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生产领域,热电偶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控制和温度读数中。热电偶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在热电偶检定中对其不确度的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351-19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23±5)℃,相对湿度:(45~75)%
1.3 测量标准
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6位半数表。
1.4 测量对象
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
1.5 测量方法
比较法
2.数学模型
式中 ------被测热电偶在需测量温度点t的热电动势
------被测热电偶在测量时(温度为t’)的热电动势
------标准热电偶在需测量温度点t的热电动势
------标准热电偶在测量时(温度为t’)的热电动势
、 -------标准、被检偶在需测量点温度t的微分热电动势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1 输入量e被(t’)的标准不确定度u(e被)的评定
输入量e被(t’)的标准不确定度u(e被)不确定度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数字表测量误差、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测量回路寄生电势以及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均。
3.1.1 标准不确定度u(e被1)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1)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以1000℃测量情况为例分析。
在1000℃点测量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10次,测得数据为41.320、41.320、41.321、41.322、41.322、41.322、41.323、41.324、41.325、41.324mV。则S1=0.0017mV
实际测量时,测量次数为4次,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该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e被)= =0.00085mV=0.85μV υ(e被)=9
3.1.2 标准不确定度u(e被2)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2)来源于数表测量误差,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当检测点为1000℃时,测量示值接近50mV,根据数表检定结果可知,最大示值误差为=±(37ppm*rdg+6ppm*200)=±0.00305mV。
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盖因子K= ,半宽为0.00152 mV
u(e被2)= =0.00088mV=0.88μV υ(e被2)=50
3.1.3 标准不确定度u(e被3)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3)来源于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由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引起的最大误差不超过20μV,覆盖因子k= ,半宽为10μV因此
u(e被3)= =0.00577mV=5.77μV υ(e被3)=12
3.1.4 标准不确定度u(e被4)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4)来源于测量回路寄生电势。由寄生电势测试结果可得,其寄生电势不超过±0.4μV。
u(e被4)= μV υ(e被4)=12
3.1.5 标准不确定度u(e被5)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5)来源于热电偶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引起,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按照经验和试验可得,由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带来的最大误差为±8μ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盖因子K= ,半宽a=8μV
u(e被5)= μV υ(e被5)=12
3.1.6标准不确定度u(e被)的合成
u(e被)= 7.5μV υ(e被)=70
3.2 输入量E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u (E标)的评定
u (E标)来源于二等标准热电偶分度值的不确定度和年稳定性,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3.2.1 标准不确定度u (E标1)的评定
u (E标)来源于二等标准热电偶分度值的不确定度。由不确定度分析报告可知,其不确定度为7.4μV。
所以u(E标1)=7.4μV υ(E标1)=50
3.2.2 标准不确定度u(E标2)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2 )主要来源于二等标准热电偶的年不稳定性,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合格期内的二等热电偶热电势的变化一般不超过±10μ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半宽a=10μV。
所以u(E标2)=10/3=3.3μV υ(E标2)=50
3.2.1标准不确定度u(E标)的合成
u(E标)= μV υ(E标)=100
3.3 输入量e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u(e标)的评定
输入量e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u(e标)主要来源于标准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数字表测量误差、测量回路寄生电势以及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均。
3.3.1 标准不确定度u(e标1)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1)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以1000℃测量情况为例分析。
在1000℃点测量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10次,测得标准热电偶电动势数据为9.582、9.582、9.582、9.582、9.582、9.583、9.583、9.583、9.583mV。则S1=0.75μV
实际测量时,测量次数为4次,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该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e被)= =0.38μV υ(e被)=9
3.3.2 标准不确定度u(e标2)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2)来源于数表测量误差,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当检测点为1000℃时,测量示值接近10mV,根据数表检定结果可知,最大示值误差为=±(37ppm*rdg+6ppm*200)=±1.57μV。
