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都谷地 重访秘境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fox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震惊全球的大地震, 把喜马拉雅南麗的尼泊尔推到世人面前。一年后,我坐在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尼亚塔波拉神庙的台阶上,轻轻拭去浮尘,仿佛触摸它的灵魂。身着纱丽的女人从我面前轻轻走过,空气中弥漫着静穆与祥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尼泊尔两千年的岁月中往复穿梭……
  
  谷地传说
  为观看延绵起伏的雪山,我特意购买白天抵达加德满都的航班。当珠穆朗玛峰近在眼前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好似上演着壮志凌云的雪色狂欢。在登山发烧友心中神一般存在的珠峰, 在我国藏语里称为“大地之母”,而在尼泊尔取自梵文“萨加玛塔”,意为“宇宙之巅”。飞机有节奏地缓缓下降,机舱外受河川切割侵蚀而成的加德满都谷地,传说中远古时代是水波荡漾的湖泊。某天,原始七佛中的毗波尸佛在湖中播下一粒莲子。6 个月后莲子绽放出了一朵奇葩,光芒万丈。文殊师利菩萨从中国的五台山来到这里参拜梵天, 并挥剑劈山,山间的湖水奔泻而出。后来,人们来到这里生儿育女,耕耘劳作, 修房建庙,就形成了加德满都。
航拍喜马拉雅

  为深度游览,我提前做了功课,为何谷地分别有3 座“杜巴广场”?原来,当尼泊尔的历史车轮驶入马拉王朝的全盛时期(15 世纪),也许是应了盛极必衰之理,国王的3 个儿子分据加德满都、帕坦与巴德岗三地,各自为王。三子同室操戈兵戎相见,是为争夺从加德满都谷地去往中国西藏的贸易之路,好似一部马拉王朝的《三国演义》。但这大竞争却促进了谷地商业外贸与手工业的空前繁荣,文化艺术特别是建筑艺术登峰造极。尤其是三兄弟为攀比而斥资建造的3 座王宫广场(“杜巴”即“王宫”之意),毫无悬念地成为尼泊尔建筑艺术之集大成者。
俯瞰加德满都谷地

  瞻仰活女神
  午后,我们来到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不似网上以讹传讹墙倒屋塌的惊悚面画,大部分精美绝伦的建筑依然健在, 只是建筑外立面多以木棍支撑。多重式屋顶覆盖着质朴的红砖墙面,深粟色的精美木雕与广场内密集分布的砖石佛塔,在夕阳下泛着柔光。商贩与乞讨艺人游走其间。置身于这个既新且旧的世界,充满时空交错的穿越感。
台基两旁竖立的石雕,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站在“尼泊尔最美丽的中庭”库玛丽神庙庭院里,造型繁复的诸神像与孔雀翩翩起舞的透雕花窗中,童女神终于露面。女神看上去六七岁的样子,衣着华丽,头戴精美饰品。我特别注意到她涂成一片红色的前额的正中,描有一只慧眼,并从眼角至耳朵两翼各画有一道浓黑的眼线。童女神以冷酷到底的表情注视众人约一分钟,便转身一溜烟跑开了。坊间传言童女神双脚不能着地,生活起居皆由专人背着抬着,也许是传乎其神吧。女神消失了,我等也重归现实,作鸟兽散。据说见到活女神, 心中所求便会灵验,那么我们此行果真是幸运的。
置身于杜巴广场既新且旧的世界,充满时空空错的穿越感

  听刘导游说,作为尼泊尔人崇拜的童贞女神,库玛丽的海选方式极其苛刻。首先从信奉佛教的释家族的3 ~ 6 岁女童中,选出合乎32 项体征的女孩: 五官端正、肌肤雪白、头发乌黑浓密、四肢修长匀称,且全身无任何瑕疵疤痕。最重要的是在秉性温和的同时具备超乎常童的胆量。初选入围的小女孩会被单独关进一个黑暗血腥、阴森恐怖的房间内,接受各种惊吓骇人的测试,如108 个鬼怪似的水牛头张牙舞爪,人戴面具模仿妖魔鬼怪鬼哭狼嚎……泰然处之的小女孩最终入选。每位库玛丽任期,从入住神庙直到小女孩月经初潮或意外受伤流血为止。据说童女神退位后会得到政府津贴和一份价值不菲的嫁妆。
象征童女神的玩偶

  “都市丛林”泰米尔
  巷弄交错,人多路狭,店铺如繁星, 这就是加德满都的海淘胜地——“泰米尔”商业街。羊毛披肩在微风中摇曳, 廓尔喀刀在夕阳下闪光,顶着爆炸头的“杀马特”与摇着转经筒的信徒擦肩而过,空气中混合着祭祀的烟香与饭馆中飘出的辣椒味道……一个小商贩锲而不舍地尾随我们好久,只为推销他手中的一个小玩意儿,我们一再婉言谢绝, 但他却丝毫没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挫败感。混搭与包容,“都市丛林” 泰米尔犹如小小的商业联合国。
泰米尔街出售的手工艺品,以尼泊尔人喜爱的大象为图案
  如果你喜欢在摩肩接踵的人潮中穿梭游走,在良莠不齐的商品堆里东挑西拣,与小商贩鸡同鸭讲地讨价还价, “泰米尔”一定让你大呼过瘾。但说实话这里不是我的菜。不过我们在这里确实找到了菜,一家四川饭馆烹制的相当地道的川菜,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胃口。在国外旅行,貌似我的肠胃比心更恋家。
斯瓦扬布纳特佛塔

