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内动力是学生为实现自身价值、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内在自生动力源泉。学习内动力包含自身内在、自我认知、自我实现三个内在原动力。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学习懈怠、无自主学习能力、缺少热情等问题。本文对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表现及原因进行剖析,采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法介入其中,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最大化地提高学习内动力,激发学习热情。
关键词:小组工作法;学生学习;内动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76
1 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构成要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五层次。本研究也以此作为基础,将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构成分为以下三点。
1.1 自身内在原动力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的大脑能够将客观事物以主观形式反映出来,并调整人的生理机能来感知适应客观环境。在此过程中,大脑会与其他生理与神经系统进行交互,使得人体能够最大程度地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变革与发展。除此之外,人体机能还能够为了实现自身生活目标和满足生存发展需求的动机,激发起潜藏在心底深处的自发动力。以此来促使人体能够产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是其想要改善现行的生活环境、生活供给的强大动力之源。
1.2 自我认知原动力
对于自我认知方面,可以追溯于心理学家希金斯的自我差异理论。其强调理想自我与应该自我之间联动能够形成价值趋向与评价指标。并将现我与价值趋向评价指标进行对比,找出理想与现实直接的差距。使得内心会有一种对现我的真实客观认知。并通过增能来调整现我,能够调动自己的热情与积极的情绪,使得自己能够产生较大的内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1.3 自我实现原动力
自我实现原动力,亦是最高层次的内动力强调的则是实现自身价值,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使得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强烈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归属感。并且想要为国家之发展、教育之改革、经济之繁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不断努力去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而产生的最强学习发展内动力。
2 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1 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的表现
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直接问题。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所反映出来。根据调查能够发现,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种反应:第一,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关数知识点,缺乏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第二,课堂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会被课堂外的情况所吸引。第三,则是对于学习缺少热情,觉得学习枯燥而出现的抵触感。第四,不喜欢提前做预习,以及不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慵懒与懈怠。
2.2 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对于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学习内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以教学方式、班级氛围、生涯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教学方式展开分析。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老师讲授,学生聆听为主,课堂缺少互动,学生听课容易不集中。此外,教课以板书为主,缺少对现代化媒体的多元化使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内动力不足。
其次,从班级氛围展开分析。老师在授课后,缺少学生之间学习交流,学习的氛围不浓厚。学生对于存在的问题,也是直接询问老师抑或补课班解答,缺少与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单独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枯燥性最大程度的得以释放,导致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
最后,则是从生涯发展规划展开分析,当前学生对于社会上传递的一种读书无用论所影响,认为其考上大学也并无用处,对于未来的就业及学习等缺乏清晰明了的认识,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内动力。
3 小组工作介入学生学习内动力的具体应用
对于上述对于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是接下来开展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的系统铺垫。主要则是通过与学生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开展小组活动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帮其改善问题,实现为其制定的计划与目标,提升其学习内动力。
开展小组活动以高二学生为对象,对此阶段学生开展小组工作,所达到的目标及产生的积极作用更加深远有意义。以长春市YZ中学高二班级为主,根据学生数量进行分组,以“我学习,我进步,我成长,我分享”为小组活动开展主题。开展流程包括制定详细的小组工作计划、根据制定的小组活动计划进行实施、活动跟进与活动评估与反馈等流程。本次小组活动开展中,主要会涉及五个期间:活动筹备期、活动开展破冰期、活动角色转化期,活动成熟期及结束期。并对在此期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以便提前做好应变准备。
4 小组工作法介入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举措
4.1 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原动力
为了更好开展小组活动。首先与分组成员进行交流建立相关联系,并进行一系列的破冰活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通过小组活动进行链接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内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课程资源。基于此,提出以下改善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资源的方法:
第一,提出改善教学方式,以互动式教学、联动多媒体,实施特色化教学方式,建立课前動画导学、制作丰富的课件教学,拓展课外实践增学、课后以小组共学的方式为一体打造精品课程系列,并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构建师生课堂良性互动与课后交流体系。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使传统教学方式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体现出人文特色教育。以此为突破点提高学生兴趣,使得学生尽快适应新型课堂环境及特色,从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原动力。
