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涉及的空间范围大,时间界限长,参与研究和监测的人员众多,要得到准确一致可比的结果,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保证,否则不仅得不出正确的结果,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会产生错误的结论,给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失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对策与建议,对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对策;建议
  1 引言
  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又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而且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及工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化学农药等污染物通过污水灌溉、大气烟尘沉降、垃圾填埋处理等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土壤中的重金属因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不易移动,故会不断积累,造成严重污染;化学农药,特别是有机氯农药,虽然已经被禁止使用多年,但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高,化学性质稳定且难于降解,因而在土壤、水等农田环境中仍常被检出。
  我国正面临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有机农业的重要转变,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日益重要。这些基础信息不仅是进行农业机构调整,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需要,也是进行环境治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需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的土壤环境安全存在隐患。一方面,土地资源紧缺,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2 当前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当前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土壤监测结果可比性差
  通过对多年土壤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土壤定位监测数据之间的可比性较差,主要反映在数据波动性比较大,造成长期定位监测目的不明确,结论可行性差,只能一年一个说法的状态。
  2.1.2 土壤和产品中金属相关性问题
  根据多年定位监测数据统计,土壤中的重金属和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却有时很低,甚到低于土壤中重金属正常水平下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这就造成农业环境监测往往不被重视。
  2.2 当前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原因分析
  2.2.1 造成土壤监测结果可比性差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土壤本身性状复杂,分布不均匀;另一方面采样及分析过程中带来的,不同年份检测方法、检测手段的改进和变化所引入的誤差。
  2.2.2 造成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相关性差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农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不同环境条件土壤理化特性、气候条件等、不同的生产栽培技术施肥、灌溉等等,相互作用相互叠加造成两者相关性较差;另一方面在土壤和農产品质量分析过程中质量监控措施不得力,造成监测结果偏差,影响正确结论。
  3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对策与建议
  农田土壤质量监测是一项长期性的农业环境保护基础性工作,任务艰巨而庞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至关重要,建议:
  建立和完善农田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和补充完善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制度、质保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对国家尚未有具体规定的和落后于监测技术发展与管理需要的原有的规定规范应抓紧制定或修订。
  逐步建立环境监测仪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对监测器材进行招标采购,开展检定校验、维修、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的开箱验收制度、建档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等。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程序化管理。为消除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诸因素,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并以规定、制度等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对凡是提供监测数据的监测站都要求必须执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真正做到人人工作有标准、有要求、有质量。
  3.1 加强考核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采样规范、检测方法、数据修订等知识的更新培训,鼓励监测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精确理解、各项规范准则的内涵及要求,减少理解性误差。
  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动手操作等形式对监测人员进行技能考核,要求熟练掌握承检项目的检测方法,尽量减小主观影响,达到实验室分析误差最小化的目的。
  3.2 加强检测方法和检测程序的控制
  检测过程中采用各级操作规程尽量是最新版本,检测时尽量选用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并经过论证后的方法。
  实验室应明确检测方法选择的确定程序,确定在同一项目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范围内选用相同前处理的检测方法,减少检测方法差异带来的误差,从而降低对不同时期检测结果可比性的影响。
  3.3 加强对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的控制
  仪器是检测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检测过程中应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并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使用。同时在检定合格周期内用标准物质进行检查维保,并记录。
  环境条件如温湿度、振动、灰尘、电磁干扰等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保证仪器设备的系统稳定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可比性。
  3.4 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加强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室间外检分送同一样品到不同实验室,按同一方法进行检测,确定各试验室间的误差,误差较大的试验室其数据不参加统计。
  方法比对对同一检测项目,选用具有可比性的不同方法进行比对,确定不同方法之间的误差,误差较大的检测方法不推荐使用。
  4 结论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一项长期性的农业环境保护基础性工作,任务艰巨而庞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至关重要,建议:
  第一,建立和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使得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有法可依。
  第二,健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修订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样品等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规范体系,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做好技术准备。
  第三,构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第四,进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加强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定期对实验室能力进行验证考核,未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实验室的数据不参与统计。
  参考文献:
  [1] 石俊仙,部翻身,何江.土壤环境质量铅锡基准值的研究综述[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
  [2] 郑昭佩,刘作新.土壤质量及其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3
  [3] 袁灿生.以背景值为标准评价南京市蔬菜土壤环境质量[J].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2014
  [4] 胡琼.垃圾填埋场中铅、铜、锌铁在土壤植物中的迁移[J].上海环境科学.2013
  [5]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锰,1972.2.15,男,本科,籍贯:湖南长沙,工程师,深圳市帕斯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其他文献
摘 要:色彩是建筑外观造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设计的整体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及文化底蕴,主要都是在建筑外观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建筑外观设计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异。而采用色彩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城市所具有的特色,是展现城市面貌的主要途径。以北京皇家建筑为例,其色彩主要是以黄色为主,能够彰显出一种磅礴的气势,而在江南建筑中,主要是以黑白色还有青色为主,从而能够突显出江南
摘 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演进与完善后,己深深的扎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其中蕴涵的法律思想对现代社会法律制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挖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价值以及实践精华,必然有助于当代法律文化的完善,为构建"法治中国"提供保障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法律文化; 现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在今后几千年的发展中,又融合
摘 要:农村地区,由于环保意识的淡薄,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导致了大量的饮用水源地受到破坏。这就给农村居住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而,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提出治理的各种方案及途径,对于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主张推行农业循环经济,积极调整农业发展模式,进而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加剧,给农田水利的发展造成一定制约。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农田比例较大,但在防汛抗旱管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使得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的有效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这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措施开展具体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防汛抗旱;措施  农田水利是保证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农田水利工程能否得到顺利开展直
摘 要:煤层的开发效率是社会经济建设以及基础建设最根本的动力之一,为了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可以稳定持续地提升,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发展动力十足,因此,重视煤层建设至关重要。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就是煤层气抽油机井光杆密封材料的应用情况,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希望能够分析出光杆密封材料的特性以及应用局限性,这样就可以保证日后使用该材料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应用效率,从而帮助越来越多的煤层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