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计学被列为经济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特点于需要出发,就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内容的构建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统计教学内容的构建模块。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非统计专业是指统计专业之外的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工作任务指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对应的职业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相关统计工作。本文中,笔者拟从完成工作过程中的统计工作任务需要出发,对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与重构。
1 经济管理类专业对应岗位可能出现的统计工作任务
按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其定位,笔者在对高职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到这些对应岗位的统计工作任大多是搜集各类与本职工作有关联的信息数据、按照使用资料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据以计算出能够说明经济工作现状、对比情况、动态情况的统计指标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简明扼要地将分析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提交给主管部门,以供部门领导调整工作、采取措施作决策之用,或面向工作服务对象予以公示,以供服务对象做出有关选择之用。这些工作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大致分布在统计工作的调查、基本统计分析、统计资料描述和统计分析报告撰写几个阶段,而且都是一些操作简单的基础统计工作。正因为操作简单也是工作中容易造成忽略的工作。从这一点来看,笔者认为,非统计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中的统计工作任务最需要的首先是统计的思维与意识,然后才是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技能。
2 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考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它的培养目标不同于统计专业,非统计专业中统计课程是作为专业通用能力课程开设的,其教学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统计学家,而是要使学生能运用它,在学习中获得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专业服务。基于此,笔者认为,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应遵循“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内容应依据各专业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要着重增加统计方法应用于各专业相关领域的内容,着重体现运用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统计意识、培养统计思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中,要注重采取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应尽量选自各个专业中可能遇到的实际事例,体现教学与该专业的结合,使学生明白统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在该专业领域得到应用。实践教学要组织学生学会统计手段去设计,收集、整理与专业有关的数据,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2)应引导学生认识统计是从事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统计思想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后产生的结果,统计数据是人们认识社会经济活动表象(现状)的切入点,又是人们透过数据现象进行深层分析,形成对社会经济活动本质认识的依据,同时还是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现状进行分析,发掘经济活动现象发展过程规律性、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统计的发展过程和广泛的实例引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是从事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应注重提高学生对统计数字的敏感性,提高统计素养。在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工作岗位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经济信息都会或明或暗地显现出来,作为岗位工作人员,能否意识到这些信息?当面对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的时候,除了读出数据的表面信息外,能否进一步思考获取隐性的经济信息?这是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统计意识和统计敏感性才能的,做到的能从统计的角度去认识、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用统计思想指导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因此,应注重对非统计专业毕业学生统计学习过程中统计意识和统计敏感性的培养,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统计素养的关键所在。
3 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内容的构建
基于上述认识,高职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原理》课程定位应面向经济管理工作基层一线非专业统计岗位,以满足工作中简单统计的需要为前提,以统计方法的掌握与使用为目的,形成基本的统计数字解读能力、意识。基于此,拟将课程名称设定为《统计一般方法》,并将课程教学内容设定在:(1)以工作任务为考察点,在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的统计知识、技能;(2)以能完成为度;(3)能优化统计思维。
按照这一设定,笔者对《统计一般方法》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统计原理》按照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了重新构架。
由于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对应的岗位多是金融、会计、营销等行业最基层的工作人员,虽然在他们的工作中每天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经济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和向上一级提供,但是这些工作从统计的层面来说是很肤浅的。因此,对非统计工作者而言过于专业、偏于高深的统计教学内容都是多余的,是可以删减的。而作为一个非统计专业经济工作者应具备的确保其职业生活中统计思维的形成与加强的统计知识,非统计专业经济工作者在工作中可能使用到的统计技能与方法则是教学内容中必须保留的。在这样的原则下,笔者在对选取的教学内容按照统计工作步骤进行序化的基础上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模块:
(1)统计调查的基本技能:在这一部分,传统的统计调查教学时在介绍统计的概念、意义之后,就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在内的统计调查特征与操作方法、作用范围的介绍。而在基层一线的经济工作者来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就是一些典型事例、一些随机现象,从搜集与工作或工作对象有关经济信息的角度考虑,他们可能应用到的统计调查的方法应该是以典型调查、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和基层统计报表的填报为主,而值得强调的是,随着社会向高度信息化的转变,经济领域各层次的工作人员在获得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且所使用的获取资料的方法包括发放调查表、问卷调查、派人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所以,在统计调查的基本技能这一模块,以围绕常用到的这一部分进行详细描述,而对普查、重点调查以及抽样调查中大型抽样调查的介绍予以弱讲或不讲。在抽样调查的教学中,传统的统计教学将抽样调查分别放在调查中做概念介绍,而在专门的抽样推断一章再做抽样方法、指标计算和推断分析的详细介绍,从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出发,将抽样调查中简单的抽样操作、指标计算以及推断分析与抽样调查的一般性介绍合并在一起,作为本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重在让学生了解简单随机原则下的抽样调查。