4.2 连接同学资源带动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原动力 课程资源是基础,而同学资源则是关键。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连接同学资源,当前社会及教育发展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因此,适当营造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竞争是为了意识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差距,并不断学习得以提高。而合作则是进一步充实提高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之时,为其搭建良性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学习主动性强的带动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同时组外之间采取良性竞争模式。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上的PK。例如,学习成绩、互帮互助所实现的效果等为PK内容,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竞争与合作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原动力。
4.3 合理运用学生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我实现原动力
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是对学习内动力不足的学生的一种触动,更是对学习内动力较强的学生的一种认可与鼓励。因此,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对学生评价体系,是充分发挥教人育人作用、提高学习内动力的关键。
在开展小组活动过程中,对于进步较大的同学,则会定期举行表彰,给予其最大的鼓励与支持,从精神上激发出潜藏在其内心的巨大潜力,让其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与目标。在日常学习中,要时长对学生进行点赞,为其命名为“点赞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是自我发现、自我认可、自我充实、自我努力再到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最后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鼓舞作用。除此之外,定期邀请学长学姐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为学生指明发展前景与奋斗的目标,以其自身所得,为学生带来启发。影响带动学生树立远大且清晰的目标,提高其为社会做贡献,树立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实现原动力。
5 结论
综合全文能够发现,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则是学习内动力的高低。影响学生学习内动力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来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可以采取小组活动链接课程资源,打造精品特色化课程、链接同学资源,打造“竞争与合作”双轮驱动的互动学习氛围。发挥评价机制与榜样的作用,使学生有坚定的学习立场与努力奋斗的具体明确目标。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内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辛建宇.浅谈高中生学习内动力缺乏的原因[J].黑河教育,2019,(11).
[2]高先列.基于可视化视野下的学生学力生成教学——以高中历史学力课堂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05):40-42.
[3]张智辉,凌素素.假如有了学校社工——基于三部儿童青少年家校教育电影的社会工作想象[J].中国社会工作,2018,(27):26-27.
[4]陈晓蓉,蔡静娴.嵌入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校教育的现状初探——基于JD学校的分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19(03):19-24.
[5]孙丽丽.新形势下激发大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2):43-44.
作者簡介:张凯旋(1995—),女,汉族,黑龙江五常人,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吴慧玲(1976—),女,汉族,吉林白山人,博士研究生,长春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
关键词:小组工作法;学生学习;内动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76
1 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构成要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五层次。本研究也以此作为基础,将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构成分为以下三点。
1.1 自身内在原动力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人的大脑能够将客观事物以主观形式反映出来,并调整人的生理机能来感知适应客观环境。在此过程中,大脑会与其他生理与神经系统进行交互,使得人体能够最大程度地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变革与发展。除此之外,人体机能还能够为了实现自身生活目标和满足生存发展需求的动机,激发起潜藏在心底深处的自发动力。以此来促使人体能够产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是其想要改善现行的生活环境、生活供给的强大动力之源。
1.2 自我认知原动力
对于自我认知方面,可以追溯于心理学家希金斯的自我差异理论。其强调理想自我与应该自我之间联动能够形成价值趋向与评价指标。并将现我与价值趋向评价指标进行对比,找出理想与现实直接的差距。使得内心会有一种对现我的真实客观认知。并通过增能来调整现我,能够调动自己的热情与积极的情绪,使得自己能够产生较大的内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1.3 自我实现原动力
自我实现原动力,亦是最高层次的内动力强调的则是实现自身价值,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使得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强烈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归属感。并且想要为国家之发展、教育之改革、经济之繁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不断努力去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而产生的最强学习发展内动力。
2 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1 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的表现
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直接问题。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所反映出来。根据调查能够发现,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种反应:第一,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关数知识点,缺乏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第二,课堂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会被课堂外的情况所吸引。第三,则是对于学习缺少热情,觉得学习枯燥而出现的抵触感。第四,不喜欢提前做预习,以及不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慵懒与懈怠。
2.2 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对于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学习内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以教学方式、班级氛围、生涯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教学方式展开分析。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老师讲授,学生聆听为主,课堂缺少互动,学生听课容易不集中。此外,教课以板书为主,缺少对现代化媒体的多元化使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内动力不足。
