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按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意思,在口头叫“语”,在书面叫“文”,合起来称为“语文”。语文教学,书面语言训练和口头语言训练应并重,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而目前,语文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文轻语”,“有文无语”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割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训练的关系,只注重阅读、写作的训练,对口语交际训练采取轻视甚至轻而不见的态度,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缺失——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路上见了老师,脸憋得通红;上课提问,没人举手回答……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的“口耳”动起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口耳”真正动起来呢?怎样让学生学习语文时除用手用眼之外,还积极主动地用口耳呢?
一、口语交际课建立并坚持常规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方见成效。
1、口语交际训练要制度化。为了使这项活动顺利开展,我先采取按学号轮流讲的办法,让学生事先有所准备,消除紧张心理;后来又提高一步,采取抽讲的办法,同时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到台前讲。每个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轮到2~3次,在制度上要有保证。
2、重视听的训练,从听到说。如我在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另一组学生仔细倾听并就第一组学生所列烦恼,找出解决烦恼的方法。这样,有学生发言时,不发言的学生要仔细倾听。
3、多样形式,进行训练。学生学习时,可以二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发言时,可以两人或多人联名进行。这样,学生能大胆地向别人请教不理解的问题,就不同意见与他人商量,让“口耳”无拘无束地动起来,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4、口头表达内容不限,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原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尝试选择以下训练主题:
(1)自我介绍。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来自哪里、特长、理想等。这一训练适合初一刚入校的学生。
(2)讲民间传说、成语故事、童话寓言等。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条理、吸引人。
(3)讲述见闻或经历。内容不限,可以是“班风新风尚”“第一次炒菜”“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要求有中心有条理。
(4)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这一训练适合初二学生,目的为了配合说明文的教学。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功能、性质等方面进行说明。
(5)一事一议。针对某一观点,某一现象进行评议。要求能简述事情经过,发表个人看法,力求連贯、严密,如针对“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一事”,让学生发表议论,展开讨论。
(6)口头作文。可先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先叙述或议论一件事,再进行整篇训练。要求做到中心明确,这一训练适合初二以上年级的学生。
以上几种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选择,让每个同学都有口语训练的机会,只要坚持使用这些常规训练,就能让学生的“口耳”真正动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我们除了很好地利用口语交际训练课以外,还要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1、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从阅读中可以丰富词汇、学习词句、扩展知识,学会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阅读教学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的具体做法是:
(1)重视朗读。对于教材中适合朗读的课文,如《背影》、《春》等,教师指导学生把握音准、断句、停顿、语气、语调、语速、连贯性和节奏感。这必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经常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模拟角色的语气、语调、语态。
(2)重视口头复述。复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复述时不一定整篇大块头复述,可以是针对课文段落、重点语句进行复述。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我要求学生详细复述,作者鲁迅写了哪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另外,我还要求学生作改变人称,改变记叙方式,补充情节等创造性的复述。例如:把《我的叔叔于勒》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复述;将《皇帝的新装》、《窗》的结尾作补充创造性的复述,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的“口耳”动起来,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3)适时讨论,畅所欲言。结合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争议的焦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体会、谈感受,这其实也是让“口耳”动起来的好机会。例如:学习了《明天不封阳台》后,将学生分成甲乙两个小组,就“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自由辩论,持正反面意见的同学都能归纳自己的理由。又如:学习了《多一些宽容》之后,提出“宽容的现实意义”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
以课文为口语交际训练的话题,省去搜集资料之苦,不仅可以直接投入进行,学生还在应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作文前,让学生在充分构思的基础上,先说说打算写什么,怎么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后才动笔去写。这样先说后写,由说入写,既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又理清了写作思路。作文后,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家评议,说说写得好的地方和写得不好的地方,然后各自进行修改。这样,口头和书面相结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同时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例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这篇作文前,我让学生先构思,写提纲,然后站起来说说,你打算写谁?突出他(她)哪些方面?选择几件事去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作文写好后,我请学生自己朗读自己写的文章,然后大家评议,说说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该如何修改。
三、把口语交际训练贯穿到其它学科中。
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交际过程的评价,及时掌握和发现学生交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让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状态。可以采取“口语交际能力评价表”,设置等级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总之,只有深刻的领悟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采用多种形式,拓宽各种渠道,坚持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让“口耳”真正动起来,就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使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而目前,语文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重文轻语”,“有文无语”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割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训练的关系,只注重阅读、写作的训练,对口语交际训练采取轻视甚至轻而不见的态度,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缺失——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路上见了老师,脸憋得通红;上课提问,没人举手回答……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的“口耳”动起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口耳”真正动起来呢?怎样让学生学习语文时除用手用眼之外,还积极主动地用口耳呢?
