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一季度,受到国内外经济增长双双放缓的影响,全国钢材需求力度减弱,拖累国内生产增速回落。2008年是中国钢材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的一年。经济发展的内热外冷,使得消费力度有所减弱,但总体格局依然旺盛;产能过剩与供应不足同时并存,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在需求减弱与成本推动的博弈之下,市场价格呈现剧烈波动态势。
今年一季度,受到国内外经济增长双双放缓的影响,全国钢材需求力度减弱,拖累国内生产增速回落。但在生产成本提高的支撑下,以及乘机炒作的推波助澜,市场价格再次强劲上涨。预计年内钢材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但在需求减弱与成本推动的博弈之下,市场行情呈现剧烈波动态势。
一、钢材市场形势呈现三大特点
今年一季度全国钢材市场形势特点,主要显示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国内外经济双双减速,消费需求力度减弱
这种减弱首先表现为出口的大幅下降。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2月份累计, 全国钢材出口量为72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7.2%;钢坯出口量仅8万吨,下降92.6%,其中2月份钢坯出口量几乎为零,钢材出口下降29%。预计1季度钢材和钢坯出口总量降幅超过30%。
(二) 产能过剩与供应不足同时并存,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
市场运行环境的内热外冷,汇率变动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和加剧了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与另一些产品供给不足同时并存。比如钢铁冶炼加工、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能力过剩,而矿石、煤炭、成品油、电力等供应偏紧。尤其是出口环境紧缩以后,钢铁冶炼加工、机械、家电、汽车制造产能将面临市场容量不足的忧虑。
其实,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早已存在,只不过被强劲的出口增长暂时掩盖。比如,2007年全国钢材和钢坯的直接出口量就达6908万吨,折合粗钢接近8000万吨,完全消化了同期粗钢增加量还有富余。随着2008年中国钢铁产品直接出口量和间接出口量的大幅下降,如果缺乏新的替补因素,在国内新增产能继续提高的情况下,就会完全改变钢材市场供求形势,使得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浮出水面。
(三)市场价格高位运行,风险隐现
产能过剩下成本支撑性高位运行,是我们对2008年中国钢材价格形势的总体判断。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缘于两大因素的博弈。
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今后美元还将贬值下去,并且贬值速度会加快。美元继续大幅贬值的结果,势必推动能源、炉料、物流价格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的进一步提高,支撑市场行情的高位运行。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美国经济的不景气,消费开支萎缩,将导致商品需求的降温, 最终传导到中国的钢材生产,导致产能过剩的出现,进而对其大幅扬升的钢材价格形成重大压力。
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博弈中,如果美元贬值引发的成本提高超出了需求下降力度,中国钢材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如果国内外经济减缓,尤其是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所引发的需求下降,大大超过因美元贬值引发的成本提高,中国钢材的后市价格形势就会全面反转。
在这两种可能性中,后一种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当今国内外经济存有三大“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农矿产品价格泡沫。近期以来,前两个泡沫相继破灭或者正在破灭。这两个泡沫的破灭使得许多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大量减持美元和股票,远离房地产,将大量资金转向购买石油和其它矿产品期货,由此导致了旺盛的投机需求或避险需求,并成为此轮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观点认为,初级产品价格将是最后一个经济泡沫。石油、金属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有可能成为将美国经济推进衰退的致命一击。如果这个局面真出现,势必导致钢材产品最终需求的下降,迫使投机者资金和避险资金大量出逃。在这种情况下,急剧膨胀的初级产品产品价格泡沫也将迅速破灭,推动中国钢材价格上涨的成本因素也将大大减弱。
近一段时期以来,出于对美国经济不景气,进而影响需求的担忧,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3月17日国际油价创下了17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显而易见,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已经盖过了美元贬值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1998年美国经济衰退曾导致油价下跌了约50%。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产品价格也不可能安然无恙。
此外,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美元贬值的通胀效应,减弱铁矿石、废金属、煤炭等原材料进口价格的上涨幅度。
近期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有关数据显示,自2007年4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5%,按年计算达到15%。其中,今年1月份升值幅度在2%左右,按年计算超过20%。与此同时,人民币对欧元也升值了6%,扭转了前一段时期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局面。
三、具有风险意识,谨慎应对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减速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示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严重衰退,世界经济存在明显减速风险,以及钢材价格形势的全面性反转,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一定就会发生。如果世界各国齐心协力,措施得当,也有可能避免糟糕局面的出现。但是,中国的调控部门和工商企业,一定要重视风险的存在,更加注重扩大内部需求,未雨绸缪,及时防范。
1.谨慎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为了防范经济过热,避免全面性通货膨胀,有必要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要掌握节奏和力度。在次贷危机的损害尚未完全体现,世界经济局势明朗化之前,暂缓加息是必要的。抑制流动性过剩,应当更多地借助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调控政策区别对待。鉴于现阶段经济形势内热外冷、物价形势生降并存的結构性特点,宏观调控政策更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踩刹车与踏油门交替运用,尽可能地避免“一刀切”。比如在关税政策上,要在继续提高关税,抑制钢铁、焦炭等“两高一低”产品出口的同时,适度降低废金属、矿石、成品油、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关税。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在抑制钢铁、炼铝、水泥等过剩行业的同时,增加对煤炭、电力方面的投资,提高紧缺产品的供应力度。
3.进一步扩大内需。今年春节前南方发生的严重雪灾,给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也孕育了灾后重建的巨大投资需求。要大力开展灾后重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作用;从长期来看,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更大规模地开展廉租房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共用交通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此作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应对世界经济减速的一个重要方面。
