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思想政治开放性问题具有情景、内容形式、解决问題、结果和评估开放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实际、基础差异、作业布置三方面创新地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 开放性问题 设计 特点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其子系统之一,创新教育的实施程度与效果,首先取决于教学的创新程度与效果。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模式,革新范例过程。使教学过程及内容精而简,在此,浅谈农村思想政治开放性问题“开放”特点和设计。
开放性问题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设计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分析或讨论等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上述一系列实践中体验学习、生活、合作、运用知识形成科学观念,进而达到了解现实社会、学会求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情境开放
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学习场所得到不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诸如七年级人教版中的谈感受类。
2.问题的内容、形式设置开放
教学中,在内容上有学生对生活、学习问题的思考;有对社会现象的评说,也有热点问题的讨论;从形式上是课内活动,也可以是课外活动;是班级、是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人活动。
3.解决问题的过程开放
学生在对开放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知识基础,解决能力,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等等。
4.问题的结果和评估开放
问题的结果是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合作等一系列活动后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对问题体验的总结。其结论具有不唯一性,这是个体因素造成的。教师的评价也应因个体结果差异的不同而不同。这里要求教师慎用简单否定的评价,多挖掘学生对问题结果的“闪光点”。因为开放性的评价是指对多样性结论的没有批判性。
《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中突出教学实验环节,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成分,努力创新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氛围。所以,开放性问题设计的高低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成败。加之开放性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教学的物质载体,任何一种载体(题型)的设计都要根据其本身的规律、原则和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理论联系实际规律。但是目前活跃在农村初中讲台上的大多数教师是在旧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相对时代的要求,他们暴露出知识面窄、转变或更新慢等弱点,在开放性问题选择、设计及应用中教学效果不明显。下面从学生实际、基础差异、作业转变三方面说明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4.1实际性开放问题的设计。
实际性包括学生日常实际和社会热点实际。(1)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内容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设计目的在于沟通学生与外界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理念。但我国因地理、经济、文化等诸要素之间的差异,加之农村学生基础差、见识面有限及其思想素质等因素,导致教师运用新教材上不能得心应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范例上要作出精选,以特殊性实际逐渐向普遍性实际过渡,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孝敬父母”知识点时,我作了这样设计:出嫁多年的姐姐回家看望父母,看见妈妈正从高拿东西,此时请你猜想姐姐和妈妈的言行。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姐姐:妈妈,我来拿。妈妈:① 不用了,谢谢!②好吧!你来拿。③不用了,我自己拿。你们会选择,中国学生会选择,外国学生会选择 ,不论怎样选择,都让学生说出选择原因,不到位之处教师总结。这样复习目的达到了。知识因联系到学生生活、日常礼貌、不同背景有不同体验实际,效果当然彰显出来。(2)社会热点实际的设计。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对国内外社会热点极为关注,但从农村学生本身来说,了解这些知识渠道不多,主要来自看电视(相当多的村舍还没通电)、学生个体传谈、教师告知等。这要求教师要采用热点材料取代教材滞后、陈旧的事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增强了爱国主义的情怀。例如:在复习“民族精神”知识点时,我引用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时涉及到“三个代表”、珍爱生命、公益活动、爱心奉献、学习英模、承担责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巩固了知识要点,达到了使学生了解、掌握、分析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
4.2基础差异的设计。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世界,懂得生活,学会适应和建设社会。教学过程要照顾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放性问题设计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心理、生理、基础知识、能力等方方面面。通过问题解决的开放、评估的开放引导学生形成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此设计主要表现在问题难易层次有度和评价开放的设计。
学校、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每个个体都要学有所获。因此,教师避免教学“填平拉齐”,设计的问题要使每个个体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确立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合作实现目标。只有让个体充满自信,最后才能获得动力。例如:在讲到“不良行为、违法与犯罪”知识点时,教师可设置某人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违纪、违法和犯罪现象为背景范例,设置多个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判断正误,中等生说明原因,尖子生归纳评说或谈谈启示。让全体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再充分总结学生的参与结果,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了收获和提高,达到各有所获的功效。
4.3机械储存知识类变能动运用知识类设计。
此类主要表现在作业的布置上,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教师为了完成知识巩固要打破让学生回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所以此类设计主要表现在:①统一性作业少一些,自主性作业多一些。只要是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学生可自找资料,也可以自编题目;可口头作答,也可以书面或小论文呈现。②书面作业少一些,实践性作业多一些。此类设计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践性作业多样化。可让学生写评论,调查心得,一段记录,几条启示等。例如:通过观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后。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段感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奉献集体、社会或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总之,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方法多样,其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设计的首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最终才能促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灵活应用、总结经验后进行创造,才能有的放矢对思想政治课开放性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使思想政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
论如何让创新演绎语文作业的变奏
郭俊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逸夫小学012600
作为语文老师,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 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作业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演绎着语文作业的“变奏曲”。
1.“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個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2.“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3.“整体统一”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4.“标准答案”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一学生说“鸡蛋里孵出里根总统”,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试想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我国,也许很多人要大骂他是笨蛋,或一笑置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5.“单一评改”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评价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这样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的、充满天真灵气的作业,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一句话,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 开放性问题 设计 特点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其子系统之一,创新教育的实施程度与效果,首先取决于教学的创新程度与效果。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模式,革新范例过程。使教学过程及内容精而简,在此,浅谈农村思想政治开放性问题“开放”特点和设计。