(2)统计整理的基本技能:传统的统计整理教学时按照概念、步骤、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的编制、统计汇总这样一个知识顺序来介绍的。由于考虑到经济管理工作基层一线非专业统计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能接触道德的调查都是小型的,也就是说,他们面临的统计资料的整理任务是小规模而且简单的。因此,在这一部分,在简要地介绍统计整理中需要接触到的一些要素之后,主要是通过实际数据的整理来说明如何完成统计资料由个别单位的数量特征向整体数量特征的转化,鉴于整理过程中统计表格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统计表格的设计和使用做了强化。由于整理部分使用到的统计表相对简单,在本模块只是就统计表做基本要素的说明,而在统计资料描述部分将对统计表的设计做相对详细的介绍。
(3)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传统的统计分析是利用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进行的,包括利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做进行的基本统计分析,还包括动态分析、指数分析、相关分析、抽样分析等,而这些分析指标的计算与运用并不是所有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掌握的。鉴于此,将统计分析的重点设定在利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做进行的基本统计分析,以及利用动态分析指标对现象进行动态分析上,通过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统计工作任务设计训练项目,通过训练项目中各项统计指标的计算、分析与运用,完成教学内容讲授,达成教学目标。
(4)统计资料描述的基本技能:传统的《统计原理》虽然统计资料的描述有介绍,包括统计图和统计表。但是,统计资料的描述仅仅靠统计图表的描述还不够,还必须辅以文字的分析报告才能表述完整。而且,作为统计工作本身是为领导做决策提供服务的,基层工作人员根据某些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后,提供给领导的应该是既有详实的数据描述,又有切合现实情况的到位的分析,还必须有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提出的合理建议,而这些就必须依靠统计分析报告来完成,因此,本模块在介绍直观生动的同统计资料描述方法统计图表法的同时,着重对统计报告的撰写进行了要求,并通过前期安排的统计调查实训项目,设计了统计分析报告的描述实训。
在上述四个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有一般性概念的介绍,更要有通过工作项目实例的解决方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来组织教学,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要在以在基层经济工作统计任务为考察点的基础上,围绕管理工作中必须的统计知识、技能展开。
从拓展工作能力的需要出发,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拓展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也应作相应的要求,其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统计思维、掌握基本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统计意识、优化统计思维,强化统计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发山.统计学课程教与学探讨.高教论坛,2006.8.
[2]黄少年.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何去何从.统计与决策,2001.12.
[3]董春玲,刘焕龙.统计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J].统计教育,2007.4.
[4]张晓庆.统计教学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非统计专业是指统计专业之外的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工作任务指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对应的职业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相关统计工作。本文中,笔者拟从完成工作过程中的统计工作任务需要出发,对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与重构。
1 经济管理类专业对应岗位可能出现的统计工作任务
按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其定位,笔者在对高职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到这些对应岗位的统计工作任大多是搜集各类与本职工作有关联的信息数据、按照使用资料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据以计算出能够说明经济工作现状、对比情况、动态情况的统计指标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简明扼要地将分析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提交给主管部门,以供部门领导调整工作、采取措施作决策之用,或面向工作服务对象予以公示,以供服务对象做出有关选择之用。这些工作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大致分布在统计工作的调查、基本统计分析、统计资料描述和统计分析报告撰写几个阶段,而且都是一些操作简单的基础统计工作。正因为操作简单也是工作中容易造成忽略的工作。从这一点来看,笔者认为,非统计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中的统计工作任务最需要的首先是统计的思维与意识,然后才是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技能。
2 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考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它的培养目标不同于统计专业,非统计专业中统计课程是作为专业通用能力课程开设的,其教学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统计学家,而是要使学生能运用它,在学习中获得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专业服务。基于此,笔者认为,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应遵循“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内容应依据各专业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要着重增加统计方法应用于各专业相关领域的内容,着重体现运用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统计意识、培养统计思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中,要注重采取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应尽量选自各个专业中可能遇到的实际事例,体现教学与该专业的结合,使学生明白统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在该专业领域得到应用。实践教学要组织学生学会统计手段去设计,收集、整理与专业有关的数据,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2)应引导学生认识统计是从事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统计思想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后产生的结果,统计数据是人们认识社会经济活动表象(现状)的切入点,又是人们透过数据现象进行深层分析,形成对社会经济活动本质认识的依据,同时还是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现状进行分析,发掘经济活动现象发展过程规律性、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统计的发展过程和广泛的实例引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是从事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应注重提高学生对统计数字的敏感性,提高统计素养。