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新闻,按理说大学生肯定比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毕业生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多,可事实是就业却比职高、技校的毕业生难。本文结合六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实践工作总结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就业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79-01
1 就业观念
家长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其父母大都是80年代参加过高考的60后,在他们的观念里“大学生”是“准”国家干部,上大学等于有了铁饭碗;企业方面:当前的企业总认为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能力强,认为好的岗位只有第一学历是“211”、“985”的毕业生才能胜任,即使是硕士、博士毕业也是以他们的第一学历来判断他们的潜力;学生方面:在走出校门前都以为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能够用一辈子,却忘了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知识诞生,一个人在学校里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能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学生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起在基层一线的工作;学校方面:“先就业,后择业”——把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推向社会堂而皇之的借口。“骑驴找马”——使很多企业不愿花代价去培养应届毕业生,却希望招到能够顶岗工作的员工。
2 高职定位
(1)人才层次。企业与研究机构的最大不同是:企业追求的可以大量复制的产品(或模式)以降低成本获得利润,需要的熟练掌握某种技能的人才,可以执行生产任务(高层次人才例外)。研究机构强调的是创新能力,以创新获得新技术(新观念),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或理论依据),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2)技能培养。知识与技能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不同体系,知识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可以通过书本、课堂甚至互联网传播方法获得,而技能却是“人”的一部分,可以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也可以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技术,一旦掌握某种技能,就像长在人身体上一样成为人的一部分功能。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学生技能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基本原理只要知其然未必需要知其所以然,就像我们现在学开车而不必都要掌握汽车原理一样。应重视实践锻炼,教学上以模仿为主,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让学生模仿练习,久练成熟,熟能生巧,巧而能变。现在所欠缺的是一套既符合学生基本条件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由浅入深,可供学生模仿练习锻炼技能教材。
(3)认证误区。当前在大学中流行各种认证,外行人认为技能认证越多他的能力一定越强,其实是个误区。现在的认证机构很多,良莠不齐,大都属于商业培训性质的,有影响力的权威认证机构较少,很多学员是为认证而认证,将技能认证当作一门课程的考试来应对。有的认证培训机构既欠缺培训设备,又匮乏专业师资,而以辅导高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认证。对技能是否掌握并不看重,严重影响了技能证书的含金量。
3 就业指导
(1)简历编写。就以最简单的求职简历来说吧,有的图省事,往往会从互联网上下载表格来填写,结果是全班只有姓名和电话号码不一样外其他完全相同,在招聘会上用人企业收到一大叠相似的简历,无法从中选择好的或次的,只好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中去选择。有的是在简历中详尽列出在校大大小小的奖项,并把各种奖项证书复印附在其后,厚厚一叠,不仅花费巨大,反而适得其反,给人的印象是此人不成熟办事没重点,其实只要重点的挑选两三项就行了,面试时再把全部证书带上需要时再拿出。
企业招人的目的是为其创造效益,而不是招你来培训的,在简历中不写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能胜任何种工作,能为企业创造什么效益,而尽写希望企业能给学习机会,以后会报答之类。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先选谁?