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盖因子K= ,半宽为0.78 μV
u(e标2)= =0.45μV υ(e被2)=50
3.3.3 标准不确定度u(e标3)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3)来源于测量回路寄生电势。由寄生电势测试结果可得,其寄生电势不超过±0.4μV。
u(e被4)= μV υ(e被4)=12
3.3.4 标准不确定度u(e标4)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4)来源于热电偶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引起,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按照经验和试验可得,由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4μ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盖因子k= ,半宽a=0.4μV
u(e标4)= μV υ(e标4)=50
3.3.6标准不确定度u(e标)的合成
u(e标)= 0.81μV υ(e标)=50
3.4 由于输入量S标(t),S被(t)是在ITS-90温标下用近似的方法得到的,其因有效位数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因微小可忽略。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确定
4.1 灵敏系数
C1=1,C2= S被(t)/ S标(t),C3=- S被(t)/ S标(t)
4.2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不确定度分量
u(xi)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 Ci |Ci|u(xi) 自由度
u(e被) 7.5 1 7.5 70
u(e被1) 被测不重复性 0.85
u(e被2) 数表测量误差 0.88
u(e被3) 检定炉温场不均 5.77
u(e被4) 测量回路寄生电势 0.23
u(e被4) 热偶自由端温度测量不准 4.62
u(E标) 8.1 S被(t)/ S标(t) 8.1 S被(t)/ S标(t) 100
u(E标1) 标准偶分度不确定度 7.4
u(E标2) 标准偶年不稳定度 3.3
u(e标) 0.81 -S被(t)/ S标(t) 0.81S被(t)/ S标(t) 50
u(e标1) 标准偶测量不重复性 0.38
u(e标2) 数表测量误差 0.45
u(e标3) 测量回路寄生电势 0.23
u(e标4) 热偶自由端温度测量不准 0.23
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确定
=24.1μV υ=156
4.4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υ近似为100。则U95=t95(50)×uC=48μV
4.5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查表得:其在1000℃时,微分热电势为38.98μV/℃.
所以: U95=48μV/(38.98μV/℃)≈1.2℃ k=2
5、结论
以实验验证,所建计量标准符合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U95=1.2℃ 包含因子K=2,符合JJG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和JJG351-19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的要求,满足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的检定条件。
1.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351-19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23±5)℃,相对湿度:(45~75)%
1.3 测量标准
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6位半数表。
1.4 测量对象
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
1.5 测量方法
比较法
2.数学模型
式中 ------被测热电偶在需测量温度点t的热电动势
------被测热电偶在测量时(温度为t’)的热电动势
------标准热电偶在需测量温度点t的热电动势
------标准热电偶在测量时(温度为t’)的热电动势
、 -------标准、被检偶在需测量点温度t的微分热电动势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1 输入量e被(t’)的标准不确定度u(e被)的评定
输入量e被(t’)的标准不确定度u(e被)不确定度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数字表测量误差、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测量回路寄生电势以及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均。
3.1.1 标准不确定度u(e被1)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1)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以1000℃测量情况为例分析。
在1000℃点测量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10次,测得数据为41.320、41.320、41.321、41.322、41.322、41.322、41.323、41.324、41.325、41.324mV。则S1=0.0017mV
实际测量时,测量次数为4次,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该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e被)= =0.00085mV=0.85μV υ(e被)=9
3.1.2 标准不确定度u(e被2)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2)来源于数表测量误差,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当检测点为1000℃时,测量示值接近50mV,根据数表检定结果可知,最大示值误差为=±(37ppm*rdg+6ppm*200)=±0.00305mV。
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盖因子K= ,半宽为0.00152 mV
u(e被2)= =0.00088mV=0.88μV υ(e被2)=50
3.1.3 标准不确定度u(e被3)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3)来源于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由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引起的最大误差不超过20μV,覆盖因子k= ,半宽为10μV因此
u(e被3)= =0.00577mV=5.77μV υ(e被3)=12
3.1.4 标准不确定度u(e被4)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4)来源于测量回路寄生电势。由寄生电势测试结果可得,其寄生电势不超过±0.4μV。