在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工作岗位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经济信息都会或明或暗地显现出来,作为岗位工作人员,能否意识到这些信息?当面对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的时候,除了读出数据的表面信息外,能否进一步思考获取隐性的经济信息?这是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统计意识和统计敏感性才能的,做到的能从统计的角度去认识、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用统计思想指导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因此,应注重对非统计专业毕业学生统计学习过程中统计意识和统计敏感性的培养,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统计素养的关键所在。
3 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内容的构建
基于上述认识,高职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原理》课程定位应面向经济管理工作基层一线非专业统计岗位,以满足工作中简单统计的需要为前提,以统计方法的掌握与使用为目的,形成基本的统计数字解读能力、意识。基于此,拟将课程名称设定为《统计一般方法》,并将课程教学内容设定在:(1)以工作任务为考察点,在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的统计知识、技能;(2)以能完成为度;(3)能优化统计思维。
按照这一设定,笔者对《统计一般方法》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统计原理》按照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了重新构架。
由于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对应的岗位多是金融、会计、营销等行业最基层的工作人员,虽然在他们的工作中每天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经济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和向上一级提供,但是这些工作从统计的层面来说是很肤浅的。因此,对非统计工作者而言过于专业、偏于高深的统计教学内容都是多余的,是可以删减的。而作为一个非统计专业经济工作者应具备的确保其职业生活中统计思维的形成与加强的统计知识,非统计专业经济工作者在工作中可能使用到的统计技能与方法则是教学内容中必须保留的。在这样的原则下,笔者在对选取的教学内容按照统计工作步骤进行序化的基础上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模块:
(1)统计调查的基本技能:在这一部分,传统的统计调查教学时在介绍统计的概念、意义之后,就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在内的统计调查特征与操作方法、作用范围的介绍。而在基层一线的经济工作者来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就是一些典型事例、一些随机现象,从搜集与工作或工作对象有关经济信息的角度考虑,他们可能应用到的统计调查的方法应该是以典型调查、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和基层统计报表的填报为主,而值得强调的是,随着社会向高度信息化的转变,经济领域各层次的工作人员在获得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且所使用的获取资料的方法包括发放调查表、问卷调查、派人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所以,在统计调查的基本技能这一模块,以围绕常用到的这一部分进行详细描述,而对普查、重点调查以及抽样调查中大型抽样调查的介绍予以弱讲或不讲。在抽样调查的教学中,传统的统计教学将抽样调查分别放在调查中做概念介绍,而在专门的抽样推断一章再做抽样方法、指标计算和推断分析的详细介绍,从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出发,将抽样调查中简单的抽样操作、指标计算以及推断分析与抽样调查的一般性介绍合并在一起,作为本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重在让学生了解简单随机原则下的抽样调查。
(2)统计整理的基本技能:传统的统计整理教学时按照概念、步骤、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的编制、统计汇总这样一个知识顺序来介绍的。由于考虑到经济管理工作基层一线非专业统计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能接触道德的调查都是小型的,也就是说,他们面临的统计资料的整理任务是小规模而且简单的。因此,在这一部分,在简要地介绍统计整理中需要接触到的一些要素之后,主要是通过实际数据的整理来说明如何完成统计资料由个别单位的数量特征向整体数量特征的转化,鉴于整理过程中统计表格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统计表格的设计和使用做了强化。由于整理部分使用到的统计表相对简单,在本模块只是就统计表做基本要素的说明,而在统计资料描述部分将对统计表的设计做相对详细的介绍。
(3)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传统的统计分析是利用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进行的,包括利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做进行的基本统计分析,还包括动态分析、指数分析、相关分析、抽样分析等,而这些分析指标的计算与运用并不是所有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掌握的。鉴于此,将统计分析的重点设定在利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做进行的基本统计分析,以及利用动态分析指标对现象进行动态分析上,通过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统计工作任务设计训练项目,通过训练项目中各项统计指标的计算、分析与运用,完成教学内容讲授,达成教学目标。
(4)统计资料描述的基本技能:传统的《统计原理》虽然统计资料的描述有介绍,包括统计图和统计表。但是,统计资料的描述仅仅靠统计图表的描述还不够,还必须辅以文字的分析报告才能表述完整。而且,作为统计工作本身是为领导做决策提供服务的,基层工作人员根据某些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后,提供给领导的应该是既有详实的数据描述,又有切合现实情况的到位的分析,还必须有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提出的合理建议,而这些就必须依靠统计分析报告来完成,因此,本模块在介绍直观生动的同统计资料描述方法统计图表法的同时,着重对统计报告的撰写进行了要求,并通过前期安排的统计调查实训项目,设计了统计分析报告的描述实训。
在上述四个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有一般性概念的介绍,更要有通过工作项目实例的解决方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来组织教学,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要在以在基层经济工作统计任务为考察点的基础上,围绕管理工作中必须的统计知识、技能展开。
从拓展工作能力的需要出发,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拓展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也应作相应的要求,其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统计思维、掌握基本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统计意识、优化统计思维,强化统计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发山.统计学课程教与学探讨.高教论坛,2006.8.
[2]黄少年.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何去何从.统计与决策,2001.12.
[3]董春玲,刘焕龙.统计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J].统计教育,2007.4.
[4]张晓庆.统计教学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