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思品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思品课教学的天地之宽,深感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从事思品课教学使教学活动有了丰富的源头活水,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一、使教学贴近生活、走向社会,增强了教育的可信度
“思想政治教师难当,思想品德课难教。”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可信度比较低。引入多媒体技术后,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大量活生生的事例引入课堂,将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品课内容有机结合。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使思品课贴近生活、走向社会,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用事实材料印证理论知识,教育的可信度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二、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兴趣,我们必须正视。思品课自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起来枯燥乏味,就更应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可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制作课件,将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兴趣。教学伊始,学生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为使其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投影、录像、画面,引起学生注意;随着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易受干扰,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结束前,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巩固、升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小栏目,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激活课堂,使思品课变得轻松、愉快,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能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关键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充分借助视听优势,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设置一些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等,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会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将生活变课堂,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新课程与新的教学手段给思品课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只要留心,多种媒体都能成为思品课教学的大课堂。看新闻联播,通过国家重要会议的召开,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国家领导人的互访,了解开放的中国、开放的成果;“三农问题”的报道,了解“三农”状况;义务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可使学生热心公益,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构建和谐社会……这些都是新课标所涉及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在生活中学思品,将生活变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可通过人机对话、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又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可谓“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五、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处理好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虽然丰富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教学中切不可将教材中已有的名言、漫画、图表、数值等全部制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不断地展示。这样会使信息量过大,占用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时间,结果手段改进了,课堂活跃了,学生分析、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教学目标得不到较好的实现,本末倒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必须做到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技术运用的关系
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案,收集、精选多媒体教学素材、内容。教师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放弃自身的作用,要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注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收集、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利用身边发生的、社会关注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的内容,发挥好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与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要防止使用多媒体手段过多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应体现出是教师为了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其兴趣,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学习活动的手段,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去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才能使思品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虎添翼,达到最佳效果。
一、使教学贴近生活、走向社会,增强了教育的可信度
“思想政治教师难当,思想品德课难教。”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言传口授,学生缺乏真实的感受,可信度比较低。引入多媒体技术后,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大量活生生的事例引入课堂,将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品课内容有机结合。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使思品课贴近生活、走向社会,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用事实材料印证理论知识,教育的可信度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二、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兴趣,我们必须正视。思品课自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起来枯燥乏味,就更应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可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制作课件,将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兴趣。教学伊始,学生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为使其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投影、录像、画面,引起学生注意;随着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易受干扰,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结束前,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巩固、升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小栏目,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激活课堂,使思品课变得轻松、愉快,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能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关键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充分借助视听优势,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设置一些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等,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会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将生活变课堂,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新课程与新的教学手段给思品课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只要留心,多种媒体都能成为思品课教学的大课堂。看新闻联播,通过国家重要会议的召开,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国家领导人的互访,了解开放的中国、开放的成果;“三农问题”的报道,了解“三农”状况;义务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可使学生热心公益,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构建和谐社会……这些都是新课标所涉及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体在生活中学思品,将生活变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可通过人机对话、师生互动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又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可谓“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五、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处理好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虽然丰富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教学中切不可将教材中已有的名言、漫画、图表、数值等全部制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不断地展示。这样会使信息量过大,占用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时间,结果手段改进了,课堂活跃了,学生分析、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教学目标得不到较好的实现,本末倒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必须做到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技术运用的关系
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案,收集、精选多媒体教学素材、内容。教师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放弃自身的作用,要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注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收集、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利用身边发生的、社会关注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的内容,发挥好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与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要防止使用多媒体手段过多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应体现出是教师为了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其兴趣,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学习活动的手段,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去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才能使思品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虎添翼,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