今年一季度,受到国内外经济增长双双放缓的影响,全国钢材需求力度减弱,拖累国内生产增速回落。但在生产成本提高的支撑下,以及乘机炒作的推波助澜,市场价格再次强劲上涨。预计年内钢材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但在需求减弱与成本推动的博弈之下,市场行情呈现剧烈波动态势。
一、钢材市场形势呈现三大特点
今年一季度全国钢材市场形势特点,主要显示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国内外经济双双减速,消费需求力度减弱
这种减弱首先表现为出口的大幅下降。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2月份累计, 全国钢材出口量为725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7.2%;钢坯出口量仅8万吨,下降92.6%,其中2月份钢坯出口量几乎为零,钢材出口下降29%。预计1季度钢材和钢坯出口总量降幅超过30%。
(二) 产能过剩与供应不足同时并存,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
市场运行环境的内热外冷,汇率变动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和加剧了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与另一些产品供给不足同时并存。比如钢铁冶炼加工、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能力过剩,而矿石、煤炭、成品油、电力等供应偏紧。尤其是出口环境紧缩以后,钢铁冶炼加工、机械、家电、汽车制造产能将面临市场容量不足的忧虑。
其实,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早已存在,只不过被强劲的出口增长暂时掩盖。比如,2007年全国钢材和钢坯的直接出口量就达6908万吨,折合粗钢接近8000万吨,完全消化了同期粗钢增加量还有富余。随着2008年中国钢铁产品直接出口量和间接出口量的大幅下降,如果缺乏新的替补因素,在国内新增产能继续提高的情况下,就会完全改变钢材市场供求形势,使得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浮出水面。
(三)市场价格高位运行,风险隐现
产能过剩下成本支撑性高位运行,是我们对2008年中国钢材价格形势的总体判断。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缘于两大因素的博弈。
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今后美元还将贬值下去,并且贬值速度会加快。美元继续大幅贬值的结果,势必推动能源、炉料、物流价格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的进一步提高,支撑市场行情的高位运行。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美国经济的不景气,消费开支萎缩,将导致商品需求的降温, 最终传导到中国的钢材生产,导致产能过剩的出现,进而对其大幅扬升的钢材价格形成重大压力。
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博弈中,如果美元贬值引发的成本提高超出了需求下降力度,中国钢材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如果国内外经济减缓,尤其是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所引发的需求下降,大大超过因美元贬值引发的成本提高,中国钢材的后市价格形势就会全面反转。
在这两种可能性中,后一种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当今国内外经济存有三大“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农矿产品价格泡沫。近期以来,前两个泡沫相继破灭或者正在破灭。这两个泡沫的破灭使得许多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大量减持美元和股票,远离房地产,将大量资金转向购买石油和其它矿产品期货,由此导致了旺盛的投机需求或避险需求,并成为此轮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观点认为,初级产品价格将是最后一个经济泡沫。石油、金属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有可能成为将美国经济推进衰退的致命一击。如果这个局面真出现,势必导致钢材产品最终需求的下降,迫使投机者资金和避险资金大量出逃。在这种情况下,急剧膨胀的初级产品产品价格泡沫也将迅速破灭,推动中国钢材价格上涨的成本因素也将大大减弱。
近一段时期以来,出于对美国经济不景气,进而影响需求的担忧,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3月17日国际油价创下了17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显而易见,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已经盖过了美元贬值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1998年美国经济衰退曾导致油价下跌了约50%。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产品价格也不可能安然无恙。
此外,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美元贬值的通胀效应,减弱铁矿石、废金属、煤炭等原材料进口价格的上涨幅度。
近期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有关数据显示,自2007年4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到5%,按年计算达到15%。其中,今年1月份升值幅度在2%左右,按年计算超过20%。与此同时,人民币对欧元也升值了6%,扭转了前一段时期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局面。
三、具有风险意识,谨慎应对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减速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示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严重衰退,世界经济存在明显减速风险,以及钢材价格形势的全面性反转,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一定就会发生。如果世界各国齐心协力,措施得当,也有可能避免糟糕局面的出现。但是,中国的调控部门和工商企业,一定要重视风险的存在,更加注重扩大内部需求,未雨绸缪,及时防范。
1.谨慎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为了防范经济过热,避免全面性通货膨胀,有必要继续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要掌握节奏和力度。在次贷危机的损害尚未完全体现,世界经济局势明朗化之前,暂缓加息是必要的。抑制流动性过剩,应当更多地借助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调控政策区别对待。鉴于现阶段经济形势内热外冷、物价形势生降并存的結构性特点,宏观调控政策更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踩刹车与踏油门交替运用,尽可能地避免“一刀切”。比如在关税政策上,要在继续提高关税,抑制钢铁、焦炭等“两高一低”产品出口的同时,适度降低废金属、矿石、成品油、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关税。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在抑制钢铁、炼铝、水泥等过剩行业的同时,增加对煤炭、电力方面的投资,提高紧缺产品的供应力度。
3.进一步扩大内需。今年春节前南方发生的严重雪灾,给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也孕育了灾后重建的巨大投资需求。要大力开展灾后重建,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作用;从长期来看,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更大规模地开展廉租房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共用交通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此作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应对世界经济减速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