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立身、从教之本。而目前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体育教师保持、提升运动技能意识淡薄,啃老本、得过且过现象普遍,教师教学、训练示范能力下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训练效果。笔者认为,除了鼓励教师自我加强能力提升外,还可以采取第三方介入形式,激发教师提升运动技能意识。
关键词:问题;策略;激发;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7-0052-01
运动技术是完成运动项目内在的需求,是一种运动载体,而运动技能则是完成这项技术的一种能力。因此,良好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立身、从教之本。而目前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体育教师保持、提升运动技能意识淡薄,啃老本、得过且过现象普遍,教师教学、训练示范能力下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训练效果。笔者认为,除了鼓励教师自我加强能力提升外,还可以采取第三方介入形式,激发教师提升运动技能意识。
一、开设兴趣小组,让提升成为一种内需
存在问题:体育教师在学校里,一般都有自己的专业,但由于受学校条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专业项目在基层不是十分普及,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无用武之地,加之年轻教师自身学习意识淡薄,长此以往,导致部分教师的个人素质逐渐下降。
调控策略:对于部分体育教师因所学专业受客观因素影响不能得以展示的现象,在很多学校确实客观存在。为了解决教师学习意识淡薄的问题,提升、保持其个人的特长素质,学校可以进行调控,有针对性地开设兴趣小组。如针对跆拳道、武术、体操等专业的老师,学校可以开设跆拳道等相应的兴趣小组,每逢六一儿童节或有表演任务时就给予其展示的机会,给教师压担子。通过兴趣小组的开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示范动作要求自然也会很高,从而让教师在潜意识里感觉到保持运动技能是自己发展的一种内需。
二、搭建展示平台,让掌声成为一种动力
存在问题:在很多学校,由于规模比较小,体育教师数量自然也不多。由于他们较普通教师而言相对特长优势较大,多数教师很少和他们在一起搞体育活动,致使体育教师的特长很少在众人面前得以最大限度的展示,成就感下降,提升意识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调控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重视。当某人感受到自己某方面得到他人认可时,就会有意识地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发展空间,并更加积极的去努力。学校可以借助运动会、元旦教师活动等,设立教师组接力比赛、拔河比赛、障碍赛等,把体育教师分到各个年级组参加比赛,让体育教师在学生和其他教师面前得以充分展示自我,既可以体现自身价值,又能融入集体,增加同事之间的情感。
三、开展技能考核,让制度成为一种压力
存在问题:据调查表明,多数教师依仗自己年轻,危机感淡薄,安于现状,年纪轻轻大腹便便,运动技能下降相当明显。“惰性”已经成为当代很多年轻体育教师身上的一种“通病”,并有蔓延趋势。
调控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阵地,而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教学实践技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教师的惰性,学校可以制定专项教师技能考核制度,如语文、数学老师那样定期进行备课和三字一话基本功考核一样,每一学年对体育教师进行一次考核。如考核常见项目跳高,首先要求教师要跳过一定的高度;其次,动作要符合标准。另外,像足球、排球和篮球,每位教师都必须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动作,最后以打分的形式给教师评定优秀、良好、合格等次。通过制定这样的考核制度,给教师增加压力,在平时教师就会有意识的去进行练习,同时教师之间也會毫不示弱,无形中产生一种竞争意识。
四、参加各类比赛,让竞争成为一种幸福
存在问题:1.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较为常规化,一天上完几节课就万事大吉,教师之间缺乏竞争意识。2.教师阶段性奋斗目标不够明确,有的教师虽然也曾想要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但受大环境影响,多数都很难达成。
调控策略:众所周知,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是教师成长的最理想状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周密的规划,并为之付诸行动。有的就必须借助外部调控,先“赶鸭子上架”,等到他尝到“甜头”后,自然会形成自觉。为了有效地保持和促进教师的技能素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问题,定期举办教师个人素质类的比赛,并且每年相对固定每项比赛时间,以赛促练,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如举办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某专项技能比赛等。具体措施,可以采取先进行片区集中选拔,再选派代表参加县级比赛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