  “泰米尔街原先以出售传统手工艺品为主。为与时俱进,一些传统商店转型为登山用品店、旅行社、以及网络咖啡馆。”顺着刘导游手指的方向, 我赫然发现头顶阳台上撑起几把遮阳伞,曾经破败的民居已摇身变为新颖洋派的咖啡餐厅。存在即是合理,在老百姓工资为1 万~ 2 万尼泊尔卢比(相当于人民币600~1200元)的加德满都, 哪个老房东会拒绝淘金?
轻轻拨动转经筒,期待好运常伴

  刘导游曾在我国西藏学习3 年中文,不但熟练掌握听说,还会用全拼输入法在手机上敲出汉字,实属难得。近几年中国游客大规模入境尼泊尔,令他的导游生意渐入佳境,但“4.25 大地震”又使行情急转直下,更糟心的是女友与他的分手。“震后几个月真难熬,好在入秋后游客数量有所回升。” 情场失意的他如今拼命接团,“赚钱才是王道。No Money,No Honey(没钱, 就没爱)。”他摊开手无奈地说。
巴德岗杜巴广场一隅

  慧眼与神猴
  第二天,我们前往加德满都西部地区。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迎面看到一座造型奇特的覆钵式大佛塔:巨大的半球式纯白色塔基上,金黄的塔身与高耸的宝顶,伴着迎风飞扬的五色经幡,在喜马拉雅山区特有的强烈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交相生辉。佛塔四周佛烟缭绕, 竟有些仙山琼阁的气象万千。这便是尼泊尔藏传佛教的经典建筑——斯瓦扬布纳特佛塔。
  令我定睛仰望的,是金黄色塔身四壁上描摹的巨大慧眼。这慧眼并非低垂假寐,而是明眸圆睁,似在警示世人: 佛的目光永远在你左右,望多做善事, 戒除恶心。慧眼下有一只问号形的鼻子,意为只有止恶行善,方能离苦得乐。
石砌的杜迦女神庙仅剩基座上的神兽,与一旁摆放的地震前的比对照片,令人不免唏嘘

  佛塔下,善男信女们手捧鲜花、大米、圣水与红粉,对神像合十躬身, 虔诚祷告,把红粉抹在神像身上,虔诚专注。一位红衣僧侣正在用相机拍摄石头雕刻的神像,经转筒在一只只手臂的推动下,旋转中象征着宇宙与生命的轮回。在尼泊尔旅行,我深切地感受到宗教渗透到尼泊尔人的生活乃至生命中。在这个宗教氛围极度浓郁的国家,人们虽物质匮乏,但信仰饱满。
  在加德满都市内的“猴庙”,数以千计的猴子仿佛是这里真正的主人。这些猴子或嬉戏玩耍,或大嚼美食,有的欢蹦乱跳,有的晒太阳发呆。目光流转间灵性闪现,以一种貌似看破万丈红尘的豪迈洒脱,带着股与生俱来的傲骄范儿。据传两千年前,加德满都谷地山林密布,猴子成群。后因田野被开垦, 猴子被隔绝在斯瓦扬布纳特山上,从此在这里定居繁衍。这些有佛缘的猴子, 在佛祖的恩泽庇护下,修身养性,参透佛法,并受到当地人的尊崇。
皇宫金门

  巴德岗,期待重生
  “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英国著名旅行家鲍威尔对巴德岗的评价恰如其分。同行中有位朋友曾幸运地在地震前几天来此旅行, 而今故地重游,不免慨叹唏嘘:“我目测地震造成了30% 的破坏,真希望有一天尼泊尔能重塑辉煌。”作为拥有众多历史古迹的巴德岗杜巴广场,游客与地震前相比减少,这倒让我以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专注观赏,不必在人潮中心烦意乱地匆匆浏览。
  建于1702 年的尼泊尔最高寺庙—— 尼亚塔波拉神庙(Nyatapola Temple),不仅躲过了1934 年的尼泊尔大地震,经历“4.25 大地震”后依然完好如初,莫非真有神助?五层塔建造在5 层砖砌台基之上,高耸入云, 需仰视才见。台基正中阶梯两旁,竖有大力士、大象、狮子、狮鹫、女神石雕, 个个栩栩如生。支撑塔庙的106 根画柱雕梁上,印度神祇雕像活灵活现,即便有些雕刻赤祼裸地呈现男女交欢的场面,但却与色情无关。
  王宫的金门,半圆形的门楣中央是四头十臂的马拉王室女神塔莱珠·巴瓦妮,上方是金翅鸟迦楼罗和它的死敌蛇群。屋脊上左右对称排列着狮、象、飞鸟铜雕各一对。造型生动,神韵感人。金门全部为镏金铜铸,在橘红色墙面的衬托下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在我的邀请下,两名站岗的卫兵欣然同意与我合影。尼泊尔人温和友善,面对游客的镜头,大多很配合。
当地人制作的土陶罐子,中午时分在太阳底下晾晒