(2)学会沟通。沟通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一种相互了解的过程,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明确共同的目标,才会有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在企业里,需要应用的知识很多,每个人掌握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于是就有了功能细化的各部门、岗位,就用了部门间、部门内、人与人的协调与合作。如何有效发挥团队力量,从表面上看是制度与流程的事,内核其实还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能说会道”不等于他的沟通能力强,只能说明他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他能理解对方的意图,有时反而有强词夺理的感觉;与之对应的沉默寡言,只能说明他的表达词汇不够丰富,并不代表他的理解力,往往这类人会给对方更多表述观点的机会,更能准确理解对方意图。但在求职过程中,招聘者给应聘者表述的时间有限,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更多,于是能说会道者就占了便宜。
(3)树立信心。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善于学习能从前人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具坚韧不拔意志的人才能可获得成功。其次企业的发展如同上楼的电梯,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才进出,只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与企业共同成长那么你就会比后来的人更容易获得认可,因为与企业共同成长人的最了解企业也就最适合企业。其三如以学历学位来判断人才的标准,那诺贝尔、爱迪生、比尔·盖茨、华罗庚、王永庆、李嘉诚都不算人才了?毛泽东、周恩来更只是师范生、高中生。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在职场中就会有自信,就会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会靠自身的努力胜任工作。
(4)面试技巧。大学毕业生面试的第一要务是让人感觉你的清新与活力,得体的礼节、整洁的着装、流畅的言语。如遇到疲惫身心、外表邋遢时,千万不要去浪费面试机会,可以向对方申请更改面试时间,否则,去了也徒劳。第二是要准备好3分钟的自我介绍,往往有的学生初次面试30秒就完成了自我介绍。如何准备才能讲3分钟,这也不难,只要从本人基本情况、在校学习与实践、爱好与理想、人生规划、对应聘企业的憧憬一一展开,10分钟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有谁能指导他们事先做好这样的准备。第三要有学生特色的着装切忌一身名牌,现在毕业生起薪普遍不高,一身名牌会让人联想起这份工作的薪金能否满足你的需求?你能安心工作吗?
(5)鼓励创业。对于各种类型的学校,每年或多或少的都有学生有创业的冲动,如何正确引导是个难题,一般学校教师都不具备创业经验。创业者并不是最聪明最优秀的,但必需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要有创劲、能吃苦、有韧性,不安于现状具有跳跃式思维;其次是有号召力、凝集力、善于与人沟通;第三是有技术、有资金、有资源支撑。没有韧性的学生一般不鼓励其创业,因为这类人办事往往虎头蛇尾,遇到挫折就泄气,企业在成长阶段异常艰苦:产品、市场、资金、人才、管理都得从头学起,方方面面都得应对。对有资源优势的学生,可以从整合资源入手,综合多方资源或延伸已有资源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有资金或技术的学生一般不应鼓励独立创业,如有必要英语具备领导才干的人组成团队一起创业。
关键词:高职就业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79-01
1 就业观念
家长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其父母大都是80年代参加过高考的60后,在他们的观念里“大学生”是“准”国家干部,上大学等于有了铁饭碗;企业方面:当前的企业总认为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能力强,认为好的岗位只有第一学历是“211”、“985”的毕业生才能胜任,即使是硕士、博士毕业也是以他们的第一学历来判断他们的潜力;学生方面:在走出校门前都以为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能够用一辈子,却忘了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知识诞生,一个人在学校里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能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学生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起在基层一线的工作;学校方面:“先就业,后择业”——把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推向社会堂而皇之的借口。“骑驴找马”——使很多企业不愿花代价去培养应届毕业生,却希望招到能够顶岗工作的员工。
2 高职定位
(1)人才层次。企业与研究机构的最大不同是:企业追求的可以大量复制的产品(或模式)以降低成本获得利润,需要的熟练掌握某种技能的人才,可以执行生产任务(高层次人才例外)。研究机构强调的是创新能力,以创新获得新技术(新观念),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或理论依据),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2)技能培养。知识与技能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不同体系,知识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可以通过书本、课堂甚至互联网传播方法获得,而技能却是“人”的一部分,可以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也可以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技术,一旦掌握某种技能,就像长在人身体上一样成为人的一部分功能。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学生技能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基本原理只要知其然未必需要知其所以然,就像我们现在学开车而不必都要掌握汽车原理一样。应重视实践锻炼,教学上以模仿为主,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让学生模仿练习,久练成熟,熟能生巧,巧而能变。现在所欠缺的是一套既符合学生基本条件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由浅入深,可供学生模仿练习锻炼技能教材。
(3)认证误区。当前在大学中流行各种认证,外行人认为技能认证越多他的能力一定越强,其实是个误区。现在的认证机构很多,良莠不齐,大都属于商业培训性质的,有影响力的权威认证机构较少,很多学员是为认证而认证,将技能认证当作一门课程的考试来应对。有的认证培训机构既欠缺培训设备,又匮乏专业师资,而以辅导高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认证。对技能是否掌握并不看重,严重影响了技能证书的含金量。
3 就业指导
(1)简历编写。就以最简单的求职简历来说吧,有的图省事,往往会从互联网上下载表格来填写,结果是全班只有姓名和电话号码不一样外其他完全相同,在招聘会上用人企业收到一大叠相似的简历,无法从中选择好的或次的,只好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中去选择。有的是在简历中详尽列出在校大大小小的奖项,并把各种奖项证书复印附在其后,厚厚一叠,不仅花费巨大,反而适得其反,给人的印象是此人不成熟办事没重点,其实只要重点的挑选两三项就行了,面试时再把全部证书带上需要时再拿出。
企业招人的目的是为其创造效益,而不是招你来培训的,在简历中不写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能胜任何种工作,能为企业创造什么效益,而尽写希望企业能给学习机会,以后会报答之类。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先选谁?
