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出血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确定为观察组,而将同期收治的另外80名行初次剖宫产术的孕产妇定为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对照组8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量大于500mL的出血,占3.75%,而观察组80例患者中有11例术中出血量大于500mL的出血患者,占13.75%;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切口撕裂、子宫破裂是导致观察组患者出现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四种关键原因,其中胎盘因素能够占到观察组术中患者的45.45%,其次为宫缩乏力,占27.30%的患者,切口撕裂和子宫破裂导致出血的患者分别占18.18%和9.09%。结论 首次剖宫产的胎盘附着部位、切口位置及切口情况会明显增加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和出血率,故在行再次剖宫产术时,应进行全面的评估,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临床特点;初次剖宫产术;出血
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剖宫产手术的不断提高得到了很大改善,另外由于近年来人们观念的改变,孕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上升,从而导致了行再次剖宫产人数的增多,固然剖宫产手术在解决孕产妇难产问题和某些产科合并疾病上具有相对安全有效的特点,更是抢救产妇和围生儿的可靠手段[1],但其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也是困扰孕产妇和医学界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行剖宫产手术中出现的术中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不能有效处理将会严重影响到母婴的生命安全。本文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孕产妇和80例行初次剖宫产术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统计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共8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的孕产妇,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1.4±2.3岁,体重63-97kg,平均体重74.2±3.3kg,行初次剖宫产手术中36例患者采用纵形切口,44例患者采用横行切口;对照组共80例行初次剖宫产术的孕产妇,28-35岁,平均年龄30.9±1.9岁,体重64-93kg,平均体重71.2±3.4kg。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沿原手术瘢痕切开修剪皮肤层瘢痕,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直接进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将剖宫产术中出血大于500mL的患者确定为剖宫产术中出血,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出血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结果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8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量大于500mL的出血,占3.75%,而观察组80例患者中有11例术中出血量大于500mL的出血患者,占13.75%;观察组出现术中出血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切口撕裂、子宫破裂是导致观察组患者出现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四种关键原因,其中以胎盘因素最为主要,能够占到观察组术中患者的45.45%,其次为宫缩乏力,占27.30%的患者,切口撕裂和子宫破裂导致出血的患者分别占18.18%和9.09%。
3 讨 论
据多项研究显示不仅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的孕产妇[2],而且由于初行剖宫产术后留下的子宫切口瘢痕会致使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也明显增加。这点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应证[3],其原因主要为:①子宫切口会因切口瘢痕导致弹力变差而使切口撕裂。②子宫会因子宫瘢痕出现收缩阻碍。③子宫瘢痕容易造成子宫破裂。④子宫瘢痕容易引发因胎盘附着而导致胎盘植入和粘连。同时手术的方式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报道显示采用横行切口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同时减少术后的粘连。第一次行古典式剖宫产和第一次手术腹腔有粘连者、剖宫产手术两次间隔在2年内者,易在行剖宫产术中发生出血,与子宫切口瘢痕情况有密切相关性。子宫瘢痕为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高于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重要因素[4-5]。剖宫产术中出血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健康,甚至会对生命造成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对预防再次剖宫产中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需科学地对剖宫产技术进行选择,准确把握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找准切口位置,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手术操作水平。
为尽可能防止患者术中出血的发生[6],为降低剖宫产率应尽量提倡其在首次分娩时进行自然分娩,即使须进行剖宫产术,也应保证手术技巧,选择合适的切口,在手术过程中避免切口撕裂或过密缝合,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血肿和切口感染。术后做好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和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各种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对,避免术中出血。总体来看,首次剖宫产的胎盘附着部位、切口位置及切口情况会明显增加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和出血率,故在行再次剖宫产术时,应进行全面的评估,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耿正惠,曹斌融.全国妇产科出血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7(9):569.
[2] 沈红玲,任芬芳,李红雨,等.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产科杂志,2002,18(10):616- 617.
[3] 张虹,姚天一.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36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33(4):238.