开放性问题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设计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分析或讨论等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上述一系列实践中体验学习、生活、合作、运用知识形成科学观念,进而达到了解现实社会、学会求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问题的“开放”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情境开放
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学习场所得到不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诸如七年级人教版中的谈感受类。
2.问题的内容、形式设置开放
教学中,在内容上有学生对生活、学习问题的思考;有对社会现象的评说,也有热点问题的讨论;从形式上是课内活动,也可以是课外活动;是班级、是小组活动;也可以是个人活动。
3.解决问题的过程开放
学生在对开放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知识基础,解决能力,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等等。
4.问题的结果和评估开放
问题的结果是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合作等一系列活动后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对问题体验的总结。其结论具有不唯一性,这是个体因素造成的。教师的评价也应因个体结果差异的不同而不同。这里要求教师慎用简单否定的评价,多挖掘学生对问题结果的“闪光点”。因为开放性的评价是指对多样性结论的没有批判性。
《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中突出教学实验环节,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成分,努力创新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氛围。所以,开放性问题设计的高低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成败。加之开放性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教学的物质载体,任何一种载体(题型)的设计都要根据其本身的规律、原则和要求。农村思想政治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理论联系实际规律。但是目前活跃在农村初中讲台上的大多数教师是在旧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相对时代的要求,他们暴露出知识面窄、转变或更新慢等弱点,在开放性问题选择、设计及应用中教学效果不明显。下面从学生实际、基础差异、作业转变三方面说明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4.1实际性开放问题的设计。
实际性包括学生日常实际和社会热点实际。(1)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内容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设计目的在于沟通学生与外界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理念。但我国因地理、经济、文化等诸要素之间的差异,加之农村学生基础差、见识面有限及其思想素质等因素,导致教师运用新教材上不能得心应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范例上要作出精选,以特殊性实际逐渐向普遍性实际过渡,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孝敬父母”知识点时,我作了这样设计:出嫁多年的姐姐回家看望父母,看见妈妈正从高拿东西,此时请你猜想姐姐和妈妈的言行。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姐姐:妈妈,我来拿。妈妈:① 不用了,谢谢!②好吧!你来拿。③不用了,我自己拿。你们会选择,中国学生会选择,外国学生会选择 ,不论怎样选择,都让学生说出选择原因,不到位之处教师总结。这样复习目的达到了。知识因联系到学生生活、日常礼貌、不同背景有不同体验实际,效果当然彰显出来。(2)社会热点实际的设计。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对国内外社会热点极为关注,但从农村学生本身来说,了解这些知识渠道不多,主要来自看电视(相当多的村舍还没通电)、学生个体传谈、教师告知等。这要求教师要采用热点材料取代教材滞后、陈旧的事例。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增强了爱国主义的情怀。例如:在复习“民族精神”知识点时,我引用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时涉及到“三个代表”、珍爱生命、公益活动、爱心奉献、学习英模、承担责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巩固了知识要点,达到了使学生了解、掌握、分析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
4.2基础差异的设计。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世界,懂得生活,学会适应和建设社会。教学过程要照顾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放性问题设计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心理、生理、基础知识、能力等方方面面。通过问题解决的开放、评估的开放引导学生形成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此设计主要表现在问题难易层次有度和评价开放的设计。
学校、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每个个体都要学有所获。因此,教师避免教学“填平拉齐”,设计的问题要使每个个体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确立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合作实现目标。只有让个体充满自信,最后才能获得动力。例如:在讲到“不良行为、违法与犯罪”知识点时,教师可设置某人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违纪、违法和犯罪现象为背景范例,设置多个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判断正误,中等生说明原因,尖子生归纳评说或谈谈启示。让全体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再充分总结学生的参与结果,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了收获和提高,达到各有所获的功效。
4.3机械储存知识类变能动运用知识类设计。
此类主要表现在作业的布置上,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教师为了完成知识巩固要打破让学生回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所以此类设计主要表现在:①统一性作业少一些,自主性作业多一些。只要是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学生可自找资料,也可以自编题目;可口头作答,也可以书面或小论文呈现。②书面作业少一些,实践性作业多一些。此类设计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践性作业多样化。可让学生写评论,调查心得,一段记录,几条启示等。例如:通过观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后。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段感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奉献集体、社会或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总之,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方法多样,其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设计的首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最终才能促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灵活应用、总结经验后进行创造,才能有的放矢对思想政治课开放性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使思想政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
论如何让创新演绎语文作业的变奏
郭俊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逸夫小学012600
作为语文老师,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 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作业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演绎着语文作业的“变奏曲”。
1.“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個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2.“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3.“整体统一”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4.“标准答案”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国一学生说“鸡蛋里孵出里根总统”,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试想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我国,也许很多人要大骂他是笨蛋,或一笑置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5.“单一评改”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评价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这样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的、充满天真灵气的作业,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一句话,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