的初期投资成本。
七是加强软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中小企业人才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法律咨询、项目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多项信息服务。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为民营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律、信息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培育工程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