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党报与时代同行,光荣与梦想共生。12月10日至13日,第十七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暨“时代要求与党报创新”论坛在合肥举行。此次会议由安徽日报承办。31家省级党报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与会同志在“时代要求与党报创新”论坛上分别就新形势下党报的改革创新、舆论引导能力与传播能力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摘录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传媒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党报必须更加自觉地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紧紧围绕“提升党报影响力”这个核心来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切身体会到,“提升影响力是做强党报的硬道理”。只有影响力扩大了,党报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能力;只有确立了提升影响力这个目标,党报的传播能力建设才能有效推进。为此,安徽日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围绕一个核心,提升两种能力,突出三项改进,达到四个目标”的创新思路:围绕提升党报影响力这个核心,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传播能力,改进新闻宣传内容、改进新闻传播手段、改进办报体制机制,达到强化党报权威性和公信力、增强党报竞争力、扩大党报覆盖面、拓展党报舆论阵地的目标。
一、提升影响力,是党报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活跃和快捷,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党报必须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有教育意义的事情,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办群众认可、受群众欢迎的主流媒体,才能不断提升党报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具体来说,提升党报影响力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社会快速发展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分化,要求党报必须提升影响力,承担起理顺社会情绪、平衡社会心理,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前进的责任。其次,社会的高度开放带来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党报必须提升影响力,才能在宣扬先进文化、传播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中有更大的作为。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党报必须不断延伸新闻触角,扩大报道领域,察民情、体民心、解民忧,充分反映群众的心声,成为群众愿意看、喜欢看甚至“传着看”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一流媒体,才能更好地发挥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3、履行媒体“六项任务”的需要。新形势下,新闻媒体承担着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开展舆论监督等六项职责。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党报所承担的宣传功能、引导功能、监督功能,就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好关、把好度,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4、保障群众“四项权利”的需要。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不断提升影响力,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获取信息、传递呼声、表达诉求、维护权利的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适应传媒变革趋势的需要。当前传媒业发展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传播的快速化,舆论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二是各类媒体的竞争与融合态势越来越明显;三是传播行为由单向传递变成双向交互传递,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其信息传播者的身份也在强化。党报必须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扩大影响力,才能占据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巩固社会舆论中坚地位。
二、改进新闻宣传,探索提升党报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体现于新闻提速,决定于报道深度。
围绕“提升影响力”这个核心要求,安徽日报结合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与现状,积极探索提升党报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并坚持以“一创(改进创新)两提(提质提速)”作为改进新闻宣传,全面提升办报质量的主要抓手。“改进创新”,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报,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创新办报理念、提高报纸品质、强化品牌效应,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质提速”就是要坚持“新闻立报”,突出一个“快”字,强化一个“好”字,努力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党报主流新闻。
1、做优主题宣传,力争“三个实”。党报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首要任务在于做优主题宣传。我们提出,主题宣传要做到“三个实”:一是选题“实”。选题策划必须贴近现实,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和广大百姓利益关切的“结合部”做文章,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二是内容“实”。要坚持不懈地落实“三个说话”,用新颖的典型说话、用新近的事实说话、用新鲜的数据说话,增强新闻性、贴近性、感染力。三是文风“实”。新闻文风要朴实,力戒工作味、宣传味,把握读者心理、遵循新闻规律,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
2、做精经济新闻,体现“四突出”。党报经济新闻普遍存在“术语多、数字多、大块头述评多”的现象,弱化了新闻性,降低了关注度。安徽日报提出经济报道要争取达到“四突出”的要求:一是突出“快”字。在重大经济政策、重要经济动态的发布上快人一步。二是突出“深”字。不仅要快速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要做到在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告诉读者“为什么”和“会怎样”,提供更有效的宣传引导和信息服务。三是突出“活”字。在经济新闻发生时快速策划,与现实经济生活实现“对接”,使经济报道生动化、生活化、貼近化。四是突出“热”字。对老百姓关注的经济热点要做到“早说话、快说话、说准话”,强化经济领域的热点引导,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3、做强民生报道,重在“五个一”。做强民生报道,是党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三贴近”原则的必然要求。做强民生新闻报道,重在达到“五个一”:一是“第一时间”。建立内部快速反应机制,在各类重大民生新闻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采编队伍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反应。二是“第一落点”。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上,要抢发“第一声”,争抢新闻发布的“第一落点”,坚持将最新、最重要的报道推上头版。三是“一步到位”。大力倡导调查性报道,对百姓关注的各类民生热点问题的报道,深入现场、深度调查,做深做透。四是“一版打尽”。做到当天百姓最关心的民生服务信息不迟发、不漏发,并且专门开设了服务专栏和专版。五是“一呼百应”。注重与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互动,通过互动来选择报道题材、集中民情民声、强化报道效果,力求在读者中营造互动的效果。安徽日报开设了“网友调查”,“网友留言版”、“手机报互动园地”等多种互动专栏,利用网络拓展党报民生新闻的效果。