[4] 郑彩微,洪卫.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456-457.
[5] 刘正平.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分类及阿氏切口在其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产后出血防治研讨学班资料汇编,2008.
[6] 王俊芬.子宫瘢痕处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术中大出血保留子宫1例[J].中国当代医药,2009,47(8):119.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术;临床特点;初次剖宫产术;出血
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剖宫产手术的不断提高得到了很大改善,另外由于近年来人们观念的改变,孕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上升,从而导致了行再次剖宫产人数的增多,固然剖宫产手术在解决孕产妇难产问题和某些产科合并疾病上具有相对安全有效的特点,更是抢救产妇和围生儿的可靠手段[1],但其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也是困扰孕产妇和医学界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行剖宫产手术中出现的术中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不能有效处理将会严重影响到母婴的生命安全。本文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孕产妇和80例行初次剖宫产术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统计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共8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的孕产妇,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1.4±2.3岁,体重63-97kg,平均体重74.2±3.3kg,行初次剖宫产手术中36例患者采用纵形切口,44例患者采用横行切口;对照组共80例行初次剖宫产术的孕产妇,28-35岁,平均年龄30.9±1.9岁,体重64-93kg,平均体重71.2±3.4kg。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沿原手术瘢痕切开修剪皮肤层瘢痕,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直接进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将剖宫产术中出血大于500mL的患者确定为剖宫产术中出血,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出血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结果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8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量大于500mL的出血,占3.75%,而观察组80例患者中有11例术中出血量大于500mL的出血患者,占13.75%;观察组出现术中出血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切口撕裂、子宫破裂是导致观察组患者出现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四种关键原因,其中以胎盘因素最为主要,能够占到观察组术中患者的45.45%,其次为宫缩乏力,占27.30%的患者,切口撕裂和子宫破裂导致出血的患者分别占18.18%和9.09%。
3 讨 论
据多项研究显示不仅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的孕产妇[2],而且由于初行剖宫产术后留下的子宫切口瘢痕会致使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也明显增加。这点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应证[3],其原因主要为:①子宫切口会因切口瘢痕导致弹力变差而使切口撕裂。②子宫会因子宫瘢痕出现收缩阻碍。③子宫瘢痕容易造成子宫破裂。④子宫瘢痕容易引发因胎盘附着而导致胎盘植入和粘连。同时手术的方式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报道显示采用横行切口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同时减少术后的粘连。第一次行古典式剖宫产和第一次手术腹腔有粘连者、剖宫产手术两次间隔在2年内者,易在行剖宫产术中发生出血,与子宫切口瘢痕情况有密切相关性。子宫瘢痕为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高于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重要因素[4-5]。剖宫产术中出血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健康,甚至会对生命造成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对预防再次剖宫产中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需科学地对剖宫产技术进行选择,准确把握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找准切口位置,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手术操作水平。
为尽可能防止患者术中出血的发生[6],为降低剖宫产率应尽量提倡其在首次分娩时进行自然分娩,即使须进行剖宫产术,也应保证手术技巧,选择合适的切口,在手术过程中避免切口撕裂或过密缝合,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血肿和切口感染。术后做好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和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各种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对,避免术中出血。总体来看,首次剖宫产的胎盘附着部位、切口位置及切口情况会明显增加再次剖宫产的术中出血量和出血率,故在行再次剖宫产术时,应进行全面的评估,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耿正惠,曹斌融.全国妇产科出血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7(9):569.
[2] 沈红玲,任芬芳,李红雨,等.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产科杂志,2002,18(10):616- 617.
[3] 张虹,姚天一.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疤痕破裂36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33(4):238.
[4] 郑彩微,洪卫.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456-457.
[5] 刘正平.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分类及阿氏切口在其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产后出血防治研讨学班资料汇编,2008.
[6] 王俊芬.子宫瘢痕处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术中大出血保留子宫1例[J].中国当代医药,2009,47(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