一、口语交际课建立并坚持常规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方见成效。
1、口语交际训练要制度化。为了使这项活动顺利开展,我先采取按学号轮流讲的办法,让学生事先有所准备,消除紧张心理;后来又提高一步,采取抽讲的办法,同时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到台前讲。每个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轮到2~3次,在制度上要有保证。
2、重视听的训练,从听到说。如我在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另一组学生仔细倾听并就第一组学生所列烦恼,找出解决烦恼的方法。这样,有学生发言时,不发言的学生要仔细倾听。
3、多样形式,进行训练。学生学习时,可以二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发言时,可以两人或多人联名进行。这样,学生能大胆地向别人请教不理解的问题,就不同意见与他人商量,让“口耳”无拘无束地动起来,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4、口头表达内容不限,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原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尝试选择以下训练主题:
(1)自我介绍。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来自哪里、特长、理想等。这一训练适合初一刚入校的学生。
(2)讲民间传说、成语故事、童话寓言等。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条理、吸引人。
(3)讲述见闻或经历。内容不限,可以是“班风新风尚”“第一次炒菜”“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要求有中心有条理。
(4)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这一训练适合初二学生,目的为了配合说明文的教学。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功能、性质等方面进行说明。
(5)一事一议。针对某一观点,某一现象进行评议。要求能简述事情经过,发表个人看法,力求連贯、严密,如针对“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一事”,让学生发表议论,展开讨论。
(6)口头作文。可先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先叙述或议论一件事,再进行整篇训练。要求做到中心明确,这一训练适合初二以上年级的学生。
以上几种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选择,让每个同学都有口语训练的机会,只要坚持使用这些常规训练,就能让学生的“口耳”真正动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我们除了很好地利用口语交际训练课以外,还要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1、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从阅读中可以丰富词汇、学习词句、扩展知识,学会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阅读教学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的具体做法是:
(1)重视朗读。对于教材中适合朗读的课文,如《背影》、《春》等,教师指导学生把握音准、断句、停顿、语气、语调、语速、连贯性和节奏感。这必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经常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模拟角色的语气、语调、语态。
(2)重视口头复述。复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复述时不一定整篇大块头复述,可以是针对课文段落、重点语句进行复述。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我要求学生详细复述,作者鲁迅写了哪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另外,我还要求学生作改变人称,改变记叙方式,补充情节等创造性的复述。例如:把《我的叔叔于勒》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复述;将《皇帝的新装》、《窗》的结尾作补充创造性的复述,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的“口耳”动起来,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3)适时讨论,畅所欲言。结合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争议的焦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体会、谈感受,这其实也是让“口耳”动起来的好机会。例如:学习了《明天不封阳台》后,将学生分成甲乙两个小组,就“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自由辩论,持正反面意见的同学都能归纳自己的理由。又如:学习了《多一些宽容》之后,提出“宽容的现实意义”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
以课文为口语交际训练的话题,省去搜集资料之苦,不仅可以直接投入进行,学生还在应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作文前,让学生在充分构思的基础上,先说说打算写什么,怎么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后才动笔去写。这样先说后写,由说入写,既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又理清了写作思路。作文后,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大家评议,说说写得好的地方和写得不好的地方,然后各自进行修改。这样,口头和书面相结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同时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例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这篇作文前,我让学生先构思,写提纲,然后站起来说说,你打算写谁?突出他(她)哪些方面?选择几件事去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作文写好后,我请学生自己朗读自己写的文章,然后大家评议,说说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该如何修改。
三、把口语交际训练贯穿到其它学科中。
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交际过程的评价,及时掌握和发现学生交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让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状态。可以采取“口语交际能力评价表”,设置等级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总之,只有深刻的领悟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采用多种形式,拓宽各种渠道,坚持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让“口耳”真正动起来,就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使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