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八例及尸检一例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nge_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8例确诊为ARVC的相关临床资料及1例尸检资料,9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8岁,部分呈家族性发病.以猝死为主要表现者2例(2/9),晕厥者4例(4/9),右心衰竭2例(2/9),1例无明显症状; 有室性心动速(VT)6例(6/9),均呈左束支阻滞(LBBB,6/8),窦性心律时TV1~3波倒置4例(4/8),心室晚电位阳性6例(6/8); 8例病人均有右心室(RV)扩张,并伴有明显右心室收缩活动减弱,3例伴左心室(LV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外科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16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42-73(57.3±9.8)岁,前室间隔穿孔13
期刊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和随访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入选病例14例,房间隔缺损直径为9~37(22.7±10.6)mm.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随访期
1972年,我院首先应用113mIn-氢氧化铁微粒进行肺灌注显像用于诊断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获得成功[1,2].但由于113mIn-氢氧化铁静脉注射的副作用较多,1973年开始改用99mTc-标记
本文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心包淋巴孔和心包间皮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999年7月~2001年1月选择Rana esculenta蛙11只,随机分成V EGF组(n=3)、牛血清蛋白(BSA)组(n=3)
目的:总结31例卧位型心绞痛治疗体会,初步探讨了超声心动图在卧位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1例卧位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结果:22例冠状动脉造影中三支病变