关键词:问题;策略;激发;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7-0052-01
运动技术是完成运动项目内在的需求,是一种运动载体,而运动技能则是完成这项技术的一种能力。因此,良好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立身、从教之本。而目前受诸多因素影响,部分体育教师保持、提升运动技能意识淡薄,啃老本、得过且过现象普遍,教师教学、训练示范能力下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训练效果。笔者认为,除了鼓励教师自我加强能力提升外,还可以采取第三方介入形式,激发教师提升运动技能意识。
一、开设兴趣小组,让提升成为一种内需
存在问题:体育教师在学校里,一般都有自己的专业,但由于受学校条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专业项目在基层不是十分普及,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无用武之地,加之年轻教师自身学习意识淡薄,长此以往,导致部分教师的个人素质逐渐下降。
调控策略:对于部分体育教师因所学专业受客观因素影响不能得以展示的现象,在很多学校确实客观存在。为了解决教师学习意识淡薄的问题,提升、保持其个人的特长素质,学校可以进行调控,有针对性地开设兴趣小组。如针对跆拳道、武术、体操等专业的老师,学校可以开设跆拳道等相应的兴趣小组,每逢六一儿童节或有表演任务时就给予其展示的机会,给教师压担子。通过兴趣小组的开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示范动作要求自然也会很高,从而让教师在潜意识里感觉到保持运动技能是自己发展的一种内需。
二、搭建展示平台,让掌声成为一种动力
存在问题:在很多学校,由于规模比较小,体育教师数量自然也不多。由于他们较普通教师而言相对特长优势较大,多数教师很少和他们在一起搞体育活动,致使体育教师的特长很少在众人面前得以最大限度的展示,成就感下降,提升意识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调控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重视。当某人感受到自己某方面得到他人认可时,就会有意识地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发展空间,并更加积极的去努力。学校可以借助运动会、元旦教师活动等,设立教师组接力比赛、拔河比赛、障碍赛等,把体育教师分到各个年级组参加比赛,让体育教师在学生和其他教师面前得以充分展示自我,既可以体现自身价值,又能融入集体,增加同事之间的情感。
三、开展技能考核,让制度成为一种压力
存在问题:据调查表明,多数教师依仗自己年轻,危机感淡薄,安于现状,年纪轻轻大腹便便,运动技能下降相当明显。“惰性”已经成为当代很多年轻体育教师身上的一种“通病”,并有蔓延趋势。
调控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阵地,而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教学实践技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教师的惰性,学校可以制定专项教师技能考核制度,如语文、数学老师那样定期进行备课和三字一话基本功考核一样,每一学年对体育教师进行一次考核。如考核常见项目跳高,首先要求教师要跳过一定的高度;其次,动作要符合标准。另外,像足球、排球和篮球,每位教师都必须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动作,最后以打分的形式给教师评定优秀、良好、合格等次。通过制定这样的考核制度,给教师增加压力,在平时教师就会有意识的去进行练习,同时教师之间也會毫不示弱,无形中产生一种竞争意识。
四、参加各类比赛,让竞争成为一种幸福
存在问题:1.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较为常规化,一天上完几节课就万事大吉,教师之间缺乏竞争意识。2.教师阶段性奋斗目标不够明确,有的教师虽然也曾想要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但受大环境影响,多数都很难达成。
调控策略:众所周知,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是教师成长的最理想状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周密的规划,并为之付诸行动。有的就必须借助外部调控,先“赶鸭子上架”,等到他尝到“甜头”后,自然会形成自觉。为了有效地保持和促进教师的技能素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问题,定期举办教师个人素质类的比赛,并且每年相对固定每项比赛时间,以赛促练,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如举办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某专项技能比赛等。具体措施,可以采取先进行片区集中选拔,再选派代表参加县级比赛的形式,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