其次,从班级氛围展开分析。老师在授课后,缺少学生之间学习交流,学习的氛围不浓厚。学生对于存在的问题,也是直接询问老师抑或补课班解答,缺少与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单独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枯燥性最大程度的得以释放,导致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
最后,则是从生涯发展规划展开分析,当前学生对于社会上传递的一种读书无用论所影响,认为其考上大学也并无用处,对于未来的就业及学习等缺乏清晰明了的认识,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内动力。
3 小组工作介入学生学习内动力的具体应用
对于上述对于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是接下来开展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的系统铺垫。主要则是通过与学生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开展小组活动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帮其改善问题,实现为其制定的计划与目标,提升其学习内动力。
开展小组活动以高二学生为对象,对此阶段学生开展小组工作,所达到的目标及产生的积极作用更加深远有意义。以长春市YZ中学高二班级为主,根据学生数量进行分组,以“我学习,我进步,我成长,我分享”为小组活动开展主题。开展流程包括制定详细的小组工作计划、根据制定的小组活动计划进行实施、活动跟进与活动评估与反馈等流程。本次小组活动开展中,主要会涉及五个期间:活动筹备期、活动开展破冰期、活动角色转化期,活动成熟期及结束期。并对在此期间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以便提前做好应变准备。
4 小组工作法介入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举措
4.1 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原动力
为了更好开展小组活动。首先与分组成员进行交流建立相关联系,并进行一系列的破冰活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通过小组活动进行链接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内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课程资源。基于此,提出以下改善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资源的方法:
第一,提出改善教学方式,以互动式教学、联动多媒体,实施特色化教学方式,建立课前動画导学、制作丰富的课件教学,拓展课外实践增学、课后以小组共学的方式为一体打造精品课程系列,并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构建师生课堂良性互动与课后交流体系。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使传统教学方式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体现出人文特色教育。以此为突破点提高学生兴趣,使得学生尽快适应新型课堂环境及特色,从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原动力。
4.2 连接同学资源带动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我认知原动力 课程资源是基础,而同学资源则是关键。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连接同学资源,当前社会及教育发展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因此,适当营造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竞争是为了意识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差距,并不断学习得以提高。而合作则是进一步充实提高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之时,为其搭建良性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学习主动性强的带动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同时组外之间采取良性竞争模式。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上的PK。例如,学习成绩、互帮互助所实现的效果等为PK内容,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竞争与合作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原动力。
4.3 合理运用学生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我实现原动力
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是对学习内动力不足的学生的一种触动,更是对学习内动力较强的学生的一种认可与鼓励。因此,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对学生评价体系,是充分发挥教人育人作用、提高学习内动力的关键。
在开展小组活动过程中,对于进步较大的同学,则会定期举行表彰,给予其最大的鼓励与支持,从精神上激发出潜藏在其内心的巨大潜力,让其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与目标。在日常学习中,要时长对学生进行点赞,为其命名为“点赞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是自我发现、自我认可、自我充实、自我努力再到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最后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鼓舞作用。除此之外,定期邀请学长学姐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为学生指明发展前景与奋斗的目标,以其自身所得,为学生带来启发。影响带动学生树立远大且清晰的目标,提高其为社会做贡献,树立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实现原动力。
5 结论
综合全文能够发现,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则是学习内动力的高低。影响学生学习内动力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来提高学生学习内动力,可以采取小组活动链接课程资源,打造精品特色化课程、链接同学资源,打造“竞争与合作”双轮驱动的互动学习氛围。发挥评价机制与榜样的作用,使学生有坚定的学习立场与努力奋斗的具体明确目标。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内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辛建宇.浅谈高中生学习内动力缺乏的原因[J].黑河教育,2019,(11).
[2]高先列.基于可视化视野下的学生学力生成教学——以高中历史学力课堂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05):40-42.
[3]张智辉,凌素素.假如有了学校社工——基于三部儿童青少年家校教育电影的社会工作想象[J].中国社会工作,2018,(27):26-27.
[4]陈晓蓉,蔡静娴.嵌入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校教育的现状初探——基于JD学校的分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19(03):19-24.
[5]孙丽丽.新形势下激发大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2):43-44.
作者簡介:张凯旋(1995—),女,汉族,黑龙江五常人,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吴慧玲(1976—),女,汉族,吉林白山人,博士研究生,长春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