  金门左侧的国家画廊是尼泊尔唯一的美术博物馆,门口的乌格拉昌迪女神石像是难近母的化身,18 只高举的手中拿着各项法器展现她的多面性,其中一只手臂手持三叉戟刺向一个恶魔, 代表智慧战胜无知。
  在素有“露天博物馆”之称的巴德岗杜巴广场,在这个没有围墙的艺术世界,我们漫步于金碧辉煌的王宫庙宇, 亦混迹于市井间。走进一条红砖铺就的狭窄巷子,店家悬挂的“我爱尼泊尔” 中文大字招牌赫然入目;几位尼泊尔老人坐在墙根玩着棋类游戏,让我想起北京老人在胡同里“马走日象走田” 的那份怡然自得;一些年轻妇女边卖菜边哺育小孩,一些妇女头上顶着篮子, 以山区特产换取食物或生活用品,而尼泊尔的男人们却坐在一旁悠闲地抽烟聊天。
  特色制陶亦是巴德岗的看点。在陶工广场,当地人在屋廊下加工制作土陶罐子、灯具、香炉,中午时分拿到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再送进柴草灰中烧制。匠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出很多有意思的作品。
  在普迦里僧屋外破旧的山墙前,我终于看到了孔雀窗。历经两次地震重创的孔雀窗毫发无损,那极其坚硬的木质在500 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欣赏到了根根分明的孔雀翎毛以及繁复精美的装饰雕花。有趣的是紧邻的窗口中, 一只大公鸡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这应景之作不知是谁的主意。我猜想每当黎明时分金鸡啼晓,是否预示着尼泊尔重生的希望?
  品尝尼餐
  来尼泊尔前,我一直对巴德岗的“酸奶之王”(Juju Dhau)颇为好奇,心想一碗酸奶何德何能被尊称为王?我们在帕斯帕提那神庙南侧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里落座,立刻以5 元人民币(店家接受人民币付款)享用传说中的酸奶。果真名不虚传!醇香之味厚重鲜美,直抵灵魂深处;甜酸之味恰到好处, 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寡。直叫人唇齿留香,没齿难忘。这一碗酸奶怕是要改变我的三观了,让我以一种更为轻松愉悦的心情重新审视眼前的氤氲世界。
  正餐上桌,每人一个大托盘,再以各式小盘分装米饭、鸡肉、蔬菜、土豆与豆汤,食物中配以咖喱、辣椒、胡椒、茴香,香菜与香辛料,这是尼泊尔的传统菜肴,俗称“豆子饭”。同行的朋友对店家泡制的辣椒赞不绝口,他说这种循序渐进式的辣感,辣得温柔缠绵, 意犹未尽,怎一个“爽”字了得。
  导游说,普通尼泊尔人一日两餐, 早上只喝一杯红茶,中餐与晚餐食“豆子饭”,素食少肉;有钱人早餐享用姜辣奶茶与面包,中晚餐食用咖喱肉类。我心想我们在尼泊尔早餐享用红茶加奶、面包加煎鸡蛋,正餐均有咖喱肉, 看来尼泊尔店家对外国游客的食肉性很了解。“我们深知食物来之不易,用餐是神圣的事。”导游言毕,用右手把米饭与菜混合,抓取送入口中。不用餐具而以右手代劳,是尼泊尔的传统。
500年来历经两次地震重创依然毫发无损的孔雀窗

  我发现很难给尼泊尔餐饮下个定义,因为中餐与西餐特色兼具。也许正是这种中西合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趋之若鹜。民以食为天,在这里你总能找到几款心宜的菜品。特别是因与我国西藏接壤,旅游地区多有川菜馆, 并非“桔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正宗的川菜让国人思乡的肠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以至于回国后,每当我想起喜马拉雅山下这个温暖国度的舌尖之味, 竟有些难以割舍的眷恋。
其他文献
1923年8月27日,“太洋丸”号轮船从夏威夷的檀香山起航,开往日本横滨,搭载了886名乘客,其中有多位名流显贵,包括日本天皇的亲戚松平子爵、日本驻新奥尔良总领事夫人,以及美国富商威廉达纳雷诺兹(William Dana Reynolds),他的妻子维拉和5岁的女儿海伦。  四天后,1923年9月1日上午11点58分,日本发生里氏8.2级的关东大地震。当时“太洋丸”号正行驶到横滨以东300英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