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师来说,孩子刚进学校开始用汉语授课,都会有很大的困难,大多数孩子上学才接触到汉语,而少数学生是通过电视媒体接触到汉语,学生汉语水平高低不齐,连基本的对话都困难,更别谈上课,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孩子们的汉语交流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 汉语文 教学策略
对于民语言的孩子来说,从小就在维语的环境中长大,在上学之前都是维语陪伴他们成长,好多孩子连接触汉语的机会都没有,孩子上学后,一部分孩子因为父母有较强的汉语基础,所以对汉语掌握得比较好,而另一部分由于爷爷奶奶陪读,则孩子汉语基础很薄弱。这样的现状下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汉语基础、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责任感,努力营造汉语教学氛围
对于维语环境的孩子来说,汉语文无疑是一门能令他们感到新奇的课程,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不照搬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模式和课堂特色。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学习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曲折的,因此老师应当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并且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那么教学行为就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有耐心、有爱心,不能对学生的问题有厌烦情绪,对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影响。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和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的文化。
二、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值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可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却硬生生地抹杀了孩子的爱好,而是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进入一个好的初中。孩子的学习目的根本不明确。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明确了真正的学习目标才能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老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须的,课堂气氛活跃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由于民语言学生的汉语水平平均来讲比较薄弱,所以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打击,这就需要老师特别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在班级内可以适当组织辩论赛或是竞赛,也可以进行课堂表演或是课堂演讲,多样的教学内容令学生耳目一新。这样老师也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合作意识,让他们了解到学习的美妙不止于课堂,信心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慢慢树立起来。如,我带一年级汉语文时,安排大量的时间去训练口语对话,从孩子说通顺一句汉语开始都给予孩子一次鼓励,努力提高孩子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有一次我发现孩子们用汉语交流困难,但是让他们去唱汉语歌曲,不但发音清楚,而且唱得有板有眼,以后我在口语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使孩子们汉语交流水平有较快的提高,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形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多媒体点亮课堂已经成为我们新的目标,平时学生在家里能了解到的知识毕竟很有限,而且每日从课堂的文字中获得信息难免比较抽象,例如"泰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如果仅凭文字了解一定不够全面深入。多媒体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老师设计精美的课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他们对课本中的很多物象有了细致的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得到了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但由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迷惘的感觉。这时我就播放了介绍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岛不同景象的录像,学生很快地进入教材之中,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学生读着、议着、圈圈点点着,进入了"乐知"的境界。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沙群岛是一个富饶的地方。
四、注重对学生个人的培养
老师的引导在学习中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可忽视,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不能让学习的主观人变成老师,更不能变成"填鸭式"的教育。懂得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十分有必要的,老师只是整节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工具书的运用了,一本工具书运用得好坏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大,例如汉语字典、词典,是汉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也是学生不会说话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对字典、词典的使用,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的能力,使高年级的学生借助于工具书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民族聚居区的老师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满腔的热情挥洒在课堂,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积极地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才是教育也才是学习。
【关键词】民族地区 汉语文 教学策略
对于民语言的孩子来说,从小就在维语的环境中长大,在上学之前都是维语陪伴他们成长,好多孩子连接触汉语的机会都没有,孩子上学后,一部分孩子因为父母有较强的汉语基础,所以对汉语掌握得比较好,而另一部分由于爷爷奶奶陪读,则孩子汉语基础很薄弱。这样的现状下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汉语基础、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责任感,努力营造汉语教学氛围
对于维语环境的孩子来说,汉语文无疑是一门能令他们感到新奇的课程,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不照搬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模式和课堂特色。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学习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曲折的,因此老师应当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并且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那么教学行为就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有耐心、有爱心,不能对学生的问题有厌烦情绪,对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影响。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鼓励和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的文化。
二、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值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可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却硬生生地抹杀了孩子的爱好,而是告诉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进入一个好的初中。孩子的学习目的根本不明确。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明确了真正的学习目标才能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老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须的,课堂气氛活跃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由于民语言学生的汉语水平平均来讲比较薄弱,所以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打击,这就需要老师特别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在班级内可以适当组织辩论赛或是竞赛,也可以进行课堂表演或是课堂演讲,多样的教学内容令学生耳目一新。这样老师也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合作意识,让他们了解到学习的美妙不止于课堂,信心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慢慢树立起来。如,我带一年级汉语文时,安排大量的时间去训练口语对话,从孩子说通顺一句汉语开始都给予孩子一次鼓励,努力提高孩子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有一次我发现孩子们用汉语交流困难,但是让他们去唱汉语歌曲,不但发音清楚,而且唱得有板有眼,以后我在口语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使孩子们汉语交流水平有较快的提高,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形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多媒体点亮课堂已经成为我们新的目标,平时学生在家里能了解到的知识毕竟很有限,而且每日从课堂的文字中获得信息难免比较抽象,例如"泰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如果仅凭文字了解一定不够全面深入。多媒体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老师设计精美的课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他们对课本中的很多物象有了细致的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得到了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但由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迷惘的感觉。这时我就播放了介绍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岛不同景象的录像,学生很快地进入教材之中,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学生读着、议着、圈圈点点着,进入了"乐知"的境界。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沙群岛是一个富饶的地方。
四、注重对学生个人的培养
老师的引导在学习中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可忽视,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不能让学习的主观人变成老师,更不能变成"填鸭式"的教育。懂得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十分有必要的,老师只是整节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工具书的运用了,一本工具书运用得好坏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大,例如汉语字典、词典,是汉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也是学生不会说话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对字典、词典的使用,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的能力,使高年级的学生借助于工具书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民族聚居区的老师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满腔的热情挥洒在课堂,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积极地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才是教育也才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