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领导总是说,教师应该锤炼基本功,课堂40分钟要质量。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成为老师们热烈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仁者见仁,义者见义。对于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仅当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实效性 教学策略
“实效性”一词,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吴正宪老师在《数学课堂实效研究(精简)》中指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包括:教学内容和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具体说来,就是我们老师应该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授课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使每个上课的学生能在上课的四十分钟内最大限度的理解知识,并在情感和方法上有所收获,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1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一堂好课的开始
有“备”而来,是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必要条件。在以前的教学中,强调“备学生、备内容、备教法”的课前准备,放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兵法中强调“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我们首先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验以及个性特点等等,甚至包括兴趣爱好。我们对学生了解的越多,越能帮助我们设计好一个能被学生所接受甚至产生共鸣的课前预案。
另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呈现出新的特点,内容的编排也有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拿涅好教学难度。以数据的统计来说吧,旧教材是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统一编排,集中学习。而新教材则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不同年段里学习。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先接触一下,体验一下统计的思想,然后再逐步深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对新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吃不完”的学生,又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孩子。学生不同,教学内容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就应该合理选择。几千年前,孔夫子就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只有针对不同学习的内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 运用好传统的实物教具。实物教具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形象等特点,课堂教学中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善于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3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想学好数学得掌握方法:在学习新知识前,先预习,把不懂的找出来,做到老师讲课时能有的放矢;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老师讲了一遍后,觉得自己还没听懂,下了课主动去问老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不能随便应付;晚上睡觉前,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把今天学的再想一下,并问自己: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而且,学习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才不会过久了就忘了。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甚至异想天开。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要苛求过于严谨全面,让他们发现什么说什么,想到多少说多少,说出表象的理解或猜想也可以,不一定要说个所以然。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一组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数,如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盾,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参考文献
1 张书侠.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才智,2011.20
2 陆峰峰.也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小学版),2008.2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实效性 教学策略
“实效性”一词,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吴正宪老师在《数学课堂实效研究(精简)》中指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要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包括:教学内容和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是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通过有效地评价与调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具体说来,就是我们老师应该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授课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使每个上课的学生能在上课的四十分钟内最大限度的理解知识,并在情感和方法上有所收获,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1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一堂好课的开始
有“备”而来,是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必要条件。在以前的教学中,强调“备学生、备内容、备教法”的课前准备,放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兵法中强调“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我们首先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包括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验以及个性特点等等,甚至包括兴趣爱好。我们对学生了解的越多,越能帮助我们设计好一个能被学生所接受甚至产生共鸣的课前预案。
另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呈现出新的特点,内容的编排也有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拿涅好教学难度。以数据的统计来说吧,旧教材是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统一编排,集中学习。而新教材则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不同年段里学习。在低年级段就让学生先接触一下,体验一下统计的思想,然后再逐步深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对新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吃不完”的学生,又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孩子。学生不同,教学内容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就应该合理选择。几千年前,孔夫子就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只有针对不同学习的内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结合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 运用好传统的实物教具。实物教具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形象等特点,课堂教学中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善于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3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想学好数学得掌握方法:在学习新知识前,先预习,把不懂的找出来,做到老师讲课时能有的放矢;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老师讲了一遍后,觉得自己还没听懂,下了课主动去问老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不能随便应付;晚上睡觉前,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把今天学的再想一下,并问自己: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而且,学习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才不会过久了就忘了。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甚至异想天开。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要苛求过于严谨全面,让他们发现什么说什么,想到多少说多少,说出表象的理解或猜想也可以,不一定要说个所以然。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一组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数,如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盾,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参考文献
1 张书侠.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才智,2011.20
2 陆峰峰.也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小学版),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