u(e被4)= μV υ(e被4)=12
3.1.5 标准不确定度u(e被5)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被5)来源于热电偶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引起,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按照经验和试验可得,由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带来的最大误差为±8μ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盖因子K= ,半宽a=8μV
u(e被5)= μV υ(e被5)=12
3.1.6标准不确定度u(e被)的合成
u(e被)= 7.5μV υ(e被)=70
3.2 输入量E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u (E标)的评定
u (E标)来源于二等标准热电偶分度值的不确定度和年稳定性,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3.2.1 标准不确定度u (E标1)的评定
u (E标)来源于二等标准热电偶分度值的不确定度。由不确定度分析报告可知,其不确定度为7.4μV。
所以u(E标1)=7.4μV υ(E标1)=50
3.2.2 标准不确定度u(E标2)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2 )主要来源于二等标准热电偶的年不稳定性,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合格期内的二等热电偶热电势的变化一般不超过±10μ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半宽a=10μV。
所以u(E标2)=10/3=3.3μV υ(E标2)=50
3.2.1标准不确定度u(E标)的合成
u(E标)= μV υ(E标)=100
3.3 输入量e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u(e标)的评定
输入量e标(t’)的标准不确定度u(e标)主要来源于标准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数字表测量误差、测量回路寄生电势以及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不均。
3.3.1 标准不确定度u(e标1)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1)来源于被测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以1000℃测量情况为例分析。
在1000℃点测量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10次,测得标准热电偶电动势数据为9.582、9.582、9.582、9.582、9.582、9.583、9.583、9.583、9.583mV。则S1=0.75μV
实际测量时,测量次数为4次,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该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e被)= =0.38μV υ(e被)=9
3.3.2 标准不确定度u(e标2)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2)来源于数表测量误差,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当检测点为1000℃时,测量示值接近10mV,根据数表检定结果可知,最大示值误差为=±(37ppm*rdg+6ppm*200)=±1.57μV。
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盖因子K= ,半宽为0.78 μV
u(e标2)= =0.45μV υ(e被2)=50
3.3.3 标准不确定度u(e标3)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3)来源于测量回路寄生电势。由寄生电势测试结果可得,其寄生电势不超过±0.4μV。
u(e被4)= μV υ(e被4)=12
3.3.4 标准不确定度u(e标4)的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u(e标4)来源于热电偶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引起,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
按照经验和试验可得,由参考端温度测量误差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4μ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覆盖因子k= ,半宽a=0.4μV
u(e标4)= μV υ(e标4)=50
3.3.6标准不确定度u(e标)的合成
u(e标)= 0.81μV υ(e标)=50
3.4 由于输入量S标(t),S被(t)是在ITS-90温标下用近似的方法得到的,其因有效位数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因微小可忽略。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确定
4.1 灵敏系数
C1=1,C2= S被(t)/ S标(t),C3=- S被(t)/ S标(t)
4.2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不确定度分量
u(xi)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 Ci |Ci|u(xi) 自由度
u(e被) 7.5 1 7.5 70
u(e被1) 被测不重复性 0.85
u(e被2) 数表测量误差 0.88
u(e被3) 检定炉温场不均 5.77
u(e被4) 测量回路寄生电势 0.23
u(e被4) 热偶自由端温度测量不准 4.62
u(E标) 8.1 S被(t)/ S标(t) 8.1 S被(t)/ S标(t) 100
u(E标1) 标准偶分度不确定度 7.4
u(E标2) 标准偶年不稳定度 3.3
u(e标) 0.81 -S被(t)/ S标(t) 0.81S被(t)/ S标(t) 50
u(e标1) 标准偶测量不重复性 0.38
u(e标2) 数表测量误差 0.45
u(e标3) 测量回路寄生电势 0.23
u(e标4) 热偶自由端温度测量不准 0.23
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确定
=24.1μV υ=156
4.4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υ近似为100。则U95=t95(50)×uC=48μV
4.5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Ⅱ级工作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查表得:其在1000℃时,微分热电势为38.98μV/℃.
所以: U95=48μV/(38.98μV/℃)≈1.2℃ k=2
5、结论
以实验验证,所建计量标准符合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U95=1.2℃ 包含因子K=2,符合JJG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和JJG351-19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的要求,满足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的检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