4、做好舆论监督,着力“三突破”。搞好舆论监督,是新形势下党报的重要职责,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所作为。安徽日报积极开展舆论监督,着力推进“三突破”。一是版面安排有突破。安徽日报实现了舆论监督上头版的重要突破。二是稿件数量有突破。今年以来,安徽日报共刊发舆论监督稿件200多篇。三是监督领域有突破。不断拓展舆论监督领域,将银行、通信、城市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服务质量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作为监督重点,发挥党报优势,克服种种阻力,强化监督实效,并力争做到“篇篇有回音、监督促整改”,在落实监督效果上下功夫。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传媒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党报必须更加自觉地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紧紧围绕“提升党报影响力”这个核心来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切身体会到,“提升影响力是做强党报的硬道理”。只有影响力扩大了,党报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能力;只有确立了提升影响力这个目标,党报的传播能力建设才能有效推进。为此,安徽日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围绕一个核心,提升两种能力,突出三项改进,达到四个目标”的创新思路:围绕提升党报影响力这个核心,提升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传播能力,改进新闻宣传内容、改进新闻传播手段、改进办报体制机制,达到强化党报权威性和公信力、增强党报竞争力、扩大党报覆盖面、拓展党报舆论阵地的目标。
一、提升影响力,是党报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活跃和快捷,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党报必须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有教育意义的事情,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办群众认可、受群众欢迎的主流媒体,才能不断提升党报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具体来说,提升党报影响力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社会快速发展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分化,要求党报必须提升影响力,承担起理顺社会情绪、平衡社会心理,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前进的责任。其次,社会的高度开放带来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党报必须提升影响力,才能在宣扬先进文化、传播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中有更大的作为。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党报必须不断延伸新闻触角,扩大报道领域,察民情、体民心、解民忧,充分反映群众的心声,成为群众愿意看、喜欢看甚至“传着看”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一流媒体,才能更好地发挥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3、履行媒体“六项任务”的需要。新形势下,新闻媒体承担着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开展舆论监督等六项职责。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党报所承担的宣传功能、引导功能、监督功能,就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好关、把好度,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4、保障群众“四项权利”的需要。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不断提升影响力,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获取信息、传递呼声、表达诉求、维护权利的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适应传媒变革趋势的需要。当前传媒业发展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传播的快速化,舆论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二是各类媒体的竞争与融合态势越来越明显;三是传播行为由单向传递变成双向交互传递,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其信息传播者的身份也在强化。党报必须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扩大影响力,才能占据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巩固社会舆论中坚地位。
二、改进新闻宣传,探索提升党报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体现于新闻提速,决定于报道深度。
围绕“提升影响力”这个核心要求,安徽日报结合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与现状,积极探索提升党报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并坚持以“一创(改进创新)两提(提质提速)”作为改进新闻宣传,全面提升办报质量的主要抓手。“改进创新”,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报,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创新办报理念、提高报纸品质、强化品牌效应,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质提速”就是要坚持“新闻立报”,突出一个“快”字,强化一个“好”字,努力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党报主流新闻。
1、做优主题宣传,力争“三个实”。党报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首要任务在于做优主题宣传。我们提出,主题宣传要做到“三个实”:一是选题“实”。选题策划必须贴近现实,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和广大百姓利益关切的“结合部”做文章,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二是内容“实”。要坚持不懈地落实“三个说话”,用新颖的典型说话、用新近的事实说话、用新鲜的数据说话,增强新闻性、贴近性、感染力。三是文风“实”。新闻文风要朴实,力戒工作味、宣传味,把握读者心理、遵循新闻规律,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
2、做精经济新闻,体现“四突出”。党报经济新闻普遍存在“术语多、数字多、大块头述评多”的现象,弱化了新闻性,降低了关注度。安徽日报提出经济报道要争取达到“四突出”的要求:一是突出“快”字。在重大经济政策、重要经济动态的发布上快人一步。二是突出“深”字。不仅要快速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要做到在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告诉读者“为什么”和“会怎样”,提供更有效的宣传引导和信息服务。三是突出“活”字。在经济新闻发生时快速策划,与现实经济生活实现“对接”,使经济报道生动化、生活化、貼近化。四是突出“热”字。对老百姓关注的经济热点要做到“早说话、快说话、说准话”,强化经济领域的热点引导,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3、做强民生报道,重在“五个一”。做强民生报道,是党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三贴近”原则的必然要求。做强民生新闻报道,重在达到“五个一”:一是“第一时间”。建立内部快速反应机制,在各类重大民生新闻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采编队伍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反应。二是“第一落点”。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上,要抢发“第一声”,争抢新闻发布的“第一落点”,坚持将最新、最重要的报道推上头版。三是“一步到位”。大力倡导调查性报道,对百姓关注的各类民生热点问题的报道,深入现场、深度调查,做深做透。四是“一版打尽”。做到当天百姓最关心的民生服务信息不迟发、不漏发,并且专门开设了服务专栏和专版。五是“一呼百应”。注重与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互动,通过互动来选择报道题材、集中民情民声、强化报道效果,力求在读者中营造互动的效果。安徽日报开设了“网友调查”,“网友留言版”、“手机报互动园地”等多种互动专栏,利用网络拓展党报民生新闻的效果。
4、做好舆论监督,着力“三突破”。搞好舆论监督,是新形势下党报的重要职责,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所作为。安徽日报积极开展舆论监督,着力推进“三突破”。一是版面安排有突破。安徽日报实现了舆论监督上头版的重要突破。二是稿件数量有突破。今年以来,安徽日报共刊发舆论监督稿件200多篇。三是监督领域有突破。不断拓展舆论监督领域,将银行、通信、城市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服务质量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作为监督重点,发挥党报优势,克服种种阻力,强化监督实效,并力争做到“篇篇有回音、监督促整改”,在落实监督效果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