(2)学会沟通。沟通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一种相互了解的过程,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明确共同的目标,才会有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在企业里,需要应用的知识很多,每个人掌握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于是就有了功能细化的各部门、岗位,就用了部门间、部门内、人与人的协调与合作。如何有效发挥团队力量,从表面上看是制度与流程的事,内核其实还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能说会道”不等于他的沟通能力强,只能说明他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他能理解对方的意图,有时反而有强词夺理的感觉;与之对应的沉默寡言,只能说明他的表达词汇不够丰富,并不代表他的理解力,往往这类人会给对方更多表述观点的机会,更能准确理解对方意图。但在求职过程中,招聘者给应聘者表述的时间有限,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更多,于是能说会道者就占了便宜。
(3)树立信心。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善于学习能从前人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具坚韧不拔意志的人才能可获得成功。其次企业的发展如同上楼的电梯,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才进出,只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与企业共同成长那么你就会比后来的人更容易获得认可,因为与企业共同成长人的最了解企业也就最适合企业。其三如以学历学位来判断人才的标准,那诺贝尔、爱迪生、比尔·盖茨、华罗庚、王永庆、李嘉诚都不算人才了?毛泽东、周恩来更只是师范生、高中生。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在职场中就会有自信,就会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会靠自身的努力胜任工作。
(4)面试技巧。大学毕业生面试的第一要务是让人感觉你的清新与活力,得体的礼节、整洁的着装、流畅的言语。如遇到疲惫身心、外表邋遢时,千万不要去浪费面试机会,可以向对方申请更改面试时间,否则,去了也徒劳。第二是要准备好3分钟的自我介绍,往往有的学生初次面试30秒就完成了自我介绍。如何准备才能讲3分钟,这也不难,只要从本人基本情况、在校学习与实践、爱好与理想、人生规划、对应聘企业的憧憬一一展开,10分钟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有谁能指导他们事先做好这样的准备。第三要有学生特色的着装切忌一身名牌,现在毕业生起薪普遍不高,一身名牌会让人联想起这份工作的薪金能否满足你的需求?你能安心工作吗?
(5)鼓励创业。对于各种类型的学校,每年或多或少的都有学生有创业的冲动,如何正确引导是个难题,一般学校教师都不具备创业经验。创业者并不是最聪明最优秀的,但必需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要有创劲、能吃苦、有韧性,不安于现状具有跳跃式思维;其次是有号召力、凝集力、善于与人沟通;第三是有技术、有资金、有资源支撑。没有韧性的学生一般不鼓励其创业,因为这类人办事往往虎头蛇尾,遇到挫折就泄气,企业在成长阶段异常艰苦:产品、市场、资金、人才、管理都得从头学起,方方面面都得应对。对有资源优势的学生,可以从整合资源入手,综合多方资源或延伸已有资源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有资金或技术的学生一般不应鼓励独立创业,如有必要英语具备领导才干的人组成团队一起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